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涧跳菜“跳进”兰卡斯特宫 “我们的宣传口号之一是‘跳菜南涧’,旨在彰显跳菜是世界级品牌。”南涧县委宣传部部长聂琼芬介绍,2003年,文化部命名南涧为“中国民间跳菜艺术之乡”;2008年,“南涧跳菜”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多年来,“南涧跳菜”走向昆明、走向北京,赢得无数赞誉。 过去南涧宴席中的“跳着舞上菜”,如今蝶变为艺术舞台上的“东方芭蕾”,全县城乡有300多只“跳菜”队伍。有人称赞这是“世界上最牛、最火、最炫、最爆、最狂、最棒的舞蹈。”今年10月21日,南涧跳菜“跳”进了英国著名的兰卡斯特宫,为“中英创意产业展”增添了独特魅力。 11月27日,南涧县举办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千人跳菜”,真是宏伟壮观,震撼人心。 记者走进苗族群众聚居的乐秋乡晒肚皮村,全村只有31户、118人。青瓦白墙掩映在翠绿丛中,干净的水泥路将农家小院连在一起。村民小组长杨继武动情地说:“过去,晒肚皮村因高寒而贫困,人均年收入只有几百元。县委、县政府将晒肚皮村列为‘强帮扶’村,多个部门‘点对点’支持,去年人均纯收入突破了4000元。” “在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指引下,南涧县各族群众发展能力不断提高。”县民宗局局长张仁介绍,1988年制定了《南涧彝族自治县自治条例》并于2005年进行修订,为维护南涧各族人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南涧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2013年,《南涧跳菜传承与保护条例》颁布施行,标志着南涧的民族立法工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2014年以来,南涧县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繁荣稳定幸福示范区建设,全县进一步呈现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 山城活力来源于改革创新 驱车在县城的金龙路上,街道笔直、宽阔,两旁新楼栉比鳞次、绿树成荫。 “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从乡下来县城呆上半天就想回去,一是怕热,二是怕灰。”《南涧通讯》负责人白家伟驾车带记者逛街,他自豪地说,“过去,县城很小,20分钟就可以从城南走到城北。转眼10多年时间,东移了‘南涧河’并建成商业街,建成了跳菜广场、涧南公园、涧北公园、宋词长廊、全民健身中心。‘彝族文化园林山城’的定位发展,让南涧县城越来越充满活力。” 过去,从大理市到南涧,车子转过弯道的山坡才“突然”看到“难见”县城。如今,县城建成区由0.1平方公里扩大到了3.1平方公里,公园绿地面积24.9万平方米,绿地率超过35%。今年2月,南涧县城荣获“云南省园林县城”。 县城的“活力”,其实正是南涧县发展变化的一个生动缩影。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项目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抓手,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目标责任考核办法,积极争取中央、省、州项目和资金,多方筹措资金,实施了一大批强基础、利长远、增后劲的项目。县委、县政府坚持抓转型升级,努力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按照“山上建基地、路边活流通、园区搞加工、山外拓市场”的产业发展思路,不断延伸产业链,促进三产融合发展。如今,南涧县经济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1965年,南涧县生产总值957万元;今年,全县预计完成生产总值43.85亿元;1965年,南涧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7万元,今年预计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65亿元。 活力,还体现在南涧县坚持改革创新。近年来,推进农村改革综合试点,完成了“小水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确权颁证等各类改革;农村金融改革工作走在大理州前列,为“三农”融资贷款提供了担保便利;探索推出经济林木(果)权证抵押贷款等十大“三农”金融产品;率先在全国推出以核桃为主的经济林木(果)权证核发及抵押贷款工作;加快“两污”市场化运作改革工作;设立旅游产业发展基金,加快推进旅游产业投资经营模式改革;在全州率先完成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工作;教育、卫生、计生等各项社会事业改革有序推进。 无量山中的幸福事 巍巍无量山,见证着南涧县各族群众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记者走进公郎镇落底河村委会落龙寨村口,看到布朗族群众在广场的墙上书写着一首新歌谣:“共产党来帮助,家家门前石板路,自来水引进户,有广场能散步,山腰铺上水泥路……” 沿着村中的青石板路,随意走进村民茶凤清的家里。他家有一栋两层楼,客厅摆设挺雅致,太阳能、冰箱、新式灶一应俱全。茶凤清朴实地说:“两年前,政府投资80多万元,全村22户布朗族群众投工投劳,村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修通了进村水泥公路,架设了太阳能路灯,进村串户都是干净的青石板路,村里的房屋都进行美化亮化。” 发达村,无量山镇一个偏僻落后的村庄,如今真的“发达”了。柏油路通进村里,家家石瓦白墙。过去种苦荞、青稞的贫瘠山地,流转给县里招商引资进来的维和药业集团,立马变成了“红利”。村民们在家门口打工,又有了一份“工资”。 “路通了,核桃挂果了,村民的收入渠道也多了。”发达村委会副主任付云龙高兴地说,全村有115家农户,村民争相买来了摩托车,有的还买了家用轿车。 “近年来,南涧县针对贫困面大、程度深,产业发展滞后,农企和贫困农户贷款难、融资贵的实际,核准底数、创新机制、因户施策,实施‘造血’式扶贫,精准扶贫,一大批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路。”县扶贫办主任汪洪金介绍,目前全县还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5783人,将积极整合财政资金,争取金融支持,吸引社会投资,精准施策,确保2018年实现全县脱贫摘帽的目标。 南涧县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首要任务,“十二五”以来,共投入教育事业11.96亿元、卫生事业8.28亿元、城乡低保五保资金2.82亿元、城乡医疗救助资金3728万元,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完善,美丽幸福新南涧日显魅力。(云南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