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沿214国道驶入香格里拉市尼西乡汤满村,错落有致的藏式民居点缀在青山绿水间,田间地头的苹果树舒展枝叶,黑陶作坊里青烟袅袅,民宿外的格桑花迎风摇曳——这个兼具区位优势与高原风情的村寨正以特色产业为笔、农旅融合为墨,描绘着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振兴画卷。

每年金秋时节,汤满村的苹果园里,红彤彤的果实挂满枝头。谁能想到,这片生机勃勃的果园,曾因种植技术落后陷入困境,部分果树挂果率从70%骤降至40%。为破解难题,今年5月,尼西乡推出“科技+服务”模式,技术团队带着工具深入果园,手把手教农户修剪枝条,根据光照、土壤条件量身定制方案。“进行高光效树形改造后树枝疏朗了,透光率提升了40%,果子长得又大又甜!”汤满村角木村民小组农户江伍金一边给果子套袋,一边笑着说。该小组16户农户户均种植苹果约10亩,每到丰收季,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既有“公司+农户”的收购车直接上门,也有游客沿着果园小径体验采摘乐趣,户均年收益达6万元。如今,在乡党委、政府建设完善的灌溉管网和围栏守护下,这片“甜蜜产业”正成为农户稳定增收的“压舱石”。

每年春季,汤满村成片的马铃薯长势喜人,叶片在微风中翻滚出绿色波浪。汤满村依托不易内涝、光照充足的自然优势大力发展冬早马铃薯种植。每年12月底,农户们踩着薄霜播种,次年6月,饱满的马铃薯便从泥土中探出头来。



走进汤满村的一家黑陶作坊,致富带头人拉茸批初正指导农户揉泥、制坯,随着转盘飞速转动,一块普通的陶土逐渐成形。“以前黑陶只有3种原料,现在我们增加到6种,产品也有100多种了!”拉茸批初拿起一个带有藏族纹样的黑陶花瓶介绍:“从传统餐具到创意饰品,通过不断创新让古老技艺焕发新生。”



近年来,汤满村以特色产业为基础,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今年4月举办的汤堆桃花节上,漫山桃花如云似霞,藏族群众身着盛装跳着弦子舞,黑陶产品展、手工体验活动精彩纷呈,游客们或拍照打卡,或参与互动,感受着迪庆高原的春日浪漫。随着情舞节、丰收节等特色活动轮番登场,让汤满村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打卡地,还催生出25家民宿。通过农旅深度融合,全村群众户均增收超3万元,实现了“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良性循环。

责任编辑:鲁茸只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