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旅程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7-27 10:38:38

一切来得太突然,来不及思索和勾画,在转瞬间,让我与一个遥远而陌生的村落紧紧联系到一起。石底,我们单位的挂钩扶贫村,我,一个法院工作者,接到驻村扶贫文件的那一刻,便与扶贫这个词,深深地系在一起。在接到扶贫任务后,我想,不需要更多的追问,也不需要更多的解析,更不需要更多的担忧,惟有,以积极的心态,融入到新的工作,在新的平台上,为迪庆中院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去年十月,也曾跟随单位大部队前往石底农户家走访过一次,单位领导还开玩笑说:“下次就该让小汪、小马去锻炼了。年轻人,就该多锻炼,多学习,才会懂得如今的工作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即将离开家,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熟悉的同事朋友,温馨的家,远赴百里之外的大山,吃在村里,住在村里,虽然在思想上与心理上作了充分的调整和准备,但角色转换、环境的反差,生活方式不同,加上语言不通,观念不一致等原因,对我而言,是一种全新的挑战,也是一次严竣考验。面对驻点艰苦的生活环境和落后的基础设施,前进的路显得漫长而又茫然。甚至有点迷惘,更倍感受压力。在农村,究竟如何生活?究竟如何扶贫?出发前,我在苦苦地思索,因为这不是我个人的岗位工作问题,这背后,是我们迪庆中院,个人得失事小,单位形象事大。

随后几天,一直为奔赴大山忙碌着,妈妈为我准备了很多衣物,同事们也非常关心我在村里将来的生活,为我驻村工作提了很多好建议。是的,多为村民做点实事,这不仅仅是领导对我的要求,也是家庭对我的期盼,更是我此行的工作责任。当我拖着厚厚的行李箱来到村里时,夜色已渐渐降临这个群山环抱,静寂的山村。走进属于我和同事的小房,一个简单不能再简单的房子,让我确实感到有点意外。里面只有两张简易床,一个放东西的桌子,一个挂在屋顶的灯泡,真是徒有四壁啊。更让我惊讶的事,作为90后的手机族,深夜到达手机已经没电,想在卧室里找个充电的插孔都是奢侈。直到第二天,支书下山列好清单,买来了我们需要的物品,我是满满的感激,感激之余,也深深明白,扶贫工作既有工作上的困难,更有生活上的艰辛,重要的是要面对这一切的不容易。

夜已深,该睡觉了,可是,第一夜,我和我的同事久久无法入睡,长久没人在过的房子里灰尘味道极大,面对这一切,有无奈,更多的是想如何度过未来的日子。农村的清晨总是来得早些,才六点多,没有窗帘的房子已是大亮了。看着外面明朗的天空,听着各种小鸟的叫声,望着窗外翠绿清新的树枝,心情豁然开朗,扶贫,有苦,有乐,只有乐在其中,才觉得苦中有乐,才觉得付出的意义。

于是,早早起床,看到厨房里跟我们一起扶贫的姐姐在准备早饭,我也上去帮忙,蒸馒头,打酥油茶,平日里从来都是早上起床就可以享用的东西,到这里,都要自给自足,干完工作,还要做饭。不禁感慨万千,想到落差之大,虽有心酸,却只能面对。

离行前,院长对我们提出的要求,结合这一天的深刻体会,领导的话真是满满的关心和希望啊,领导的要求,意义深远,正是我新工作的努力方向。我想,自己能够代表单位派驻扶贫村,这是我的荣幸。扶贫工作有苦有累,但更是丰富多彩的,在这里,我不仅会学到在机关里学不到的知识,见到在办公室遇不到的事情,必将开阔眼界,提升自我。能够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在扶贫工作的道路上,在单位承担社会责任的道路上,留下一点自己的足迹,确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也是组织对我的信任。在远离城市的乡村安静下来,自己惟有克服所有困难,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嘱托找准自己的定位,尽早融入角色,安心做事,静心学习。并牢记扶贫的责任和使命,工作尽量主动些,思考问题尽量全面些,困难估计尽量充分些,把自己摆在“学生”的位置上,虚心向乡村干部了解工作,尽可能做到多听、多看、多干。把青春和汗水,把激情和希望洒在石底。因为,来到这里,不是让大自然来洗涤我的尘垢,也不是让幽静来陶冶自己的情操,而是,如同一把火,一盏灯,让这黯然的乡村明亮起来,活跃起来,如同一双力量之手,希望之帆,用向往来抚摩这里沉重的呼吸,打开一扇扇通往外面,连接发展的大门。(燕门乡石底扶贫工作队  汪桂婷)

责任编辑:鲍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