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顺姨的凉粉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李芬 发布时间:2019-09-24 17:00:05

    “妈,我的通知书来了!”大儿子将一张红色的纸页递给阿顺姨,红朴朴的脸上洋溢着兴奋,鼻尖冒着细汗。啊,大儿子考上重点初中了!阿顺姨心里涌起暖意、热泪盈眶。

    “妈,我要看看哥哥的通知书,过两年我也要上初中!”旁边的小儿子一脸的不服气。

    “哈哈……娃娃们长志气啦!”正在屋檐下编竹篮的老倌儿也乐开了怀。

    初中、高中、大学……几天来阿顺姨在心底默默思忖着一家人的生计,盘算着儿子们的学费。这天晚饭后,阿顺姨收拾完锅碗瓢盆,两个儿子也已睡下。“老倌儿,两个娃娃长志气了,说不定以后还得多准备学费啊,我想搅点凉粉去街头找个角落卖一卖,你看行不?”阿顺姨拿了一张方凳坐在火塘边,轻言道。

    坐在对面的老倌儿吸着旱烟没作声,半响才磕磕烟斗,说道:“行!田地里的活儿就交给我吧,只要娃娃们争气,我们还苦得起。”

   用家中的那台老手磨磨豆子,阿顺姨在家里前前后后尝试搅了好几回凉粉,终于,三父子一致认为阿顺姨的凉粉可以上市了。阿顺姨也就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用手推车推着一车盆盆罐罐,在小镇的街头角落开张了凉粉摊。从此,顶着烈日、冒着风雨,阿顺姨在凉粉摊上忙过了一个又一个日出日落;凭着实在、靠着热诚,阿顺姨的凉粉亮堂在小镇人的心中。天还未亮,夫妻俩就起来换着手推磨,磨儿在光阴里一转就是十年!如今,大儿子在省城读大学也快毕业了,小儿子也上了重点高中,阿顺姨的凉粉哪,也总那么鲜亮,映衬着每一个崭新的日子……

    “叮铃铃——叮铃铃——”枕头边三屉桌上的小熊闹钟在凌晨五点准时响起,阿顺姨揉揉惺松的睡眼,起来披衣靠在床头上,顺手关掉闹钟,打开电灯,让自己醒醒神。一天的忙碌又到来了,若不是小儿子从县城带回来这个小熊闹钟,像以前那些年,要么起得太早,搅好凉粉村里的公鸡才打头鸣儿,要么迷糊过头了,连猪崽儿也顾不上喂就得推着凉粉车往集市上赶。想着往事,阿顺姨怕吵醒了自己那一整天舍不得闲、总在田头忙活的老倌儿,便关了灯,轻手轻脚地打开房门走出来。

    天边的启明星静静地放射着清辉,月牙儿已掠过山丫口,初夏的风在这时还有些凉沁沁的,阿顺姨拢拢凌乱的头发,麻利地系上围腰走进厨房。生好灶膛里的火,昨夜就盛好的这锅水在这两大桶泡豆子磨完前须烧开哪。搭上电闸开关,这台新买的小钢磨便咿咿呀呀地转动起来,阿顺姨将泡豆子一勺接一勺匀速放入碾仓里,看着新鲜的豆汁儿缓缓流入盆中,阿顺姨在心底暗暗叹到:“还是这台新买的机器好啊,比那老手工磨省时省力,豆汁又细又多,凉粉成色也好……”

    厨房门无声地开了,老倌儿闪了进来。

    “怎么不多睡一会儿?”阿顺姨握着勺子,心疼地说道。

   “你去看火,我来!”顺手接过勺子,老倌儿抖抖碾仓四周的豆粒儿。

    灶膛的火苗伸着火红的长舌欢快地舔舐着黝黑的锅底,一闪一闪的亮光把坐在灶旁的阿顺姨衬得一身红灿灿的。望着忙碌的老倌儿,阿顺姨又陷入了沉思:“老倌儿的背有些驼了,哎!这些年为供两个儿子读书,他忙田里,我摆凉粉摊儿,起早贪黑地折腾,还好赶上好世道,家又在街边角角,改革开放政策好,十天半月一两个热闹街,每天除了几盆凉粉,院头院尾的瓜瓜豆豆也值几个钱儿了。圈里的猪鸡牲口,不时也有捣腾农货的小老板上门来购买,供娃娃读书也比往年松活多了。今年大儿子这大学也快毕业了,两口子忙里忙外,一切总算顺顺利利走了过来……”一截火柴头落到了灶下,打断了阿顺姨的思绪,她拿起火钳,攒了攒火。

