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成林
驻村扶贫已经两年了,回忆刚来时的忐忑,品味现阶段的坦然,心中升起了一丝感慨。扶贫,不仅是对贫困户,于扶贫干部,也是一抹夏日清风。
祖祖辈辈都是农民,我是在农村这片沃土成长起来的。担任过多年的村组干部,而立之年后,才“洗脚上岸”,成为一名国家工作人员。我庆幸自己终于离开了农村,远离了农民。没想到,在机关工作二十多年后,我又重新回到了农村,担任了村里的扶贫工作队长。
蹲在机关,已经习惯了舒适的工作环境。当我不再担任领导职务,处于调整状态,退居二线时,工作压力减小了,有时候无所事事,没精打采。说实话,我是带着一点不满、不快和抵触情绪,来驻村的。进村后,学习脱贫攻坚政策,了解帮扶村情况,熟悉贫困户家庭状况,我又忙碌起来。看到了村民生活环境,知晓了贫困户的生活艰难,唤起了我对农村和农民的热爱,也唤醒了我改变目前落后面貌的决心,我的精神状态逐渐振奋起来了。
老弱病残,没有经济收入的人群,遭遇灾祸造成家庭困难的人群,这是贫困户的主要部分,也有个别农户好吃懒做,使家庭陷入了贫困。我决定先从这部分人着手,激发他们通过自身努力,贯彻国家扶贫政策,改变贫困面貌。
贫困户张全有夫妇,五十刚出头的年纪。他们的致贫原因是“因病”。我问他们得了什么病?他们说,高血压、高尿酸,不能参加体力劳动,特别是重体力劳动。据我了解,他们夫妇喜欢吃肉,喝酒、打牌、睡懒觉,生活习惯不好,这是身体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我就动员、启发他们要健康生活,早睡早起,力所能及参加劳动。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两人的身体和精神面貌有了明显改善。张全友做起了木工活,他的媳妇养鸡养鸭,有了经济收入。看到他家的发展和进步,我也有了成就感。
两年来,我跑遍了村里的山山岭岭、沟沟坎坎,与党员干部一起定规划、描蓝图,跑项目、抓落实,村里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我走遍了85户贫困户家庭,仅有的未脱贫7户9人也将于今年脱贫。驻村以来,我仿佛又找到了年轻时干事创业的激情,高血压、高血脂指标大幅降低。扶贫,要做事,很苦很累,但看到脱贫户的笑脸,犹如我们扶贫干部的夏日清风。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