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关保:乡间走出的“木雕大师”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1-05 11:51:02

张关保和他的获奖作品《一品清廉》

“我没想到带着3件作品首次参赛就能抱回金、银、铜3个奖项,现在回想起来连我自己也不敢相信……”见到张天保时,他还没有从获奖的喜悦中“走出来”,就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下一个应邀比赛的木雕装运之中。然而,令大家没想到的是:从“没文化”到成为享誉云南乃至东南亚的“木文化”创意大师,他只用了短短的9年时光。

张关保是会泽县田坝乡人,虽说家就在乡政府驻地,却因早年家景贫困,他只读到小学五年级,就被迫缀学回家,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2007年5月的一天,来到县城打工的张关保在吕祖阁看到一个核桃木茶具竟然卖了4000多元。这原本仅值几百元的木头,经工匠雕凿后,价值就翻了十几倍,这钱,赚得也太快了。看在眼里,他却谋在心上,不禁打起了家里那几块老核桃树木的“主意”。

在对城里几家木材加工店进行一番“探底”后,从小就喜欢砍玩木头的张关保,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亢奋。“是在外面继续打工?还是回家去砍木头?”“斗争”几天后,他离开了靠力气一月能挣2000多元的工地,毅然决然回到家里,凭着一把斧头,一个刨子,一支凿子和一张沙纸,开启了他的“创业工程”。

半月之后,第一个核桃树茶具就像模像样地摆在了家里。而让他没想到的是还不等他完成第二件茶具,就有人盯上了他的“处女作”。见有人看上自己的“作品”,他连价都没喊,任买方给价。结果出乎他的意料,他在木头上淘到的“第一桶金”,竟净赚了1000多元。

能大则大,宜小则小。他按照自己的想法,不到半年时间,自家的木头就被他变成了实用品或工艺品。他的家,也摇身变成了田坝街上的“木头门市”。有了自己的“家具店”,还得有产品支撑才行。于是,他开始进村入寨买木头,做茶具。

又一次进城,他打听到根雕价格不错。这些出在山旮旯里的“无用之物”,凿只鸟,剥个树什么的,进城就成了价格不菲的“工艺品”。于是,他充分利用当地木疙瘩多的优势,尝试着凿鸟,刻花,雕龙……因木而宜,就势造型,并赋予它们一些文化元素。让他没想到的是他的“小玩意”刚一出形就被人买走,不到一年光景,竟然让他成了名副其实的“万元户”。

几年下来,他不仅成了当地首屈一指的致富者,还成了小有名气的根雕师。在茶具上嵌入“嘉靖通宝”,因木就势雕出“百岁老龟”……融入的文化元素多了,作品的文化品位也就随之有了较大提升。他的根雕作品,一步步走出会泽,走进省城,走到外省,走出国门……在去年11月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东阳)木雕竹编工艺美术博览会上,他创作的木雕《一品清廉》夺得金奖、《隆》获得银奖、《冉》获得铜奖,成了参赛者中最大的赢家。

有志者,事竟成。张关保正是凭着一颗对“木文化”的创意之心,潜心研究,精心雕凿,仅用9年时间,就在创意“木文化”中大放异彩。如今信心满满的他,对文化也有了新的认识,正如他所言:“没文化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对文化缺乏学习、传承和敬畏的精神。”(云南日报 记者 张雯 文/图 通讯员 施云)

责任编辑:鲍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