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底线思维 做好“六稳”工作——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议扎实做好“六稳”工作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5-22 10:29:48

编者按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完成既定目标任务带来了挑战。面对这一挑战,必须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强化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风险挑战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

  扎实做好“六稳”工作,正是针对当前新形势、新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主要着力点。只有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才能在稳的基础上积极进取,全面推进复工复产达产,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善于变压力为动力,勇于攻坚克难,只争朝夕、真抓实干,我们一定能克服暂时困难、战胜风险挑战,为发展打开新空间。

  全国政协委员郭文圣:

  千方百计助中小企业

  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如何稳就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副会长郭文圣认为,保障企业复工复产达产就是稳就业。当前,要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要有目标,全面实现应复尽复。随着疫情防控工作进入常态化,要注重落实分区分级精准防控,不失时机抓好生产秩序,进一步推动企业复工复产达产。

  二是要有重点,侧重推进项目建设。加大项目引领力度,以项目建设盘活存量、提高增量,优化产业和配套服务设施布局,带动更多区域、产业链实现复工复产,实现稳就业。

  三是要有创新,鼓励发展新经济、新业态。加大对人工智能、5G通信、区块链、“互联网+”等新经济、新业态支持力度,引导企业根据实际设置新职位、新工种,从而扩大就业,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郭文圣委员表示,中小企业在稳就业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受疫情冲击影响也最为明显,保住中小企业是稳就业的重中之重,要在融资、贸易等方面为中小企业解决切实困难。此外,在新业态异军突起形势下,还要加大对人工智能、5G通信、物联网等新兴领域的技能培训。

  如何带动困难群众增加就业?郭文圣委员建议,一是引导下游产业链向农村延伸,支持乡村开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等产业,扩大就业面,增加劳动者收入。二是坚持扶贫、扶智相结合。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推动有劳动能力的低保人员就业,引导贫困群众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激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三是加强创业服务,完善创业担保贷款工作机制,实现创新支持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良性互动发展。此外,还要加大法律保障力度,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熊 丽)

  全国人大代表朱建弟:

  出台前瞻性政策措施

  全国人大代表、立信会计师事务所董事长朱建弟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稳金融’在‘六稳’中具有重要的支撑和促进作用。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

  朱建弟代表认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主要发达国家实施了空前的货币宽松刺激政策,但因为没有解决结构性问题,所以效果不明显。我国一直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调结构、稳增长上下功夫,取得了良好效果。所以,下一步在“稳金融”方面应该坚定地走中国特色道路。

  为此,朱建弟代表提出了6条建议。

  一是要在加大投资、促进内需的同时,防止出现高通货膨胀,甚至出现滞涨。二是要保持杠杆率基本稳定。过去几年,国家在推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方面成效明显,要珍惜来之不易的成果。三是要出台有前瞻性的政策和有效监管措施,防止出现重大金融风险,防止恶意收购案发生,防止企业在资产重组中出现不合理、不合规现象。进一步提高违法成本,不仅要加大对公司管理者、中介机构的处罚,还要加大对内幕关联方的惩罚。四是要进一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是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切实加强对投资者的保护,培养长期投资者。六是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融资成本、税负成本等,切实增强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佘惠敏)

  全国人大代表罗萍:

  提升服务效能激活力

  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六稳”工作重要性更加凸显。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州长罗萍表示,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紧抓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获批落地建设这一历史机遇,推动以“稳外贸”为重点的“六稳”政策措施落地。

  “我们向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示范引领要动力。”罗萍代表表示,围绕自贸区红河片区打造面向东盟的加工制造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中越经济走廊创新合作示范区目标,引导一批重大企业落地、推动对外贸易要素聚集,成为当务之急。

  为此,红河州加快调整优化对外贸易产品结构,及时推动河口铁路口岸汽车整车进口以及金水河口岸水果、冰鲜海产品、粮食指定监管场地等申报;抓住国家加大农产品出口奖励扶持政策、提高部分农产品出口退税率契机,积极调整扩大农产品出口基地备案数量,扩大农产品出口规模;稳步推动边民互市创新改革,加快边民互市贸易商品流通模式转变。

