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梅里雪山走来的英雄藏三连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7-11-13 11:11:53

1949年,燕门禹功、永仁农民为与吉氏土司抗争,组织农民武装固守扎古,吉氏土司武装多次进剿,企图剿灭。因扎古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在这严峻的交锋中,中共滇西工委维西地下党组织负责人杨湛英致信扎古武装李阿土,劝其不能固守待毙。要求生存,到维西来参加人民自卫军才是出路;人民自卫军三支队政委王北光也派人送信,让李阿土率部参加自卫军;边纵七支队33团三营副营长朱存义也动员扎古武装起义增援维西解放区的反围剿斗争。李阿土是赵正雄属下的马脚子,走南闯北,增长了不少见识,1943年就结识了中共地下党员杨湛英,李阿土想到这些即意识到虽然扎古易守难攻,但也不是长久之计,看形势他当机立断,与定主公布率18人扎古武装突围到叶枝,遭到康普喇嘛寺他西与吉家武装狙击,幸边纵七支队33团三营副营长朱存义率部及时赶到,合力击退他西、吉家武装,三营朱存义部追击他西,吉家武装逃至燕门拖拉,见敌已分散逃窜,朱存义部要横渡澜沧江追寻他西,请李国良的叔叔李七四用木伐送他们到江西,相距两公里左右就是他西的家乡春多落……

这前前后后的事件惊醒了李国良的心灵,还听他父亲讲:“世道要变了,也许会有好日子来!”

1950年,共产党来了,家乡和平解放了,他心中萌发了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念头,经驻村工作队推荐,父母支持,他随进军西藏的部队奔赴前线,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在面临生与死的战场上,李国良经受了战争的考验,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后,他跟随部队南下,在昆明部队服役,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4年转业到丽江地委边工委工作,1973年调到迪庆州工作,历任迪庆州委常委,州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州人民政府州长,州委书记,中共云南省第四届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他的一生忠诚于党和人民事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人民服务,他光明磊落,艰苦朴素,清正廉洁,深得人民群众爱戴。

李家次子李国忠,1950年参加革命工作,195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连长、侦查股长,人武部部长、迪庆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司令员等职。

李家三子李国柱,1950参加革命工作,在县公安队民警队工作,曾任县民警中队副队长,1958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0062部队三支队,1959年,云南、四川、西藏三省区部队平叛会剿时,在盐井岗达寺剿匪战斗中光荣牺牲,烈士遗体安放在西藏自治区芒康县盐井烈士陵园,这是华丰坪村李氏家族为劳苦大众的解放事业流血牺牲,献出生命的第一人。

李家四子李国贤,1954年参加工作,在县公安局担任过通讯员、治安股副股长、公安特派员等职。他是云南省公安厅公安学校第一期学员,1955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霞若公社公安特派员,1964年调至德钦县任共青团县委副书记,1965年进中央团校学习,期间参加了国庆16周年庆祝大会中央团校学员方队,在天安门广场接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结业时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了团校学员和教职员工。1966年结业回县团委,参加县委农业学大寨工作组在奔子栏任工作组副组长。1972年先后任云岭乡党委副书记、霞若公社党委副书记、拖顶乡党委副书记、书记。1984年当选为德钦县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87年当选为德钦县第七届人大常委会主任,迪庆州第七届人大常委会委员。

在采访中,李国贤同志对父母的恩情溢于言表,对我说:“五十年代期间,我家成了进藏部队和民族工队经常落脚的地方,我至今还清楚的记得有一支解放军部队的指挥部设在我家;发报机‘嘀嗒嘀嗒’地叫着。对我们一家人来说,父母亲是我们的骄傲,有了这样开明的父亲和心地善良的母亲,才有我们子女们的光荣前程。记得当年哥哥姐姐都去参加工作了,父母身边只剩下我一个子女。1953年冬季的一天,县公安局李世昌局长下乡顺便到我家来看望我父母时,问我愿不愿意参加革命工作,我当然很高兴,连声说:‘愿意,愿意’,可心里想,父母身边只有我一个,他们无论如何都是不会同意的。李局长征求我父母的意见,父亲只是说,‘他还小,不懂事,服务不到人,’李局长:‘这你们放心,我会把他当作自己的亲兄弟一样对待。’我万万没想到我的父母亲会同意我去参加革命工作。过几天后,李局长派来一位解放军班长,把我接到了县公安局里,从此,我当起了公安局的通讯员,当年我才15岁。”

