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来客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3-21 09:49:23

事先约定下午两点半左右在丽江机场接人。但北京若水合投理事长陈晓伟先生一行来电:因暴雨延机,五点后飞机才能起飞!晚八点半左右,大朋小友呼啦啦二十来号人一下子涌了出来,短暂停留,坐车北上,朦胧的夜幕迎着淅沥小雨,车上充满了欢声笑语。

陈先生是此行金沙江鱼类生态恢复行动“先遣团”的主帅,一上车就与企业家屈总交谈起来,久违的朋友一见面,话匣子直奔主题——长江中上游生物多样性体验考察。这个课题有点大,万事开头难,还得有人去做。和冶宇、潘晓赋两位博士,纷纷被几个学生接茬问话,他们不时操着流利的英语,“中西结合”探讨起来。谓之博士并非徒有虚名,潘博士是云南省中科院的中青骨干,从事野外科考和人工繁育高原短须裂腹鱼已有十来年。和博士在美国留学期间,主要攻读酿酒师专业,近年来一直致力于青藏高原野生葡萄酒、藏边大黄和喜马拉雅大黄酒的研制,倍受消费者的青睐。

山村路旁一顿简单的火锅,温暖了客人一身的疲劳。晚十点许再次踏上征程,苏师和屈总轮流驾车,到达香格里拉市五境乡仙人洞驻地时,已过凌晨时分。

翌晨七点,天空略显阴郁,车子顺着浑浊的金沙江东岸蜿蜒南下,向西跨过素有“鸡鸣四县”的金沙江其宗大桥,转北便进入了维西县境内。其宗村街道两旁的早市显得格外热闹,三三两两摆摊设点的村里人,拉着刚采摘出来的时鲜蔬菜往街边一站,无需吆喝,沿路的客商便会如约而来,选菜过称付钱,原生态的农家菜和畜禽蛋肉,自然成为当地的新宠和最爱。

翠翠绿绿高高低低的核桃树掩映着田园农家袅娜的炊烟,清澈见底的腊普河畔岸柳婀娜,它是塔城镇人民的骄傲和颂歌,也是进入维西县最富诗意的田园牧歌和心灵的皈依之地,素有“三江腹地前花园”、“鱼米之乡”的美誉,有些农户家庭里和谐共处生活着五种民族,这在很多地方难得一闻一见。家家户户红花绿树,村前寨后舒展着层叠的稻田、玉米地,刚被昨夜的小雨浆洗了一遍,显得青葱绿亮,蒸腾的云雾弥漫在山腰之间,好像在痴望着远方贵客的到来。

青山叠翠,万物葱茏;猴啼人唤,暗香浮动。这是进入香格里拉滇金丝猴国家公园七月的印象。大人们拗不过孩子的催促,沿着山谷小径呼哧呼哧地攀援而上,在这样的景致中,发烧友可不能省了镜头,成群结队放养在山里的土猪、牛马和羊群,满目苍翠的蕨类植物、参天古木,鲜艳欲滴的野花小草……这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榧木、红豆杉、珙桐、黑熊、白腹锦鸡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植物和名贵中药材,漫山遍野都有,最数就是与国宝大熊猫齐名的滇金丝猴了。人们远道而来,就是为了一睹它的芳容。远远望去近百号游客正仰天望树,因为天气阴沉,手机镜头很难捕捉到憩息在大树上精灵们的身影。据常年驻守在这里的管护员介绍,他们每天早上五点钟上山,吆唤猴群来到山谷,让客人尽兴观览,但今天人多,聪明的猴子害怕受到伤害,就与喧闹的人群拉开了距离,如在平时,可以与猴子零距离亲昵接触,那样的场景实在让人心动了。

有着猩红色“性感”嘴唇的滇金丝猴,长着一张最像人的脸,面庞白里透红,在阳光下,黑白灰相间的绒毛会透出光环般的灿黄。由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滇金丝猴被迫退缩到滇藏交界处,终年生活在海拔3800至4200米以上雪线附近原始高山针叶林中。调查证实,在滇西北2万多平方公里范围内,现存13个滇金丝猴自然种群,其中2个分布在西藏的芒康县境内,维西塔城萨马阁响鼓箐集中了险、奇、秀、美于一体,拥有全国最大的滇金丝猴种群。2009年10月1日,香格里拉滇金丝猴国家公园正式开放。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保护工作有效推进,保护区的猴群数量不断增多,从2000年的1000只上升到1500只左右,约占世界种群数量的70%。公园总面积334平方公里,设有滇金丝猴救助中心,并有专门护林员定期监控和投食,这些可爱的“精灵”得以幸福地生活,在有限的区域内,为观众提供了观光旅游、欣赏体验、教育科研的机会。

