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怒江是云南扶贫攻坚的‘上甘岭’,也是全国边疆民族地区贫困问题最突出的缩影。”在昨日由云南省政府新闻办组织的“向贫困宣战建幸福家园”系列新闻发布会上,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副州长袁丽辉如此形容怒江的贫困情况。有了第一个女硕士,第一个敬老院,第一次实现人畜分居,4G网络全覆盖。 独龙江乡成旅游观光新名片 “怒江是云南扶贫攻坚的‘上甘岭’,也是全国边疆民族地区贫困问题最突出的缩影。”在昨日由云南省政府新闻办组织的“向贫困宣战建幸福家园”系列新闻发布会上,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副州长袁丽辉如此形容怒江的贫困情况。袁丽辉介绍,怒江地处滇西北的滇缅、滇藏接合部,是一个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为一体的民族自治州。全州4县均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滇西边境山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片区县,目前还有17.3万群众处于贫困状态,贫困发生率38.65%,居云南之首。 贫困面大迫切需要更多差别化政策 袁丽辉介绍,怒江目前仍是我省乃至全国发展最滞后的地区之一,州内无高速路、无机场、无铁路、无航运、无管道运输,很多群众出行靠溜索,“过溜上学、人背马驮”还是部分地区主要的出行和运输方式。 针对特殊的州情,怒江开创了全省以建制州为单位整体推进扶贫攻坚的先河。其中,通过独龙江乡整乡推进独龙族整族帮扶3年行动计划的实施,使全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袁丽辉说,独龙江是全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少数民族地区,其跨越发展的生动事例为怒江乃至全省全国作出了示范,独龙江也由此被盛赞为“人间天堂”。 尽管通过精准扶贫,怒江的贫困人口已从2012年的23.99万人减少到2014年的17.33万人,但贫困发生率仍居全省之首。目前,怒江还有5.89万深度贫困人口,约6.23万户农户还处于人畜混居的状态。 “怒江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仅靠地方自身力量和常规扶持,很难从根本上解决生存与发展问题。”袁丽辉说,怒江要实现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迫切需要国家采取差别化的政策和超常规的措施,帮助怒江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和困难。 全面帮扶独龙江农民收入增长175.6% 独龙族是我国“直过”和人口较少民族,独龙江乡一直是全省乃至全国最偏远、最封闭、最贫困的乡镇之一。2009年以前,独龙族群众居住在分散且简易的茅草房、篱笆房中,缺乏最基本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特别是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十分脆弱,每年大雪封山阻断通行长达半年。独龙族受教育年限仅4.7年,文盲率最高的达33.07%。 通过全面帮扶,独龙族聚居区彻底结束了每年有半年大雪封山期。截至2014年末,独龙江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525元,比2009年(916元)增长175.6%。独龙族第一次有了纵贯南北、覆盖全乡的电力、4G通信网络,第一次有了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网点,“破、旧、脏、乱”的农村形象一去不复返。独龙族群众入学难、就医难、老无所养的困难彻底解决。有了第一个女硕士研究生,有了第一个敬老院,33名独龙族孤寡老人得到集中供养,农村群众第一次实现人畜分居,独龙族歌手第一次在全国性比赛中获得冠军……如今的独龙江乡已成为云南最有特色、最有魅力的乡镇之一,已成为安居工程建设的典范和旅游观光的一张新“名片”。(春城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