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金贤
窗外雨水滴答,屋内燥热沉闷。每个人都在沉默中等待着竞赛开始。
我坐在台上,身旁还坐着两名队友。我强作平静,内心却无比急切,环顾了一下其他人,他们高昂着头,脸上写满骄傲……
时光回到二十多年前,那时我还是一个五年级的小学生。这年夏天,为庆祝“七一”建党节,迎接香港回归祖国,乡政府组织中小学生开展“七一”爱国主义教育知识竞赛,每所学校派一支队参赛。
竞赛前一天,我们一行四人冒着大雨出发,在泥泞的山路上走了二十多公里才到达乡上。路途中,带队老师告诉我们,不要紧张,尽力比赛就好。我知道他心里并没有抱太大希望。在以往类似的竞赛中,我们学校没取得过像样的成绩。而我竟然以一种“初生牛犊”的勇气,在内心种下“无畏”的种子,渴望战胜一切艰难。
时间在流逝,必答、抢答有条不紊进行。各支参赛队互不相让,奋勇争先。因为队友在个人必答题环节出现失误,我们一直处于落后的状态。进入风险题环节,面对答错扣分的风险,大家开始观望。作为参赛队的一号选手,我毫不犹豫选择了分值最高的题,并成功答出。当时,我并不知道我们所处的位置,也没有注意到带队老师的暗示,而是一心想着即便被淘汰,也要展现出最好的精神风貌。
漫长的等待后,我们惊险挺进决赛。
决赛是在电影院进行的,夜晚的光线漆黑,台下黑压压一片让人望而生畏。经历过初赛的洗礼,我的内心一片平静。参加决赛的除了小学组的四支队外,还有中学组的两支队。决赛的过程大致重复着初赛的走向,我们在一直落后的状态下顺利答出分值最高的风险题。
我们最终没有战胜中学组的两支队,却已创造了奇迹。比赛的过程让我明白:无论前行的路如何艰难,也不能降低内心的标准,即便头破血流,也要坚持最初的方向。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