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马克思主义在迪庆的传播之中共党员在迪庆的革命活动(一)】 杨湛英领受党组织的使命,于1941年4月回到维西,首先进行社会调查,掌握基本情况。然后在知识分子中进行启蒙宣传,有重点地开展工作;同时针对县内社会历史特点,广泛结交民族上层人士,扩大党的影响。当年7月,他克服艰难险阻回到昆明,向省工委联络员刘浩作了汇报,党组织对他的工作表现表示满意。 1941年9月,杨湛英考入西南联大师范学院读书。1942年9月,他响应征兵,参加了驻防滇西抗击日寇的11集团军,任总部边地政治调查员,参加滇、康、缅边地情况调查。第一次调查工作从大理出发,经邓川、剑川、兰坪、维西、德钦、中甸、丽江、鹤庆等地,然后返回大理。第二次到了永平、保山、云龙、泸水、片马、碧江、福贡等边远地方,后由福贡翻越碧罗雪山到维西,再由维西回大理。前后两次调查工作于1943年6月结束。不久,写成15万字的《云南滇西北边区调查记》。这份调查报告详细记述了藏族、傈僳族、纳西族、怒族、独龙族、普米族、景颇族、傣族的历史衍变、人口分布、宗教信仰、社会制度及生活习俗等情况,对滇西及滇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情况作了考察和分析研究,对土司及土司制度的历史、现状等各方面都作了详尽的记述,对后来的革命斗争以及边疆民族工作具有参考价值。杨湛英的两次考察工作都到了维西,他趁工作之便进一步了解维西的社会情况,广泛接触各方面人士,扩大党的影响。 1943年8月,杨湛英回学校继续读书。由于历时近一年深入边地开展调查工作的劳碌,加之生活贫困,健康受到很大影响,不到一年杨湛英就病倒了,于1944年9月休学回家养病。他带回了《新民主主义论》《民主周刊》以及其他一些进步书籍,秘密借给思想活跃、追求进步的青年教师阅读。他把钱如嵩、钱金龙、和少允、胡安全、郭举良等一批知识青年团结起来,向他们讲解国际国内形势,与他们探讨一些社会问题,并通过他们进一步把影响扩大到社会各方面人士中。在杨湛英的不断启发帮助下,一批以青年教师为骨干的知识分子思想开始觉醒,他们萌生了改变社会落后状况的愿望。 【摘自《中国共产党迪庆藏族自治州历史(第一卷)》(1941—1950.5)】 (未完待续) 来源:中共迪庆州委党史研究室 (转自:迪庆融媒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