意犹未尽,恋恋不舍地从原途返回。陈先生与两位博士谈兴很浓,边走边聊,甚至为一个学术性的细小问题,站在原地,刨根问底,切磋交流。在公园停车场旁的展映厅里,大家屏声静气观看了15分钟《梦幻白马雪山》专题片,这是迪庆电视台十年前拍摄制作的片子,尽管这里的投影机色彩分辨率有些老土,但每凡来到此地的客人,一看就懂了!博物展馆略显狭小,但是十多年前有这样的举动,实属不易。大家对这方山水有了初步的认知和了解,怀揣一路的思绪,让梦想留在远山近水之间。

午餐过后,马不停蹄驶向香格里拉市上江乡木高村境内。太阳当顶,金沙江畔闷热难耐。在毛坡河附近国道214线旁,一伙人纷纷参与到竖立警示牌的行列中,手握铁镐锄头铁铲,有的搅拌混凝土,有的开挖基坑。陈先生一下子变成了“孩子王”,他教孩子们亲自动手,切身感受一下劳动者的滋味,竖牌、灌浆、端石头,一气呵成。陈先生亲自草拟的警示语跃然其上。“有青山绿水,还要有鱼有鸟有野兽,生物多样性是我们的生命。”“处理好生物资源保护和利用关系,让每个人都从保护生物多样性中获益!”……可谓语重心长,寓意深切!当天这样的牌子在公路沿线就竖了三块。接下来听说要到江河里投放鱼苗时,一行人顿时乐开了花。

毛坡河中上游,近年栽种的新品核桃树只有杯子粗细,就已经挂满果实,彤红的花椒散发着醉麻的清香,浅唱低吟的秋蝉牵引着大家走进瓜果飘香、玉米林掩隐的山里人家,云梯似的庄稼地排列在河沟两岸。潘博士与他的同事早不见了踪影,当穿着防水服出来时,已经站在水泥池旁张罗着渔网。这时我们才大开眼界,林林总总七八个水泥池一字排开,清澈的水里游满了大大小小的鱼群。潘博士原来“隐居”深山,做着一篇大文章——繁育高原短须裂腹鱼。这样的科研项目,可谓是长江中上游濒危土著鱼类种群延续的福祉啊!我还了解到他们把精心培育的金线鱼等鱼苗流放到滇池里时,不禁让人心生敬畏!大家迫不及待地提着端着盛水的塑料桶盆,站队接受分配。尔后小心翼翼地来到河岸边,让鱼儿一尾一尾游到清冽冽的河水里,再慢慢畅游到金沙江里去。一个多小时,现捞现放了上千尾鱼苗。有的孩子踩在寒凉的河水中,呆呆地观望着鱼儿的动向。潘博士兴致高涨地说:“大城市的孩子能到这里来,已经很不容易,亲身参与和感受这样的实践课,他们一辈子都会记住!”陈晓伟和屈总侃侃而谈,此次活动还初步确定了金沙江土著鱼类保护和恢复目标,在五至七年内使金沙江生态鱼类能恢复到八十年代水平,扩大人工繁殖基地规模,年产育苗一百万尾,今年放大鱼苗五千尾、小鱼三万尾,孩子们也将成为行动计划的主角。

下午六点左右,在返回上江良美村寨的路上,孩子们兴奋不已,你一言我一语地问个不停。屈总的家人正忙着做晚饭。房前屋后,瓜果的香味诱得人心颤,脆黄的梨子缀满枝头,主人家一热情,大家便你来我往毫不拘束,啃着原生态的水果,走进村前寨后的田边地头,瞧瞧乡村的水稻、玉米等农作物长得啥模样?置身于农家的科普百花园,不由得慨叹起乡村世界的大美、和谐与宁静。一顿丰盛的农家乐——“江边八大碗”特色菜肴,早让一行人垂涎欲滴。先克制一下贪吃的念想,站在桌前拿出手机摆个pose,再来一个集体合影,嘴里异口同声喊着“过年啦!过年啦!”这样的美好时光与温情,想必多年后孩子们定会回味无穷。

