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居鹤庆的民间画家王铮(?—1937),因耳聋,自号铁聋,爱戏如迷,常以票友身份登台表演。他虽然听力不佳,能看文武场面手势而不脱板脱眼,还能随机应变,将错就错圆场,赢得观众喝彩。
一次,在演《下河东》时他饰赵匡胤,错斩了忠臣呼风,呼金定生反报仇。探子前来报信,把“呼金定生反”错报为“陶三春生反”。王铮机灵一动,出口成章,马上接唱:“乾德王背时倒了运,来个探子报不清,明明反了呼金定,谎报军情是陶三春。”(扎白)“谎报军情,责打四十,赶了出去。”如此一改,反而增添了剧情的趣味性,台下掌声叫好阵阵不断。 (田遇春)
太白星君救白蛇
杨立基(1909—1952)是鹤庆滇剧界的名角领头人,擅长演红生关公,塑造出令人敬仰的英雄人物形象,故有“活关公”的美誉,他一生为弘扬传承滇剧尽心竭力,倒贴家财,曾被丽江专署文教科授予“文艺尖兵”称号。一次,上演《盗灵芝》,扮白蛇的演员小翻时不慎跌倒台下,正在没法收拾之际,在台侧提戏的“老帅”急中生智,匆忙穿上道袍手拿绳子,踏着鼓点走到台口,唱道:“吾乃天上太白星,专救不幸落难人。尔虽精怪有情份,冒死盗药救官人。放下仙绳把你救,快快随吾上天庭。”边唱边将绳子一端丢下台去,把“白蛇”拉上台来。事后,“老帅”此举成了美谈。 (章天柱)
唱词融入傈僳语
维西为傈僳族聚居地,傈僳族占全县总人口一半以上。傈僳族有自己的传统歌舞却没有戏曲。他们常进城看戏,渐渐迷上了滇戏和大词戏,有人还上台表演。一次,上演《精忠岳传》,扮演金兀术的傈僳族演员,在后台不断传出的“杀,杀”声中“逃”到黄河边(台中央),唱到:“前有黄河来阻拦,后有追兵似虎狼,打得我,打得我.......”下面的台词记不起来了。由于铜锣声太大,听不到台侧提戏师傅的声音。为了镇住舞台,这位演员装出做戏的模样,向台下看了两眼,正好看到一群穿着纯白麻布衣的傈僳观众,急中生智,脱口唱道:“打得我阿力瓜格麻丝!”(傈僳语“不知道往哪里逃”)台下汉族观众愕然,傈僳族观众却一阵欢呼:“再来一次”。 (邓虹 李汝春)
老虎直立吐人言
一次庙会组织滇剧演出,规定凡上台表演必须捐“功德”(现金或粮油)。一戏迷捐了功德后被允许登台。他不懂戏文唱腔,只能安排在《武松打虎》一场戏中扮老虎。且说这戏迷身披虎皮,头顶虎头(道具),欣然上台与武松打斗。武松唱念做打出尽了风头。“老虎”却无亮相机会,心中不服,遂站立起来揭下虎头,按自报家门的套式“扎白”:“俺——老虎是也!”老虎直立吐人言,换来台下一片欢笑声。 (相声段子)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