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的墨香书韵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2-01-10 10:27:53

  燕剪春风千家暖,墨落红帖万户春。每年春节回到金沙江边的老家,与家人相聚,那是一年中最惬意和欢愉的时光了!看着左邻右舍的家门上一幅幅大红的对联,就会想起很多人很多事,如醍醐灌脑般浸润心中最脆弱的部分。这样的时刻,总会情不自禁地叩开友人和师长的家门。几人围坐一起,几杯热茶、一盅薄酒之后,敞开心怀,畅叙曾经的过往,流年的时光,便在寒露寒流中渐渐温暖起来。

  每次见到李文灿老师,总是一见如故,海阔天空,无拘无束。李老师写得一手好字——飘逸俊秀的柳体书法!在金沙江畔可谓老幼皆知。他退休在家却老当益壮,笔耕不缀,发挥余热,吹拉弹唱、琴棋书画无一不爱。退休后显得更加忙碌,为社会公益事业、学校的专业教学、村民的大小事务等等不停地忙碌奔波,这是我辈所不能及的。

  20多年光阴稍纵即逝,从读初中进师范到参加工作,我们“志同道合”,以一纸书信发展到信息网络时代,我们总在落后、嘈杂、流行、时尚的年代之间,以简约联谊的方式,构筑着属于我们的精神世界。

  乡村之夜,显得格外的宁静与安详,金沙江水的波涛流韵,响彻沿江两岸。鸡鸣狗吠陪伴着家乡的火塘,潺潺溪涧让我们浮想联翩……在李老师的客厅里,贴满了一幅幅自己精心创作但还没有装裱的书法作品。严谨稳重的楷书,洒脱奔放的行草,还有一枚枚精巧独到的印章,一本本古旧的书法字帖,整齐悬挂的一支支毛笔,让我读懂了一位乡村教师最真切的含义——笃信求实,甘为人师,乐此不彼!这一缕缕淡淡的墨香和沁人心脾的阵阵书香味,不正是如今乡村固有的精神文明的气韵吗?亦或是必备的一道风景!

  火盆里的碳火,爽爽朗朗的笑谈声,寒暄问暖的祝福,缩短了流年的光阴!

  李老师可谓桃李满天下,人们都会记住他的这个乳名——嘉灿!亲切之中意味深长,这源于他严谨的教学风范,一丝不苟、宽以待人的工作作风。在我的印象中,他总是穿一身白色的中山服,上课前总会扣上风纪扣。走路稳沉矫健,准时准点地站在教室门口,在讲台上一站,精神抖擞,风度翩翩。向全班学生鞠一个躬,学生便来了精神,齐刷刷地站起来,齐声喊:老-师-好!那声音好像要盖过所有的班级似的。他上课总是妙趣横生、妙语连珠,就连夏天的“瞌睡虫”也很少侵扰学生。记得有一次,当讲到《周总理,您在哪里》这篇课文时,全班同学的眼泪几乎浸湿了课本,惹得全校师生在课间操上等我们下课!我至今也无法忘记那次声情并茂的朗诵和那潸然泪下的讲课情景。

  上课前,同学们总会争先恐后地把黑板擦得锃亮。每次写板书前,老师左手习惯地在腰上一背,握粉笔的右手潇洒地一扬,全班同学便屏声静气、鸦雀无声,每双眼睛都随着黑板上的粉笔飞落游动,几分钟时间,一手形神兼备、气韵流畅的柳体字便跃然其上。学生们个个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地像看艺术品和古玩一样,欣赏起他的书法来,一直以来,全校学生最爱听他的语文课!

  从小在金沙江边长大,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村寨中,人们都习惯了叫他的乳名——嘉灿。由于教学上的威望和成就,人们便给了他一个尊贵的称谓——“江边一只笔!”我想,这是对他最大的褒奖!十分耕耘几分收获,几十年来,获奖殊荣比比皆是,每每谈及此,嘉灿老师总是轻描淡写、不屑一顾,往往双手一拱——承让!脑袋摇得像拨浪鼓。如是谦恭,我等学生简直就是无地自容了。

