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凤琴 文/图
2019年2月17日,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护林员余立忠打来电话:“有两只母猴要生小猴儿了,天气预报这几天还有雪……”
接完电话,我怦然心动。此前的16次白马雪山之行,我虽在保护区的多个地带都有驻足,但雪中的滇金丝猴照片拍得很少。我立即网上购票,18日凌晨4时从家中出发,早晨9时半到达昆明机场。转机、转车,几经跋涉,当天下午便到达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维西分局所属的响鼓箐猴区。
护林员老余叔一过来,我就急切地问:“滇金丝猴快产小猴儿了?”
老余叔说:“今年会有9到10只婴猴出生。现在一只都还没出生呢,就等你来。你一来,它们就会生给你看!”憨厚的老余叔狡黠地笑笑。
“是的,它们在等着我来接生。”顺着老余叔的玩笑,我也半开玩笑地说。
“开玩笑归开玩笑,你真是和它们有缘!”陪同我来观猴的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维西分局局长钟泰很认真地说,“这些年,我们那么多与猴子朝夕相处的护林员、那么多的研究人员和来这里观察的学生,都没有见过滇金丝猴生小猴儿。迄今为止,见过滇金丝猴生小猴儿的只有你一人,不但见过,还全程拍摄了下来。你说,这是不是你和它们的缘分?”
钟局长略停一停,又摇摇头,继续说:“那种情况应该不会再有了。去年,又生了好几只,都是夜里生的。我敢说,今年也不会再有了……”
听了钟局长的话,我也随声附和:“真是缘分,是它们照顾我,知道我来一趟不容易……”
滇金丝猴的眼神
第一次与滇金丝猴相见,是在北京动物园。
2004 年秋冬交替的季节,北京动物园首次从云南白马雪山引进滇金丝猴。一个天气阴沉的下午,我来到新建的滇金丝猴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滇金丝猴那玫瑰色的红唇,还有一双黝黑深邃、炯炯有神且会说话的眼睛,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正看得出神,一阵冷风袭来,动物园树木的叶子瞬间唰啦唰啦往地上掉落。刚来到铁丝网前,便听到“嘭嘭”的响声,抬头一望,是一只猴子爬上铁丝网棚子的顶网,用双脚勾住铁丝网,发出强有力的击打声。
动物园副园长张金国说:“这些滇金丝猴刚刚从云南的大山里捕获,来到动物园还不适应,反应很强烈。”他一再提醒我,观看、拍照一定要小心。
第一眼看到滇金丝猴那红红的嘴唇,我非常奇怪:它为什么有着比人还要红的嘴唇呢?正在琢磨猴儿的红嘴唇,突然“嗖”的一声,一只大猴子从铁丝网上跳了下来,对着我站立的方向龇牙,还发出刺耳的叫声。
这是一只大雄猴,叫声既尖厉又凄惨。直觉告诉我:它不想待在这笼子里,它需要山林和自由。这时,一只略显温顺的猴子来到我跟前的铁丝网边上。它隔着铁丝网,用一双水汪汪的眼睛望着我,“哼,哼,哼”地发出低语。那眼神,那表情,那声音,很像我的一个远房侄女。我向它凑近了一些,它便目不转睛地盯着我看,眼神中充满了哀求。我感觉到,它是在求我放了它,让它出去,让它获得自由。它的哀求——就像一个孩子在求他的母亲。我不由得眼泪夺眶而出。
我知道自己救不了它们,再也不敢去看它那双夺人泪水的眼睛,便快步离开了那个铁丝网。从此,大约有两年多的时间,我不敢再去动物园。
2006年,我要采访的一个会议正好在北京动物园举办,我试探着再一次来到圈养滇金丝猴的地方。还是那个铁丝网,网内的几只滇金丝猴完全没有了初来乍到时的野性,那只大雄猴还在,只是懒洋洋地坐在铁丝网中间的枯木桩上,几只母猴和小猴也都无精打采地坐在地上发呆,似乎对一切都无动于衷。饲养员说,这些猴子在山上时,松萝是它们的主食。刚来时,它们拒绝吃饲养员投给它们的食物,闹了好长一阵子,现在什么都吃,也没脾气了。
