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似曾相识燕归来

● 李志宏

阳春三月,小草萌动,枝丫泛绿,燕子翩跹而至,拖着一把“小剪刀”,微风里,细雨中,阳光下,剪出了黄眉绿眼的柔柳,剪出了色彩鲜艳的花朵,让春天的画卷光彩夺目,生机盎然。

小学时学过郑振铎的文章《燕子》,现在我还能背出第一句:“一身乌黑发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一双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活泼的一只小燕子。”那时,远远望见燕子,我就扯开喉咙唱,“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追着,跑着,挥舞着手中的书包。在我眼里,燕子穿着灰黑色的外套,胸口露出了白衬衣,小小的眼睛明亮黑溜,像极了我在电视里看到的彬彬有礼的绅士。

上中学时,有次到同学家去,他家是祖厝,青砖黑瓦,古朴斑驳,我一进门就听见唧唧啾啾的声音,循声一望,原来是屋檐下的一窝燕子,它们正探着头相互梳理羽毛呢。我欣喜若狂,撺掇同学搬来了家里的梯子,想爬上去看一看燕子窝里面到底是什么构造。可我刚在梯子上站稳,就被一个洪亮威严的声音喝止了,原来,同学的父亲回来了,他以为我要去掏鸟窝,连连摆手,“碰不得,燕子可是益鸟,专吃蚊子、苍蝇等昆虫。”我赶忙解释,他听了乐呵呵地说:“这燕子来我家做窝可是好几年了。”自豪写满了他的脸庞。我知道,他的言外之意是说他家的风水好。燕子筑巢的地方通常是通风、采光、觅食等等都非常方便的地方,在闽南一带,老人们把燕子奉为吉祥鸟,认为燕子会带来吉祥与安康。看得出他很珍惜这种“缘分”,特地在燕子窝下方搁了块木板。

后来,我学过许多有关燕子的诗文,“鸟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才知道燕子为古人所青睐,是诗人笔下的宠物,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燕子,还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我对燕子的喜爱之情就更甚了。

工作后,没想到我却与心仪的燕子朝夕相处了。好几窝燕子住在学校敬诚楼的瓦檐下,它们的窝是皿状或碗形状的,两头紧紧地连在墙角,正面留着一扇小“门”进出,连着的燕子窝形成了一条长长的隧道,颇为壮观。燕子少说也有五六十只,伴着朝升夕落的太阳,穿院过宅,软语呢喃,我时常陶醉于校园里这道独特的风景线,不能自已。

那年春暖花开时,又有一对燕子来这里筑巢。它们来来回回飞很多次,用喙把泥和好,和成可衔起的程度,再一粒一粒衔回来,一点一点把衔来的泥草用唾液粘结而成,把硕大的巢给筑出来,而且筑得很整齐、圆润。它们是一天筑一截,等新筑的泥土干了,牢固了,再接着往上筑,等巢成型后,里面铺上一些细软杂草、羽毛之类。一个结实的窝是燕子自己用小嘴巴一点一点筑成的,是汗水和心血的结晶,是智慧和毅力的结晶,虽然不是什么美丽的杰作,但是凝聚了燕子多少心血、多少艰辛啊!

“燕子归来寻旧垒”,燕子啊,燕子,明年开春的时候,我会呼唤你来筑巢。不管竹篱茅舍,还是高屋华堂,都有一隅温暖的屋檐,希望你来入住,让我再聆听到你幸福的歌声。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

--> 2020-03-12 1 1 迪庆日报 content_11801.html 1 似曾相识燕归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