  那年秋天,我从中甸二中转学到中甸县上江附中,双方的印象是从第一次期中考试开始的。全班几十位学生,语文及格者往往是个位数,而我是其中之一。对我这个新生,嘉灿老师着实“飘扬”了一番。他经常会对我们讲,读书之味在于勤、趣、巧、实。勤不到点上是白搭;趣不到理上,往往会学歪;巧不到方法,就会南辕北辙;实不到心,就会一无所获!仅从他的语文试卷就可见一斑,题目往往难易结合,不出偏不刁难,都是课堂上讲过、课文中有的,小分数集成大选题,题分不算高,但涵盖的内容和知识面却很广,这就要练就平时的预习、听课、记笔记、复习和阅读的综合能力,虽然当时几乎没有课外书,但涉及书本以外的知识,他都尽可能已经讲过了。字如其人,一丝不苟,这是他为人师表的一贯风范。他平时要求学生要做到“认真”二字,这是打牢功底的前提。在我的记忆中,嘉灿老师的板书,在黑板上历来不需要画米字格,满满一黑板,工工整整,没有一个字上下歪斜,成了我们学习书法的范本。3年的初中生活,既充实而又乐趣无穷,从中让我们学到不少的东西。我从初中到师范,黑板报写了7年,自己的字无形中得到渐进的锻炼,当时虽然缺少报刊杂志和电脑,但每周的读书笔记和日记,却为自己的作文铺垫了一定的基础,这要感谢老师的谆谆诱导和勤勉鼓励。

  嘉灿老师退休在家,反而比在职干部更加忙碌。

  在农村,每逢婚丧嫁娶,总免不了他的手笔。前几年,还被聘任为二中、六中教任书法课顾问。在校园的板报上,有他孜孜以求、不吝赐教的美文佳作。在村里组织的老龄协会里,吹拉弹唱兼备的他,成了顶梁柱,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领路人。很多由他自编自创自导的文艺曲目,为沿江各族群众送去一场场文化盛宴,为贫困山乡集结着精神文化的原动力!他是一位文化的实践者和传播者,老骥伏枥,宝刀未老,几度夕阳,散热余辉,把满腔的爱和赤诚奉献给生于斯养于斯的故土!用精神食粮引导着新农村的一代走进更加和谐美好的明天!

  除了满院的墨香之韵,那些经年的书香味,弥久地牵引着我的神经,特别是沿江离退休干部、农民和文艺爱好者组织的金沙江书画集锦,让我怦然心动。这些展示在“民间草堂”的作品,是用数码相机拍照放大后塑装封印成册的,他们不是如今炒热的草根、山寨一类的文化现象,而是流落民间最纯朴本真的生命原色。那里有满院芬芳的佳画,也有飘逸遒劲的书法,更有古色古香的古诗佳作……可谓天地虽小,世界却很大!

  在金江镇首届龙潭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节期间,嘉灿老师尽管年事已高,身体有病,但还专程搭车赶到书画活动展示现场,尽心尽力地为当地的中小学生和观众当讲解员!他总是说:“这是我份内的工作!”

  在镇政府简易的展室内,展示着全州境内高水准的书画作品。最值得欣慰的是2007年,在征得我国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同意后,四川省夹江县玉壁书画纸厂将他的“福寿康宁”题字,转赠给金江镇书画协会,成为举办本次活动的最大亮点。民间书法、美术创作,在金沙江畔结出了丰硕成果,为促进沿江各族群众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增添了新活力。

  我很感念他们率真的品性和精神,也往往被无形的精神感动着,平凡真切得就像农人种下的一粒粒种子,它们没有被装进展览厅,更没有摆在亮丽的图书馆,而是敞开在乡村远野,像清冽的山泉,浸润着农家人久渴的心田,陶冶着孩子们的情操。在市场经济活跃的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始终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惟愿乡村的这道风景、这阵民间文化的气韵渗透我们的心灵,去引导那些走在低迷、茫然中的人们!正如碧罗雪山下的《三江毓秀书画》、梅里雪山的《卡瓦格博》、独克宗古城的《雪龙晚晴》……这里有耄耋之年的老人,也有血气方刚的年轻队伍,更有崭露头角的少年。

  在第六届康巴艺术节和迪庆州首届民族团结节期间,李老师倾力准备,细心研磨王羲之的《兰亭序》,一手妙趣横生的柳书便跃然纸上,他对追求文化艺术的执着和那份与生俱来的情结,一刻也没有改变。

  清风明月,诗韵家国。这些民间无以计数的精神文化之树,需要有心人的浇灌培植!一批致力于为民族事业献身的助推者,忘我工作,勤勉耕耘,为全州文化建设事业倾注了毕生的精力,我觉得应该为这些默默的守望者致敬!作为享誉世界的香格里拉,斑斓多姿的文化艺术宝藏,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果我们能够不遗余力地占据文化市场的制高点,就能融入世界的文化,并为我们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祝愿我的恩师身体力行,艺术之树常青!创作出无愧于我们民族和时代的精品佳作!也祝福香格里拉源远流长的文艺百花园,沐浴着盛世吉祥的阳光雨露,绽放出更加绚丽灿烂的花朵!(洪耀辉

责任编辑:赵德玮

上一篇:读云

下一篇: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