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燃在心里的香

◆朱金贤

大年三十这天,东方泛白,阳光还未普照大地,父亲便早早起床。他的衣服有些褪色,但干净整洁,不再有泥土的腥味。父亲打来一盆热水洗漱,他在脸上涂满皂液,用刀片刮净胡子。他黝黑、皴裂的脸,这样一打理,竟也变得干净光亮,看上去神采奕奕。

这天,是庄稼人一年里最重要的一天,平日里每个人灰头土脸,在这天都会不约而同拾弄得干干净净。农村过年有很多习俗,每一样都马虎不得。父亲说,要保持仪态端正、身体干净,否则就是对天地和祖先不敬。

洗漱完毕后,父亲拿来六柱香,在炉火里点燃。有时香烧得旺,香头火苗上窜,他便轻轻摇动让火苗熄灭。我家点香的习俗,是在堂屋贡桌上的天地前点三柱,在堂屋门口、大门口和灶台前各点一柱。每天点五六次,一直持续到元宵节。点香的仪态也是有讲究的,需弯腰作揖,毕恭毕敬。早些年点的香是柏香,点燃后淡淡的清香四散,萦绕在整个屋子。

曾经有很多年,山村里流淌着富足而平静的时光。香源于大山又回归大山,一些人家用手工擀香,自己家里点,也卖了补贴家用。近些年,伴随着老一代人的离世,手工擀香的工艺也渐渐消失。我模糊记得擀香工序。先配制原料,把柏树叶、艾蒿叶捣碎研细制成香粉,再将香粉兑水调和成糊状,发酵后制成香粑。然后擀香,把香签放到香粑上,一只手拿香刀轻压住香签,另一只手缓慢转动,让香粑裹在香签上,把粘有香粑的部分放入香粉中滚动后,再把香平放在香桌上,用香板轻擀,让香均匀、平整。最后将擀好的香放在院子里晒干或风干,一柱香就制作完成了。这种香大多是青绿色,也有加了色素变成紫红色的,闻着有树或草的气味,摸上去粗糙干涩,仿佛有一些细沙轻轻硌着手。

除了过年,还有很多节日也需要点香,比如二月二、清明节、端午节等,点香的仪态像过年一样讲究,那种源自内心的谦卑和恭敬,仿佛是植根在大山里的信仰,不因人和岁月的流逝而消失。那些土里土气的香,因为节日被赋予特殊的味道,年年岁岁燃烧在每个人心里。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

--> 2020-01-24 1 1 迪庆日报 content_10924.html 1 燃在心里的香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