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发展铸就新辉煌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2-11-08 15:06:26

——党的十六大以来迪庆州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10年,沧海一粟;10年,迪庆从雪域高原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回首10年,被称为“人间仙境”、“世外桃源”的迪庆高原演绎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

迪庆的10年,是科学发展的10年、和谐发展的10年、跨越发展的10年。香格里拉品牌,使迪庆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凝聚力、创造力。党的十六大以来,迪庆围绕建设全国藏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示范区目标,全面实施“生态立州、文化兴州、产业强州、和谐安州”四大发展战略,突出发展、稳定、民生三件大事,千方百计抓机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州经济社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迈出了推进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坚实步伐,创造出令人瞩目的“迪庆速度”、“迪庆现象”、“世界的香格里拉”。

党的十六大以来,迪庆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越40亿元、50亿元、60亿元、70亿元和90亿元5个大关,2011年达96.39亿元,比2006年的35.05亿元翻了1.5番。按可比价计算,GDP年均增长19.76%,比十六大时期(2002-2006年)年均增速提高0.2个百分点。人均GDP从2006年的9463元增长到23996元,翻了1.3番,年均增速达20.3%。

如今,迪庆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旅游经济齐头并进,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跻身全省州市前列,经济增长率在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和10个藏族自治州中名列前茅。

山川秀丽高原美

迪庆地处“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腹心地带,全州2300多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都分布在金沙江、澜沧江流域。保护生态环境,对于确保长江流域乃至湄公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显得十分重要。早在上世纪80年代,省、州、县、乡、村几把斧子同时上山的时候,迪庆的各族群众就发出了“保护森林、保护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的心声。1998年,全面禁止金沙江流域天然林采伐后,迪庆全面停止了两江流域的天然林采伐,砍树人变为种树人,原始森林得到有效保护,绿色成为山川大地的主色调。

党的十六大以来,迪庆州全面实施了“七彩云南香格里拉保护行动”、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防护林建设、节能减排等工程,进一步加快了全州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十一五”末,全州单位GDP能耗较2005年下降10.11 %,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全州森林覆盖率由“十五”末的65.43%提高到2011年的73.95%,提高8.52个百分点。

“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碧水蓝天”,通过一系列项目的实施,如今的迪庆,山川秀美,景色迷人,处处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

从2001年开始,迪庆从保护、保存、整治和发展入手,几年间,把一个独具魅力的迪庆展现给世人。州委、州政府提出建设“高原生态旅游观光城”的城镇建设理念,按照“城市园林化,郊区森林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园化”的目标,加大城镇绿化、美化、亮化建设力度,打造生态香格里拉,提升香格里拉品牌,创新思路,破解难题。以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为动力,以城市、村镇、道路、单位为绿化重点,积极推进城镇绿化工程,克服自然条件的制约,先后在原长征路、和平路等主要街道建起了林荫街道;龙潭河绿色走廊不仅使龙潭河水源得到较好保护,还净化了城区河流;新开辟的州政协园林等绿化园林满目苍翠。经过努力,绿化、环保理念在迪庆各族群众的脑海中变得越来越清晰,越来越重要。

支柱产业助腾飞

在产业开发中,迪庆更是始终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到首位。“无烟工业”——旅游业被列为龙头开发产业,其他的生物资源开发、水电产业等,充满了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理念。

迪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物资源为生物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一大批省内外企业家情钟于丰富的生物资源,他们带着资金、技术、人才来到迪庆创业、发展,成就梦想。与此同时,州内涌现出一批能人怀揣梦想,建立公司开发生物资源。

迪庆州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依托丰富的生物资源优势制定生物产业发展战略,把生物产业作为富民强州的支柱产业来培育,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生物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通过狠抓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迪庆生物产业一路高歌猛进,涌现出一批具有一定实力、经济效益好、产业带动力强的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企业,打造出一批名特优生物产品。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迪庆以州庆为契机,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发展后劲。2007年,迪庆藏族自治州建州50周年,在中央和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我州抓住有利时机,围绕“生态立州、文化兴州、产业强州、和谐安州”的思路,提出了“大力实施大项目,推进大建设、促进大发展”的战略,实施了一批拉动全州经济发展的重大项目。投资33.4亿元的53个重点项目启动,一批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有重大作用的城镇、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项目先后完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迪庆城乡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

同时,迪庆抢抓西部大开发、云南“桥头堡”建设和加快藏区建设的一系列政策机遇,坚持大项目带动大建设、大建设促进大发展,实施了一批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从2006年的42亿元上升到2011年的167.8亿元,年均增长31.9%。这是全州固定资产投资发展最快,取得成就最为显著的时期。