1959年,县民政部门送来中国人民解放军0062部队政治部给李文林先生的一封信,信内介绍了李国柱在西藏芒康县盐井岗达寺剿匪战斗中表现英勇顽强,壮烈牺牲的精神。在地方党委、政府的关怀下,每年春节都派人慰问,李家门上都有《光荣军属》、《光荣烈属》两块匾牌,华丰坪村在建国初期参军入伍的有:李国良、李国忠、李国柱、李国珍、徐祖光、俞绿增、陈绍基、陈秉泰等,其中有李国柱、徐祖光两位烈士。华丰坪村每年春节,男女青年都为军烈属送柴、送粮、挑水、打扫卫生等表示慰问。

李国柱牺牲时他的儿子李天荣还没有出生,他是一个遗腹子,他出生后不久,李国柱的媳妇提出要改嫁,李家两位老人说:“国柱虽然不在了,但你们已经有了儿子,你就是我们的亲生女儿,你把丈夫娶进来,我们一起过。”但是媳妇执意要嫁出去,两位老人没法,对她说:“你可以嫁出去,但烈士的儿子你不能带走。”就这样,李国柱烈士的儿子李天荣是李家母亲一手带大的,一直到高中毕业,参加工作为止……

爱耍枪舞刀的孩子王

李国忠在村里上小学时就是个有名的孩子王,他经常把村里的男孩们组织在一起,自己装扮成指挥官,手里拿着木制手枪,他一声令下,孩子们扛着自制的木枪、木棍,排起队列,“一二一,一二一”地操练起来;有时唱着童子军歌,绕着村子转;有时分成两队,学打仗;有时玩抓坏人的游戏,一招一式,有模有样,引得围观的村民们哈哈大笑。教书先生也很喜欢这个调皮的孩子王,有什么事都布置给他去组织完成。

1950年,李国忠完小毕业后,人民政府送他到丽江师范学校读书,毕业后在省立茨中完小任教,后来受学校校长指派到巴东开办新学校,在那里结识了巴东一枝花此里卓玛(马华英)。后来,李国忠在石家庄步兵学校学习期间两人喜结良缘。

战术灵活 指挥有方

李国忠青年时代,正值德钦解放初期,由于少数反动土司头人为维护封建农奴主阶级的利益,组织反动民团,挑起武装叛乱,在这严峻的时刻,李国忠毅然决然地投笔从戎,从小学教员成为德钦县公安局的一名侦察员。他善于动脑筋,善于分析敌情,善于指挥作战,破格提拔为云南省德钦民族基干连连长,1956年8月正式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3709部队第六连连长。

李国忠义无反顾地带领一支民族连队参加了在滇川藏交界地区平息叛乱的斗争。在几十次的平叛战斗中,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他身先士卒,带领全连指战员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英勇杀敌,经受了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由于他指挥有方,民族六连在平叛战斗中打了像红坡战斗、察瓦龙战斗这样全歼叛匪的漂亮仗,全连指战员英勇作战,屡立战功,功绩卓越,荣立集体一等功。他本人也多次立功受奖,从少尉连长提升为中尉连长,1958年年底被选送到石家庄高级陆军学校和北京军事学院学习。李国忠不仅作战指挥是行家里手,学习政治、军事也是模范,从军事学校毕业回来时,他已经是个四花一杆的大尉连长了,这在当时全团连长里只有他和八连连长。

爱兵如子的好连长

我们去采访藏三连的老兵们,当谈到连长李国忠时,老兵们个个伸出大拇指说:“我们的李连长可是个大好人,他爱兵如子,练兵如虎,用兵如神,是我们的主心骨,有这样的好连长,藏三连怎能不打胜战呢!”

