怒族、傈僳族如何实现如期脱贫摘帽?看看云南这些硬核举措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4-09 11:31:02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省把“直过民族”聚居区作为全省脱贫攻坚的重点,一族一策、一族一帮,高位推动、凝聚合力,持续推动“一个民族聚居区一个行动计划、一个集团帮扶”。

截至目前,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基本实现“两不愁三保障”,70.75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1039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26.69%下降到2.41%,独龙族、德昂族、基诺族、佤族、普米族、阿昌族、拉祜族、布朗族、景颇族9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实现整族脱贫,历史性告别绝对贫困。
那么云南通过哪些措施帮助9个民族的同胞实现了整族脱贫,怒族和傈僳族今年是否会如期脱贫摘帽呢?在4月8日上午召开的云南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六场)上,云南省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施榆兵就相关情况进行了介绍。


整族脱贫 云南这么做




党政倾力:6大工程解决“两不愁三保障”


省委、省政府把“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摆到全省脱贫攻坚的突出位置,制定实施《云南省全面打赢“直过民族”脱贫攻坚战行动计划(2016-2020年)》,突出扶贫项目优先安排、扶贫资金优先保障、扶贫工作优先对接、扶贫措施优先落实“四个优先”,对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分别制定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施方案,全面落实“一族一策、一族一帮”特殊举措。

几年来,脱贫攻坚“党政主责、部门主推、企业主帮、社会主动、群众主体”的工作推进机制进一步完善,集中投入343.9亿元,着力实施了提升能力素质、组织劳务输出、安居工程、培育特色产业、改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6大工程25类项目,全省“直过民族”聚居区水、电、路、通讯及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有了显著的改善。同时,在产业扶贫、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子女就学、基本医疗保险等多个方面,云南也通过系列措施和政策,实现贫困户的稳定脱贫。

八方聚力:一个民族一个对口帮扶单位


云南通过着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引导帮扶力量合理分配,实现了每个民族都有一个对口帮扶单位,目前已帮助60.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国务院扶贫办在政策措施、资金项目、工作指导上给予极大倾斜。国家发展改革委加大易地扶贫搬迁支持帮助力度。教育部牵头组织40余所部属高校和10个东部职教集团对口帮扶,在招生、师资队伍培训以及产教实训基地建设、学科建设、智力扶贫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交通运输部出台特殊支持政策,对我省“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地区20户以上的部分自然村实施通村公路硬化工程。水利部和国家林草局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水土流失治理、生态护林员指标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通过坚持扶硬件与扶软件、扶短与扶长、扶贫与扶志扶智有机结合,截至2019年底,各帮扶单位已助力549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贫困村出列,16.24万户60.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

群众奋力:“智志双扶”增强贫困群众信心和决心


在全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云南坚持扶贫和扶志、扶贫和扶智“两个结合”,注重发挥好干部的“引领”作用、政策的“导向”作用、群众的“主体”作用,下大力气改变“直过民族”安贫乐道、故步自封的现状,实现“输血”向“造血”转变,激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通过扎实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把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关怀宣传到村村寨寨、家家户户。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教育引导贫困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抵制陈规陋习,拔除“等靠要”思想穷根。围绕让贫困群众“心热起来、行动起来”,采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方式,引导贫困群众在扶贫项目各个环节的参与程度,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激发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不会使用国家通用语言的人由2016年的13.02万人减少到3.73万人。大学生由1513人增加到2018年的4840人,许多贫困村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大学生。


全面脱贫 谁都不落下



目前,云南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中,怒族和傈僳族还未实现整族脱贫。截至2019年底,怒族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由20639人减少至2439人,贫困发生率已从2014年的39.08%下降至2019年的7.39%。傈僳族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由325776人减少至39038人,贫困发生率已从2014年的30.7%下降至2019年的5.7%。从脱贫情况来看,两个民族“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已基本解决,下步攻坚重点主要是强化巩固提升,提高脱贫质量。


进一步强化因族、因村、因户、因人精准施策,补齐短板弱项

在怒族和傈僳族聚居区扎实开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百日总攻行动”,以“户户清”“村村清”“县县清”为抓手,查漏补缺、查短补齐、查弱补强,实现短板弱项问题整改户户达标、村村提升、县县清零。并进一步强化对存在返贫和致贫风险的脱贫户和边缘户的监测预警工作,按照“一户一人一方案”要求,因户因人提前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及时有效防范和化解返贫和致贫风险,确保脱贫质量。
进一步强化集中力量攻坚
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怒族和傈僳族脱贫攻坚,进一步持续加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力度,在已下达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6.37亿元(中央14.34亿元、省级1.97亿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企业集团帮扶和东西扶贫协帮扶力度,如三峡集团、大唐集团等企业集团在已投入7.9亿元的基础上,今年再投入帮扶资金4.5亿元怒族和傈僳族脱贫攻坚提供保障。
进一步强化志智双扶,着力提高综合素质和内生动力
注重产业发展、就业扶贫、通用语言文字培训等措施,着力在能力上扶智,坚持全面推广应用手机App技术开展普通话和识字培训,强化对45岁以下劳动力的普通话培训工作,坚持把就业扶贫作为促进贫困群众对外交流、增加收入,带动转变观念、提升素质能力的重要路径和抓手。坚持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实施技能专项扶贫行动,培养一批产业发展的技能带头人,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激发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

(来源:云南网)

责任编辑:杨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