普达措国家公园的建成、松赞林寺景区的完善、独克宗古城的开发、龟山公园的建设、红军长征纪念馆的落成、香格里拉滑雪场的开发……一批高品位旅游精品项目的成功打造,不仅丰富了香格里拉文化品牌的内涵,还提升了旅游品位,推动了迪庆旅游业“二次创业”,使旅游产业持续升温,拉动迪庆经济飞速发展。2011年,迪庆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800万人次,达817.59万人次,同比增长35.5%,较2006年的330.85万人次翻了1.3番,年平均增长19.83%;旅游总收入达77.49亿元,较2006年的26.6亿元翻了1.5番,年均增长23.8%。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壮大,全州城乡消费市场活跃,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明显。2011年全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5.34亿元,较2006年的9.95亿元翻了1.3番,年均增长20.56%。

10年来,迪庆依托州内优势资源,不断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三次产业呈现协调发展态势,旅游、生物、水电、矿产四大支柱产业建设步伐加快,三次产业比重由2005年的19.07:35.68:45.25调整为2011年的8.40:41.70:49.90,四大支柱产业对GDP贡献率达76%。

特色产业富农家

夏秋时节的迪庆高原桃熟果甜,在德钦县境内的金沙江畔、澜沧江边,到处是葡萄丰收的景象。随着五年丰产期的陆续到来,德钦县9329余亩葡萄全面挂果,葡萄作为该县农业支柱产业的效应已初步显现。据统计,截止2011年底,全县葡萄种植户4457户,总种植面积9329.1亩,葡萄总产量2500吨,实现农户收入975.5万元。按市场收购价3.6元/公斤计算,亩均产生3600元效益,户均葡萄收益达2188元以上。

香格里拉县金沙江沿岸土地肥沃,气候温润,种桑养蚕历史悠久,桑叶肥厚纤维质高,蚕茧韧性较好。然而,这片本应是“鱼米之乡”的土地,由于以往发展经济门路单一,导致当地农民群众收入普遍偏低。近5年来,县里大力投入科技、资金扶持桑蚕产业,目前,虎跳峡镇、金江镇、上江乡的万亩桑植区内,已有近千农户靠科技种桑养蚕,改变了生活的面貌。

迪庆特殊的地理条件决定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走特色产业之路是迪庆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党的十六大以来,迪庆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在农业产业布局上,以资源为依托,实行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生产,根据不同气候,已形成金沙江、澜沧江河谷区,山区、半山区和高原坝区3个农业产业带。特别是近年来,州委、州政府加大了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专门建立园区,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兴村富民”、“一村一业、一乡一品”,迪庆迈上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快车道。

从过去蔬菜全部靠外运到现在的向外销售,科技种菜技术推广和市场拓展取得喜人的成绩。农科部门经过10多年来的潜心攻关,“高原无公害蔬菜课题组”成功进行了高寒地区塑料日光温室蔬菜种植技术研究,采取“自建基地+农户”的办法,使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如今,我州已初步建立起了粮油、药材、葡萄、蚕桑、无公害蔬菜、马铃薯、豆类、生猪、牦牛等农畜产品基地,“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使农民从中受益,加快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步伐。

和谐迪庆扬帆起

华灯初上,坛城文化广场,独克宗古城的月光广场、四方街广场已是人头攒动。人们个个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老人、小孩,还有不同肤色的游客伴随着音乐节拍翩翩起舞。这样的场景天天都能看到。而民族健身舞,也从广场跳到了社区、从城市跳到了乡村。

如何让科学发展观与千家万户的生产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各族群众中生产共鸣?

一直以来,迪庆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让各族群众从身边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的好事、实事中,感受社会和谐,享受社会进步,品味生活精彩。 “在家种地有补贴,孩子读书发工资,出去打工有人帮,看病有合作医疗,养老有养老保障,家里有自来水,出门有车坐,生活像芝麻开花节节高……”现在,不少农村把这些变化编成新的藏族锅庄歌词。 以和谐促发展,用发展促和谐,浸润着真情实感的安民利民之举,使迪庆党委、政府赢得群众的信任、理解和支持,使香格里拉驶入了人心思进、共谋发展、共创和谐的快车道。农业和科学技术惠民政策、林业惠民政策、教育惠民政策、卫生和计划生育惠民政策、农村消费惠民政策、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及扶持政策……正是这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让迪庆广大农牧民切实受益。

同时,党的十六大以来,迪庆全面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维护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在全国藏区率先制定了寺院管理、民族团结进步长效机制,连续5年开展了不同主题的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切实加强涉藏外事管理,健全维稳、调处和防控机制,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破坏、渗透活动,“平安迪庆”建设取得显著成就,成为全国藏区发展稳定的一面旗帜。

长风破浪正当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不仅是迪庆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更是一个续写辉煌的新起点。我们坚信,有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有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有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全州各族人民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开拓进取,站在新起点上的迪庆,一定将与时代同步、与祖国同行,激流扬帆,高歌奋进!把一个富裕、民主、文明、开放、生态、和谐迪庆展现给全世界。

责任编辑:

上一篇:

下一篇:叩响时代发展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