战场虽然是冷酷无情的,但是应该从士兵的日常生活给予相应的关怀,让战士们从中感觉到温暖,从而更加努力地去战斗。李连长深知个中的深刻道理,他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上关心爱护战士,比如,当时指战员们一年只有一套单衣单裤和棉衣棉裤,军事训练,摸爬滚打,行军作战,穿越林海,战士们的衣服不是这里撕了,就是那里破了,李连长把这些看在眼里,总是像慈父一样一针一线地给他们缝补军装,为此,他还在阿东连部里买了一台缝纫机,自己亲自操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嫂子来军营探亲,更是成了大家的勤务员,她为战士们洗衣洗被,补鞋缝袜,整天忙个不停。李连长经常关心连里战士们的家庭情况,问寒问暖;对部下的缺点,教育为先,循循善诱,以提高思想觉悟;处理问题时,公正严明,赏罚分明,使人心悦诚服,使得连队战斗力不断提高。他对自己的部下关爱之至,激励他们更加自觉地投身于解放劳苦大众的斗争中。官兵之间的关系融洽了,全连上下团结一致,以百分之两百的热情投入到军事训练和平叛作战中。每当接受平叛战斗任务,全连指战员同仇敌忾,同舟共济,真正做到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有了这样的官兵关系,战斗力所向披靡,胜利当然是唾手可得。他常说,连队的每一个进步,每一个荣誉,都是靠全连指战员共同努力的结果。

李国忠当迪庆军分区司令员后,始终保持着清正廉洁、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他的夫人此里卓玛至今住在李国忠生前的那栋简陋的平房里。

此里品初:从奴隶到智勇双全的战斗英雄

当我在采访当年参加过平叛战斗的老战士们,向他们问起在当年剿匪作战中藏三连指战员当中谁最勇敢、谁最能打仗时,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起一个名字——三排长此里品初。

漫漫苦难岁月

1933年此里品初出生在德钦县云岭乡红坡村一户奴隶家里,他家祖祖辈辈是红坡达旺土司家的奴隶,一家祖孙三代在土司家高大的碉楼旁边角落里的一间低矮的破屋里艰难度日。此里品初的母亲叫卓玛,父亲叫鲁茸顿珠,他们生育有三个儿子,老大此里品初,老二夏东此仁,老三仁增多吉,还有此里品初年老的太奶奶此那卓玛。又低又矮的破木屋中间还有一块大石头,他们一家在大石头下面生火做饭,小木屋一边住父母亲,一边住太奶奶,一家人经常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苦难生活。母亲生下小弟仁增多吉后不久患病没钱医治,在悲愤交加中含恨而逝。因土司经常派父亲到外面做工,从此,养育三兄弟的重担落在了年迈的太奶奶身上。

此里品初三兄弟一生下来就是土司达旺家的奴隶,没有人身自由。他从四五岁开始就给土司家的庄稼地里驱赶鸟雀,到山上去放牛、放羊、拾粪,到地里拔草、牵牛,什么活都得干,累死累活,没有吃过一顿饱饭,没有穿过一双鞋,一年四季,不分冬夏,只有一件打满补丁的破楚巴,还要经常挨土司婆的打骂。太奶奶很心疼三个没娘的孩子,特别是对长孙关怀备至,常常从自己的嘴里节省下一点糌粑坨坨或窝窝头,带回家里分给重孙子们吃。

