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白居易的科考往事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在古代,能够在科举考试中金榜题名,是文人士大夫梦寐以求的人生目标。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白居易的科考往事。

唐代诗人白居易,五岁能作诗,而且后天依然非常用功。他在《与元九书》里自述道:“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古成疮,手肘成胝。”或许是因为他读书太过于用功,所以影响了健康,年纪轻轻就“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瞥瞥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也”。

刻苦用功的人运气不会太差。

据《唐摭言》记载,白居易初到长安时拜访诗人顾况,顾况见了他的名字,就先笑道:“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后来看到他写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又改口说:“有句如此,居天下有甚难!老夫前言戏之耳。”从此,白居易声名大噪,他的诗在长安城被争相传抄,甚至还远播到新罗和日本,可谓是当时的“畅销诗人”。

在名声的加持之下,白居易的科举之路也比较顺利,他在二十八岁时中第四名进士,而当年全国仅录取了十七名。多年寒窗苦读一朝金榜题名,白居易意气风发地写下“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而后,他又参加了吏部的考试,名列甲等,从此走上了仕途。 (来源:人民网)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

--> 2020-07-24 1 1 迪庆日报 content_14831.html 1 白居易的科考往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