   “阿顺,磨好了。”老倌儿已把两大盆豆汁端上了灶台。

   “我去抱几个柴疙瘩加火,你搅凉粉吧。”老倌儿拉开门走了出去。

    经过反复的滤渣、沉淀的繁锁工序,把阿顺姨累得满头大汗。今早的沉淀豆粉有着特别光亮的色泽,阿顺姨在一个盛了清水的盆子里将其调匀后,一只手把盆子里的豆粉水顺着锅沿慢慢地、以一支筷子粗般的细流状倒入大锅里,另一只手用勺子匀速地在大锅中搅拌着。老倌儿又在灶膛里加了个柴疙瘩,随着清新的豆沫味儿在屋子里弥漫开来,满满一大锅凉粉汁儿泛着晶亮的气泡,沸腾着、绽开无数的小晕圈儿。老倌儿早已把一个个洗净的盆子摆上灶台,阿顺姨熟练地用大水瓢把凉粉舀进盆里,擦一把额头上的汗,阿顺姨数了数,一共九大盆!

     “歇歇吧,我来喂猪崽儿。”老倌儿提着豆渣向猪圈方向走去。

     “少提点,小心你的腰杆。”阿顺姨拿了个木瓢跟了出来,准备去堂屋里舀点面做个水汽粑粑,下点豆豉,再煨一罐苦茶,这是两口子每天的早点。外面早已天光大亮,鸡鸭们叽叽咕咕叫个不停,等老倌儿把拌了豆渣的饲料倒在槽箱里,便扑闪着双翅、争先恐后地啄食争鸣。太阳就快爬上房背后大青山的那道弯梁子了,阿顺姨家的小院一派热闹景象。

   “老倌儿,吃茶吧!”阿顺姨唤到。

   “来了!”老倌儿拍拍裤腿进了厨房。两口子默默地喝着茶。

    阿顺姨的凉粉在这个小镇的集市上这十来年都有好口碑,天天飘着新鲜豆子的清香,像一株株新吐芽的豆苗般透亮。往集市上一摆,十里八乡赶集的婆媳姑嫂、妹子小伙儿,都要来上几碗,连那腰间别着烟锅杆的老少爷们儿,都不时要上一大碗,个个“咻溜溜”地吃得有滋有味。

    乡村的夏日总显得漫长,清晨的阳光已透出一丝热意,两口子互相搭手帮忙着,手推车已装得满满当当。

    “阿顺,今天凉粉多,车子有点沉,慢慢推嘎。”老倌儿一面往手推车上放小板凳,一面嘱咐到。

    “放心!没事儿!”阿顺姨抖抖围腰重新系上,笑道。

    “白头发一天比一天多了,还是要当心点……”老倌儿的目光有些爱怜。

    “嗨!别光说我,今天别再那么晚收工,小心你那腰……”阿顺姨用力抬起了车把子。

    “好了,不说了!这么好的世道,咱要好好活着,等儿子们有出息了,咱俩也清闲清闲,去省城逛逛!”老倌儿扛起锄头,乐呵呵地说道。

    “出工喽!”阿顺姨迈出家门。

    “阿顺姨,你的凉粉好香哦!”隔壁家扎着羊角辫的小孙女,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地从阿顺姨的凉粉车旁经过,像只小喜鹊,脚下那双红色缀花小皮鞋在这条新修的水泥路上显得格外耀眼。于是,阿顺姨又想起前几年的情形:这条村里的人畜小路总是坑坑洼洼的,雨一下,处处积满泥水,手推车上多装几盆凉粉,就陷进泥塘里,老倌儿和她总得一个前面拉、一个后面推,满头大汗不说还外加一身泥浆。这两年乡亲们的商贸意识提高得也快,不仅积极参与乡村集贸市场发展,也出工出力,修好了通往家家户户的水泥路,像今早这么沉的凉粉车,推上路也不费劲儿,改革开放这些年,农村人的光景真是来越来越好啊!

    脚步更加轻快,阿顺姨推着凉粉车走进集市,上村下邑的商贩们已开始忙碌,太阳爬过山头,阳光撒满小镇…… 


责任编辑:安永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