听着饲养员的介绍,我心里七上八下的,不知是什么滋味。这种“没脾气”,对滇金丝猴来说也许是精神上的崩溃。那时,我最大的感受是:自由,对人和动物而言,同样重要。当时,非常同情、可怜那几只滇金丝猴,不知它们今生是否能够摆脱这种被囚禁的命运。后来听说,它们中有几只已经相继死去了……
响鼓箐,滇金丝猴的乐土
自从2004 年在动物园看到滇金丝猴的情景后,能看看野外自由自在的滇金丝猴,便成了我心中的企盼。进入花甲之年,这一企盼日益强烈。
2014 年,我终于鼓足勇气,背上行囊,克服高海拔地带行走的一系列不适,赶往滇金丝猴位于云南的一个栖息地——响鼓箐。在迪庆州香格里拉机场下飞机,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维西分局局长钟泰前来接我。在前往白马雪山的路上,我不断向钟局长询问有关滇金丝猴的各种信息,他不厌其烦地为我解答。当我问到滇金丝猴都有哪些行为时,他幽默地说:“人有哪些行为,它们就有哪些行为。你见到它们以后,再观察观察就全都知道了。”
由于看猴儿心切,我谢绝钟局长途中的款待,中午时分我们便到达塔城保护站一个叫响鼓箐的地方。
匆忙放下行囊,草草地吃了几口饭,我便提出上山去看猴子。不料钟局长说,现在已经错过了看猴子的时间。他解释说,猴子只有在上午才让人看,下午它们要采食,要休息,是不“接见”人的。看着我一脸的失望,钟局长打趣地说:“你看,猴子就在对面的树林里,你住的这间小木屋,猴子是看得见的。正好让它们下午陪你一起休息。”钟局长又特意嘱咐说:“晚上早点睡觉,明天早上,我们早早地去看它们!”
听说滇金丝猴就在对面山上的树林里,我夜里爬起来好几次,朝着对面的山上望,侧耳倾听——它们睡觉是否也会打呼噜?
明天真正能见到自由自在的滇金丝猴了,我激动得几乎一夜未眠。第二天,终于见到了日思夜想的自由自在的野外滇金丝猴。
在和谐的高原林海
第一次到达响鼓箐,见到那些长相与人最接近、有着红红嘴唇的滇金丝猴,我兴奋不已,惊喜异常。
这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草木自由地生长,抽枝散叶,花开花落。云朵自由地飞动,云蒸霞蔚,云卷云舒。溪水恣意地流淌,波光粼粼,一泻千里。
动物也都是自由的。太阳鸟无时无刻不在炫耀它的美艳与绝技,总是盯住最鲜艳的花朵,振翅悬停,尽情吸食花蜜。小河旁的白顶溪鸲像个“人来疯”,专挑人的眼前站。你若靠近,它又蹦出去几步,若即若离地摇着尾巴与你兜圈子。钩嘴鹛虽然腿短,却总是学着现代舞蹈家的样子,跳起迪斯科的舞步。白冠噪鹛更像是酒店里的大厨,用白白的冠羽昭示着它的级别。
这里的人是恬静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布衣草履,粗茶淡饭,没有太多的物欲,享受平淡中的幸福。外界的奢华与浮躁,似乎与他们绝缘。
这里的滇金丝猴是安详的。它们是雪域高原上的骄子,茫茫林海中的精灵。既有杂技演员般高超的攀爬、跳跃和飞翔技艺,又有老学究似的深沉、淡定与从容。海拔 4000多米的森林地带,它们在树梢上如履平地;行走在悬崖峭壁间,它们处之泰然。无论是严寒的侵袭,还是酷暑的困扰,它们都静如止水,欣欣然承受着大自然所赐予的风霜雨雪与日丽风和。
主雄(家长)不杀前任主雄留下的子女,可以包容妻妾迥异的个性与缺点。家长的妻妾们和睦相处,视别个的子女如己出,还可以忍受丈夫的偶尔“家暴”。猴群长幼有序、尊卑有别,成员循规蹈矩、纪律严明、秋毫不犯、各司其职。
这里的山河国土是宽容的,像母亲一样,以博大的胸怀海纳百川,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及野生动物提供着生活的必需。对于人与动物适量的采摘与索取,它慷慨供给,不求回报。即使人们的采撷稍有过度或致其受些轻伤,它也总是在春夏秋冬四季轮回中自我修复和弥补,从不轻易向人报复……
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温馨、和谐,充满勃勃生机。 (未完待续)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