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口头禅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4-03-25 10:21:11

母亲离开人世七十三年了,她去世的那年我只有八岁,由于年幼,母爱在我心中的烙印不深,而慈父留下的家教、家规、家风至今历历在目,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早起三光,迟起三慌”、“花子无种,一懒就成”。这是父亲常挂在嘴上的第一句话,也是他一生遵守的家风。他主张无论做什么样的人,“一生之计在于勤”。他解释说,如果太阳照到屁股上,你还在卧床不起,即便路上掉着一包金子,也被早起的人捡取,一旦养成懒的习惯,沦落成“花子”也就不难了。他不但这么说,而且落实在全家人的行动上,不管任何一天,天蒙蒙亮,父亲已把火塘里的大火烧着,茶水烧好,洗完脸,便可煨茶,吃早点;大哥、二哥和我,洒扫庭院,在洒扫的过程中,他还向我们强调, “扫地扫角落,洗脸洗耳朵。”接着大姐、大嫂为我们张罗早点。吃罢早点,该上学的上学,该喂猪鸡牲口的,做其它活的,都各司其事,没一个人闲着。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要做泥鳅,就不怕泥敷眼”。这是他挂在嘴上的第二句话。他教导我们,无论什么人做什么事,都要能吃苦,才能做最高尚的人,在做事的过程中,要能应对各种困难和挫折。在我的记忆中,父亲犁田、打沟时卷着裤腿在水田中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在他的影响下,我们全家人培养了吃苦耐劳的习惯。

“养儿不读书,恰如养头猪。”这是他挂在嘴上的第三句话。父亲识字不多,他深知不识字的痛苦,也懂得只有读书才能知书识礼,所以他下定决心供孩子读书,可我们村还没有公立学校,父亲望子成龙心切,便从丽江请来一位老先生,名字叫桑墨樵,他很有学问,在教我们读书识字的同时,经常给我们讲 “书中自有千钟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些诗句,激励我们要好好读书。还给我们讲古人勤奋读书的故事,如“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等典故直到村中办起了‘国民中心小学’以后,父亲就不再请私塾老师了。私塾老师走后,他对我们的学习抓得更严了,每天晚上点上油灯,陪我们念书、写字两个小时,然后才去睡觉。“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把我们五个弟兄都培养成初中以上学历的人,个个当上了人民教师。

“人无计划一世穷,算绝道尽天不容。”这是父亲挂在嘴上的第四句话,他主张用钱用粮要精打细算,勤俭节约,切莫“有来一顿胀,无来烧火向。”无论农事或办理各种事,都要做到有计划地开支,不能铺张浪费,更不要和人家攀比,俗话说:“任赛人种田,莫赛人过年。”损人利己,唯利是图,见钱眼开的事决不能做,那是天理不容的。

“不会做人看邻舍,不会做官看旁州”这是父亲挂在嘴上的第五句话,他要求我们做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吃饭、睡觉要做到“吃没言,睡没语。”不能泼撒饭菜,万一不小心泼撒了,饭后,也要把他捡起来去喂鸡,因为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吃饭不能光顾自己不顾他人,特别要照顾在你身边的老人和小孩,吃完饭,要帮忙大人收拾。睡觉讲话会防碍他人睡觉,也会影响自己的睡眠,任何人都必须遵守,起床一定要折叠好自己的被子,这是他对我们的起码要求。在做人上他要求我们不贪小利,不占小便宜,做事要谨小慎微“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做人要不骄不躁,俗语说:“人狂有祸,天狂有雨。”“老鸦喜欢打破蛋。”他用“火烧猪圈靠隔壁”、“远亲不如近邻”这些道理教育我们邻里相处要和睦,要互帮互让。又用“慈鸟反哺、羔羊跪乳“的故事教育我们敬老、孝亲。

父亲用以上家教、家规、家风来建造家业、培育儿女,虽无惊天动地的成就,但利国、利民、利自己。(赵如呈

责任编辑:拉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