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侦专家探案记】“犬司令”和“宝宝们”的33年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7-02 09:27:06

  普洱市公安局刑侦支队警犬大队大队长李华擅长警犬训练

  训练警犬33年来,李华苦心钻研,攻克了国内外公认追踪难度极高的“硬质地面追踪”难题,突破了城市硬质地面追踪瓶颈,使警犬成为民警打击城市犯罪必不可缺的“武器”。李华先后三次荣立个人三等功,获得三次嘉奖,被评为云南省奥运安保先进个人、云南公安十大忠诚卫士,被公安部授予“全国公安机关70周年大庆安保维稳工作成绩突出个人”,获得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

  “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常年一身臭。”这是对警犬训导工作最贴切的形容,也是普洱市公安局刑侦支队警犬大队大队长李华的工作日常。李华在警犬训练和嗅源破案岗位上一干就是33年,被同事称作“犬司令”。

  “山区、野外的泥土和各类植物吸附能力强,气味浓厚,存续时间长,警犬追踪气味较为容易;而城市里多为硬化的水泥路和柏油路,周围都是钢筋混凝土,吸附气味能力较弱,存续时间短,加之人多物多气味杂,干扰因素繁多,警犬寻觅犯罪嫌疑人的踪迹就有困难。可喜的是,‘硬质地面追踪’难题现在已经攻克了。”李华说,训练警犬,没有捷径,只有持之以恒。

  把“后进生”训练成“尖子生”

  在普洱市公安局,有37名特别的“警探”,常年活跃在查缉毒品、追踪抓捕、痕迹物证搜索鉴别、防爆安检、巡逻警戒、特种救援等各类现场,对侦破案件及稳定社会治安发挥了独特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警探”就是警犬。其中,有两只警犬分别被公安部授予二级、三级功勋犬称号。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李华早已来到普洱市公安局警犬大队的犬舍,照看警犬,和警犬互动。两头狼青品系昆明犬见到李华格外兴奋。“它们只要看到我,就特别黏人,喜欢撒娇,就像小孩子一样。这只叫‘化煌马’,旁边这只叫‘昆勋’。”李华向记者介绍这两只他一手带出的刑侦“尖子犬”,昆明犬体型中等偏大,躯体紧凑,具有嗅觉灵敏、扑咬凶猛、猎取欲强、驰骋力强等品质,适用于追踪、鉴别、缉毒、搜爆等。

  “化煌马”今年8岁,是一级功勋犬,专业方向为城市追踪,2012年9月来到李华身边,正式开始上岗培训。刚开始培训时,“化煌马”的成绩并不理想,仅仅处在及格边缘线。为了确保警犬在实战中能够适应各种条件,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李华决定把这位“战友”培养成精兵强将,使其在战斗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训练警犬,单调枯燥,但又需要长期坚持。一般来说,民警要对警犬进行鉴别、搜毒、搜爆、搜捕4个专业,分别2000多次的重复训练,才能让它形成条件反射,而要让一只警犬胜任工作,大概需要一年时间。

  训练警犬要的是耐心、专心和恒心,没有任何捷径可以走,只有持之以恒才能保证警犬的战斗力。越是天气恶劣,环境复杂,李华越是坚持带犬训练。在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枯燥训练中,李华和警犬“化煌马”如影相随,成了最亲密的“战友”。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李华的精心训导,“化煌马”在多起重要案件的破获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犯罪现场,“化煌马”凭着血迹、脚印或是一只臭拖鞋,就能寻到犯罪嫌疑人的踪迹,在它协助破获的案件中,直接追踪到犯罪嫌疑人住处的就有6起。

  威风警犬嗅血迹揪真凶

  2013年2月28日晚,普洱市墨江县月亮广场发生一起刑事案件,造成两人死亡,犯罪嫌疑人查无踪迹,案件侦查没有一丝头绪。接到出警指令后,李华带上城市追踪犬“化煌马”连夜赶赴现场。现场有残留的血迹,李华凭借多年经验,觉察出这是侦查案件的一个突破口,便指派“化煌马”嗅源,并根据嗅源展开追踪。

  警犬要在硬质地面上嗅出线索开展追踪,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了突破这个难题,李华在早期训练警犬时,就有意对“化煌马”进行多方面的嗅源训练。在该起案件中,民警与“化煌马”分工协作,经过几小时的艰难追踪,最终直接锁定了犯罪嫌疑人的住所,协助办案民警将犯罪嫌疑人抓获。该起案件还被公安部评为2013年警犬使用十大典型案例之一。

  警犬技术作为一项特殊的刑事技术手段,有着其他仪器无法替代的作用。2014年,普洱某县发生一起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逃到深山老林中。接到出警指令后,李华迅速与2名队员带上2只警犬赶赴现场。当发现现场的警犬体力不支时,他又迅速从镇沅、玉溪协调调来3只警犬增援。搜捕工作进行到第4天时,李华不慎摔下山崖,造成鼻骨粉碎性骨折,但案件侦破迫在眉睫,他在卫生院简单处理了伤口后便立即回到搜捕现场,带领警犬继续作战,最终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

  33年来,李华培养的警犬成了追击犯罪嫌疑人、侦破案件的“尖刀”,协助侦破大案要案3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13人。

  2015年,思茅城区环卫巷发生一起命案。早上5时左右,有人报警称,在路边发现一具男尸。民警接到报警后,立即赶赴现场,由于案发现场的监控探头覆盖不全,无法通过监控追踪犯罪嫌疑人,案件侦破陷入困境。李华接到出警指令后,带着“战友”赶赴现场勘查,经过认真分析,他认为侦破该案必须采取视频、嗅源、技侦、人力等相结合的方式,多警种协作,分别循线追踪。最终,警方在思茅区嘎龙社区锁定犯罪嫌疑人的行踪,并将其抓获。