红坡村上面森林里的落叶松的叶子落了又发芽,山坡上的格桑花谢了又开放,此里品初在苦水中逐年长大,慢慢长大成一个大小伙子了,他个子虽然不高,但体格健壮,长得敦敦实实的,很帅气,村里的姑娘们投来钦慕的眼光。此里品初却看上了同是达旺土司家当奴隶的姑娘阿格。阿格家有八兄妹,四男四女,阿格是老五,她给土司家带孩子当保姆。阿格比此里品初小四岁,她十七八岁时就出落得人见人爱的美丽姑娘,她出身虽然卑微,但自有一番清雅高华的气质,她话声轻柔婉转,神态娇媚,加之明眸皓齿,肤色白腻,是个出色的美人,不能不让此里品初魂牵梦绕。太奶奶也非常喜欢阿格姑娘,她早就留下遗嘱:“我年纪大了,阎王爷随时都可能召唤我,我的三个孙子非阿格姑娘不娶。”

此事传到土司的耳朵里,他蛮横地发话说:“阿格是我们家的终身奴隶,她谁也不能嫁,她看护了我儿子的孩子,还要照顾我孙子的孩子,她一辈子要当我们家的女佣人。此里品初死了这条心吧!”

太奶奶咽不下这口气,就找土司理论:“我们也是人,奴隶娶奴隶总是可以吧?人家姑娘为什么不能嫁人?老爷你不能这么霸道吧!”土司见平时服服帖帖的奴隶都敢顶嘴,气急败坏地说:“你这个老不死的,你们这些下等人还想传宗接代?没有我的允许,你们什么也不能做!听好了,你明天不要做针线活,就到山上砍栎刺吧!”

此里品初见到80多岁的太奶奶受到如此侮辱,火冒三丈:“你欺压得我们不能活了,今天我跟你拼了!”说着,朝土司冲过去。土司吓得一边后退,一边吼叫着:“反了,反了,这小子吃了豹子胆了,快把他捆起来,给我狠狠地打!”几个饿狼似的狗腿子把此里品初捆起来,毒打了一顿,他满身是伤,血流不止。太奶奶把重孙子扶回家,一边给他擦血,一边安慰他:“我的好孩子,风雪之后总会有晴天,黑暗过去一定是黎明。穷人总会有出头的一天,太奶奶一定要把阿格姑娘娶过来,做你们三兄弟的媳妇,你放心吧!”

滚滚的澜沧江啊,你流的哪里是水,是奴隶的血和泪啊!奴隶们说不完、诉不尽的苦和仇还有个尽头吗?

出头的日子真的来了

1950年的春天,出头的日子真的来了。金珠玛来到了德钦,德钦县和平解放了,消息很快传到了红坡村。不久村里来了解放军和民族工作队,到处给村民们宣传党的政策,讲革命道理,发动穷人组织起来,闹翻身,求解放。此里品初第一次听到了“共产党”、“毛主席”、“解放军”这些新名词,第一次懂得了毛主席是人民的大救星,他派来的金珠玛是解放穷苦人民的,共产党要消灭人剥削人的旧制度等等道理。回到家里,他又把这些道理讲给太奶奶、父亲和弟弟们听。

有一天,此里品初找到民族工作队队长,问道:“和平解放都两年多了,土司还是土司,穷人还是穷人,这是为什么?”队长耐心地对他说:“不能性急,你放心,共产党是为穷苦百姓的翻身解放而来的,马上就要土改了,但是阻力很大呀!”

此里品初对队长说:“我再也受不了土司的欺压了,我要和他们作斗争,我要去参加金珠玛。”队长对此里品初说:“那好啊,你出身奴隶,要为建立新社会与旧制度作斗争,金珠玛会欢迎你的,快去找金珠玛吧,他们会像亲兄弟一样招呼你的。”

他回到家里悄悄地对太奶奶和父亲说:“牧场上的篝火有熄灭的时候,而我心中的仇恨永远燃烧着,我要投奔共产党,投奔金珠玛,把可恶的土司、头人统统消灭光。”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实习生 杜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