  同时,向电商物流发展要助力。红河州正积极探索跨境电商与农村电商联动发展机制,大力发展“互联网+边境贸易”新业态。

罗萍代表认为,稳外贸需提高政务服务效能以激发活力。红河州出台了12条政策措施,通过扩大外贸信贷投放、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和完善出口退税等政策,刺激外贸企业做活边境贸易、创新发展模式;聚焦疫情对外贸的不同影响,制定实施“一企一策”方案,采取一对一挂包方式帮扶企业,稳妥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全面实施公开收费目录清单,取消各类口岸申报数据处理、进出口环节经营服务性收费,规范口岸收费行为,推进降低通关成本,切实降低外贸企业经营成本。(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祝惠春)

  全国人大代表蓝绍敏:

  服务工作要精准到位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吸收外资形势严峻复杂,如何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疫情发生以来,国家和江苏省密集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举措。比如,国家层面先后出台5批23项税费优惠,以及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降准、降息、再贷款等重大政策。这些政策措施正在逐步释放出巨大红利,为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蓝绍敏说。

  一季度苏州实际使用外资42.3亿美元,同比增长163.3%,创出历史最好成绩。苏州利用外资如何实现“逆势上扬”?蓝绍敏代表表示,重要原因在于毫不放松做好疫情防控,统筹兼顾做好经济工作,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开放再出发。

  据悉,苏州在年初召开“开放再出发大会”,迈出了“思想再解放,开放再出发,目标再攀高”坚实步伐。受疫情影响,苏州还着力开展“云招商”。

  蓝绍敏代表介绍,苏州着力构建制度设计“顶梁柱”,扭住重点项目“牛鼻子”。

  “形势越是复杂严峻,工作越要精准到位。要按照中央部署,精准发力‘六稳’‘六保’,加快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努力把发展的速度拉起来,把疫情的影响降到最低,走出昂扬向上的好态势。”蓝绍敏代表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曾金华 薛海燕)

  全国政协委员郑鈜:

  完善好放心投资制度

  “稳投资需要注重两个方面,一是塑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增强投资者信心;二是提升可预期的投资收益,激发投资热情。”全国政协委员、西华大学副校长郑鈜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郑鈜委员认为,塑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增强投资者信心,就是要强化放心投资的制度建设。应当针对投资者的担心和顾虑,以及现有投资制度规范的空白领域和薄弱环节,积极加强制度建设,系统制定、及时修改和科学解释促进投资、保护投资者权益的法律法规,通过构建严格、严厉的法律、纪律责任体系,禁止和惩处有关单位、人员以各种方式和手段危害投资、损害投资者权益的行为,切实维护和保障投资者和企业的权益。

  “同时,加强促进投资、保护投资者权益系列政策的解读和宣传,严格要求政策执行不走样、不落空,加大力度开展政府促进投资专项督查,督促政策执行得到法治的保护,受到社会监督。”郑鈜委员说。

  郑鈜委员表示,提升可预期的投资收益,激发投资热情,就是要强化热心投资的制度建设。当前,境外疫情形势严峻复杂,投资者投资意愿不强的原因,既来自于自身投资和经营能力不足的限制,也来自于对未来投资与经营收益预期的担忧。

  因此,郑鈜委员建议,一是要在政策保障力度和广度上下功夫,对于政府支持的投资领域,应当在制度上保障民营投资、民间投资的平等地位,并适当增强对民营投资、民间投资进入特别、新兴领域的政策引导。二是要在产业政策布局和规划上着力,将产业发展的逻辑和效益更加清晰、具体地呈现在投资者面前,突出产业发展新的增长领域和新兴产业发展增长空间,提升投资者对投资成本收益预估的把控能力,增加投资者投资兴业热情。(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姚 进)

  全国政协委员范小云:

  建金融政策长效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常务副院长范小云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全球社会和经济秩序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由此出现不确定性和悲观性预期是正常的。但这种预期的持续和强化,会促成预期自我实现,经济会因此陷入自我紧缩过程。

  范小云委员表示,稳定预期、扭转预期,需考虑三个重要方面。第一,稳定居民预期,保障居民收入水平、促进就业和生产恢复。第二,稳定企业预期,保障宏观经济秩序和金融体系基本稳定。第三,稳定国际预期,应加强对外开放步伐,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新发展。 范小云委员认为,当前还存在着落实政策缺乏抓手或实施渠道不畅的问题,还缺乏系统性长效机制性政策安排。她建议构建金融政策长效机制,推动建立新的次区域国际金融多边合作机制,尤其是东北亚区域金融合作新机制。(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周 琳)


责任编辑:王瑄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