  “昆勋”协助破案有绝活

  像“化煌马”这样的“探案神犬”可谓是千里挑一。在公安部的支持下,云南省重点研究的“功勋昆明犬克隆”项目顺利推行。2018年12月9日,“昆勋”顺利出生,它的克隆体正是“化煌马”,这也让普洱警犬基地成为全国第一头克隆警犬的发源地。

  一说起“昆勋”,李华就滔滔不绝。他告诉记者,从外观来看,“昆勋”与“化煌马”十分相似,同属昆明犬中的狼青品系,但“昆勋”的体型更为健壮,精力也十分旺盛,“昆勋”是在5个月大的时候来到李华身边的。在训练中,李华发现这个小家伙特别有灵性,但有肥胖和髋关节的问题,于是李华为“昆勋”制定了特别的训练计划。训练期间,李华带着“昆勋”整天在训练场的高低路桥上奔跑、爬梯、钻洞。在实战训练方面,他设定了各类情景,让“昆勋”在模拟场景训练中熟悉各种嗅源,并最终通过层层考核,顺利毕业。

  今年5月,“昆勋”迎来了上岗后的第一次任务,前往瑞丽协助“两卡”查缉,即主要对可疑车辆、快递运输车实施检查,拦截偷运出境的电话卡、银行卡和旧手机等。在搜嗅过程中,“昆勋”对搜查物品频频作出警示动作,根据“昆勋”的反应,侦查员们对可疑物进行了拆解检查。第一天上岗,“昆勋”就从“物山物海”中“嗅”获旧手机50余部。

  都说精雕细琢才能出好活,李华,这位年过半百的“老训导员”在自己的岗位上一待就是33年,但他没有懈怠,仍然孜孜不倦地探索着养犬、训犬的最佳方法。他说:“警犬只有在平时艰苦训练,才能在战时发挥出色,这是唯一的方法。”

  通过一次次的总结完善、录制实训视频、开展训导员轮训机制,普洱警犬基地建立了“训用结合,服务实战”的科学工作机制,大大提升了基地的规范化作业和整体训练成效。李华训练的警犬在追踪、鉴别、搜捕、搜毒、搜爆等方面均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把警犬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

  “你被他们咬过吗?”记者问。

  “当然有,每个训导员身上几乎都有被警犬咬过的伤痕。”李华说。

  日积月累的训练让训导员和警犬之间逐步形成了默契:只需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彼此就能心领神会。

  在33年的警犬训导员生涯中,李华和每一只警犬都有说不完的故事,而让他特别触动的,是一只名叫“丽卡月”的警犬。说起这位“老战友”,李华有些哽咽,“‘丽卡月’和我的感情特别好,工作时我们是战友,一起并肩作战,任务结束后,我们就会找一块草地坐下,互相依偎着,那一刻我觉得很幸福。有时候,我甚至觉得它是我的另一个‘女儿’。”

  2013年,“丽卡月”患上子宫疾病,身体每况愈下,在它离世的前一天,李华刚从外地执行任务回来,还没卸下行李,他就第一时间跑去犬舍看望“丽卡月”。虚弱的“丽卡月”见到李华,勉强地站立起来,摇了摇尾巴,李华走到哪儿,它就跟随着到哪儿。李华给它洗了澡,挠挠痒痒,安安静静的陪伴着它。第二天,“丽卡月”安静地离开了。

  回忆起和“丽卡月”的点滴过往,李华语气略显低沉。2005年,李华和“丽卡月”接到前往红河州抓捕逃犯的任务。出完任务后,奔波劳累了一天的李华带着“丽卡月”住在村委会的值班室,李华迷迷糊糊地就睡着了,过了一会儿,李华被窸窸窣窣的声音吵醒,朦胧间看到“丽卡月”在拖拉一个袋子,李华以为它是在闹着玩,只是训斥了几声,便又昏睡过去。过了好一会儿,李华被电话铃声吵醒,起身发现“丽卡月”守在门口,而15米之外则放着它之前拖拉的袋子,李华走过去一看,发现是一包村民用于炸石的炸药。李华这才明白,是“丽卡月”嗅到了“危险”,采取措施保护他。“平日里除了专业追踪训练外,我还为它增加了搜爆科目,没想到在这个时候用上了。”李华感动地说。

  33年来,李华带领普洱市公安局警犬基地从1人1只犬发展到目前20人37只犬。其中,一级功勋犬2只,三级功勋犬2只。李华也从一个毛头小伙熬成了两鬓斑白的中年人。

  1985年,21岁的李华怀揣着“牵着警犬抓坏人”的梦想,考取了公安部沈阳警犬技术学校。毕业后,他又带着梦想和初心回到了家乡普洱,致力于培训警犬打击犯罪分子和维护边境安全。他带领队伍笃定目标,用心钻研训练技术,不断提高了警犬的战斗力。

  在长期的训犬工作中,李华用爱心和责任心关爱着每一个“无声的战友”,他宁肯自己饿着也要给警犬加营养餐,警犬生病他就陪着它吊点滴,把警犬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

  李华说,他把训练警犬当作一生的事业去拼搏,过去的上半生,自己的心思都在警犬身上,对家庭的亏欠,只能通过训练一只只出色的警犬来弥补。

  如今,普洱警犬基地的警犬早已成了抓捕、缉毒、治安巡逻、救援的“尖刀队”,它们在李华和其他训导员的带领下,用过硬的本领和敏锐的嗅觉,守卫着山林环绕的城市与乡村。(来源:云南法治网

责任编辑:杨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