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9月11日) 怒江州文化馆画展 怒江虎跳石观景点 养蜂被称为甜蜜的事业,云南省农垦集团在怒江将这一产业做大做强。入驻园区内的云南农垦怒江蜂业有限公司与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合作共建云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用国家级实验室检测报告为怒江高品质蜂蜜提供数据支撑,建立了企业标准,公司所生产的“百华谷草果蜂蜜”已获批绿色食品认证。 云南农垦怒江蜂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罗春良介绍,公司按照纯天然绿色食品标准生产,把蜂群放到草果种植基地。花蜜采回来以后,把它运到公司10万级净化度的生产车间,进行三次过滤。过滤后,在无菌室进行消毒杀菌,然后进行传统工艺包装,加工成生态、绿色、健康的怒江“百华谷”蜂蜜。每年酿造草果蜂蜜50余吨,产值400余万元,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公司陈列室里的青冈栗苦蜜、野坝子蜜、冬蜂蜜等品种都有不同的味道和效果。 兰若碧玺博物馆在六库名气很大,它不仅是亚洲最大的碧玺博物馆,也是一个集文化传承、艺术鉴赏于一体的新兴产业展示窗口。在怒江州文联的安排下,我们专程前往参观,一睹这个国内首个以碧玺为主题的专业非公立博物馆风采。 该馆于2023年9月注册成立,2024年1月11日正式揭牌并永久免费开放。主体建筑为五层临江结构,建筑面积达1660平方米,陈列逾3万件矿物宝玉石藏品,涵盖碧玺、彩云玉等怒江特色矿产。博物馆兼具收藏展示、学术研究、文化传承等功能,试运营期间累计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并承担高校实践教学、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等社会责任。 馆内的工作人员介绍,以前怒江境内因为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时不时有天然的碧玺原矿露出来。民间老百姓家里都有收藏,博物馆成立后,四处收藏了这些难得一见的民间珍宝。同时,他们请国内的大师们用原矿设计了许多精美的艺术品。优质的碧玺,每克拉售价达三四千元,有的碧玺艺术品价值已达几百万元,馆里这些展品不售卖,将永久收藏。“碧玺是坠落人间的七彩仙子,要让它被更多的世人所了解。”讲解员这样说。 博物馆承担了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高校的实践教学及研究职能。作为“中缅孟印宝玉石文化研究基地”,开展区域宝玉石文化学术交流。2023年获评“怒江外事参访重点单位”,承接国际文化考察活动。同时承担少数民族就业培训、文创产品研发等。2023年起,博物馆通过赞助文化节赛事等方式深化文旅融合。今后,他们计划创新展览模式,开展青少年矿物科普教育。 碧玺有上百种不同颜色的原矿,也被称为愿望石,我们在博物馆驻足半天,希望这一珍宝给怒江百姓带来好运,让更多的人拥有人生财富。 至此,我不禁赋诗一首: 黄昏入馆舍,惊煞俗世人。 红碧勇似火,蓝碧智慧深。 更有西瓜碧,工匠不忍售。 愿望石避邪,虹仙子落尘。 团结奋进的怒江 在怒江州文联相关人员的介绍下,我们采风团还到怒江州文化馆观看了专题绘画展。怒江画社的艺术家们用油画、中国画、版画以及丙烯颜料画的形式,情聚傈僳族、怒族、独龙族生活的热土,创作出独具特色的作品,反映出作者爱国爱家乡的心声。 是啊,在怒江生活的人民,历史上就有大一统的中华情结,各民族守望相助,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怒江在抗战中作出了不可泯灭的贡献。“我们摄影爱好者,重走了当年怒江抗战的遗迹,拍下现场照片,就是希望大家不要忘记这段难忘的岁月。”怒江摄影师郭子雄说起这些抗战故事,眼眶湿润了。 他说,1942年6月以后,入侵云南的日军在怒江西岸,与怒江东岸中国军队防线形成对峙。怒江各民族各阶层人民团结一致,自发组建抗日自卫队,与中国军队一起浴血奋战,坚守怒江东岸,击退了日军的疯狂强渡和各种进攻,始终不让日军跨越怒江。这时,国际运输航线——驼峰航线已开通,向内地运送了数十万吨国际援华物资。在作了充分准备之后,为了配合印缅抗日大反攻,远征军第11和20集团军于1944年5月强渡怒江,发起滇西反攻,经过几个月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滇西抗战的伟大胜利。 六库渡口那棵百年的攀枝花树又开红花了,它见证了怒江抗战的往事。据《怒江简史》记载,1942年,中国远征军第5军、第6军从缅甸溃退,经缅甸野人山翻越高黎贡山,一部分进入泸水,东渡怒江回国休整,其中约10000余人经怒江西岸六库渡口东渡。六库老土司段浩等在怒江东岸六库攀枝花渡口成立“临时难民接待站”,帮助从缅甸撤回的中国远征军官兵和难民。 这次采风,我们本来计划去片马口岸,参观两馆一碑(驼峰航线纪念馆、片马抗英纪念馆、片马人民抗英纪念碑),因怒江强降雨,有的地方出现了泥石流,没有成行。但我们相信有机会,还会再来怒江,追忆曾经的岁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