29日清晨八点半左右,天气阴晴,大家集中在木高村尼嘎阁村的山脚下,一前一后驱车前往该村龙塘村民小组的山头。只能容下一辆皮卡车和手扶拖拉机的盘山土路,因昨晚的山雨显得湿滑,这得考验驾驶员的技能了。事先还跃跃欲试的一伙人,紧紧抓住车上的扶手,东摇西晃地向山上攀爬,在半山腰的平整地,没有加防滑链的车轮转不动了。下车,喘着粗气,一步三回头,吃力地步行前往目的地。

驻足俯瞰山下,金沙江像一根土褐色的飘带,穿过两岸的青山,向南蜿蜒而去。江岸人家的田园村庄,像一幅丹青大师的泼墨,朦胧青翠得令人心动神往。粉白粉红的高山野生杜鹃,这里一丛那里一树,恰似乡村少女的流眸顾盼、美目传情。好奇心驱使着心智,一伙人走着走着就分散了,慢慢隐没在密林深处。粉红粉白鹅黄的高山杜鹃,乱花迷眼,着一树清露,还在向人们展示着这个季节最后的妩媚。高一脚低一脚,严峻考验着北京小朋友的耐性和毅力,有些孩子爬上陡坡陡坎骑虎难下,一不小心摔得半身黄泥,弄得哭笑不得。呼喊声吼叫声回应在高山松林之间,手机联系半小时后,大家才从几个方向汇合聚拢。已近晌午时分,这是龙塘村民小组以前的山药地,海拔2800米,玉米长得壮实,白芸豆顺着插地的木杆开满白花。大家在平坦的地旁小路上摆好烧烤架烧好炭火,七手八脚准备着丰盛的午餐,洋芋、饵块、小瓜、馒头、火腿肠、牦牛肉、土鸡肉……香气四溢的美味诱惑着大家的食欲,谈笑间已然忘记了爬山的疲劳,近十公里的山路,瞬间消化在风卷残云的味蕾里,没有碗就用纸杯或索性手抓,这顿野炊没有湿纸巾。

抹抹嘴巴,提桶扛锄,新的劳作开战了。给树木施有机肥,在离根系15至20厘米的地方,挖一个小坑,装一把有机肥再盖土,采取这样的方式,树木长得挺壮健实;在间距2米左右的树林间,开挖出方型20厘米以上的坑洞,除去幼苗培育膜,栽种青藏高原野生葡萄。培育的幼苗就在潘博士的基地,已长成的的移植苗有50厘米至1米不等,这是今天别开生面的一项创新活动。大家心血来潮,蜂拥而上。或两人一组,或三五成群,对于完全没有使用过农具的城里人来说,无疑是最艰巨的挑战和考验。从站姿、握锄到开挖泥土,每一个动作就像学生齐步走。拼尽全力一锄下去,锄头被夹在盘根错节的泥土根须里,撬不动拔不出,急得孩子抓耳挠腮,不知所措。一阵风下来,汗如雨下,筋疲力尽,偃旗息鼓。面对每人栽种十棵葡萄苗的目标任务,孩子们早已摇头晃脑,望尘莫及。和博士暂时放下手中活计,跑上跑下给孩子们进行现场指导。

陈晓伟先生顶着烈日,单打独斗,埋头苦干着。他感慨地说:“这样的体验活动太有意义了,在实践中能让孩子真正体会和感悟到劳动者的艰辛不易,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幸福,以后让他们用实际行动去感恩和回报社会!”尽管酷热难当,大手拉着小手尽情互动,点燃了孩子们内心的激情,齐心协力将幼苗一棵棵栽上。陈先生不由得赞叹起来,栽种在这样好的原始山林肥土里,成活率不在话下,一年半载开花结果,再来看看缠绕林间挂满的劳动成果,那是一番怎样美好的景象啊!

屈总还有一个情结和念想,下一步在家乡的山林间发展林下经济,种植十余万株青藏高原野生葡萄,让各家各户去管护,并由公司签订长期稳定合同,统一定价收购,共同带动当地各族群众增收致富,这一美好的乡村前景宏图实在太美了。

微雨初斜,彩虹飞渡,劳作还在继续。北京的朋友在香格里拉三天两夜的别样体验,短暂而又欢畅。陈先生由衷地说,淳朴的乡土可以孕育生命的纯洁,也可以创造一个个传奇和故事,恢复金沙江生态鱼类行动,我们义不容辞、责无旁贷!今生约定,不见不散!

责任编辑:鲍江平

上一篇:漂泊

下一篇:最是满院花香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