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稻田里养出小康生活

● 黄晓丽

35亩稻田鱼、40只稻田鸭、6头大肥猪……维西县塔城镇启别村启别村民小组的万秀志勤劳致富,依靠养殖业,奔向全面小康。

15年前,万秀志的父亲瘫痪,生活无法自理,母亲身体不好,需要常年服药,家中只剩他一个劳动力。万秀志一面照顾父母,一面挑起了生产重担。去年,父亲去世,家里只剩下84岁的母亲和47岁的他。

为了增加收入、维持生活,万秀志积极扩大养猪规模,养得最多的一年,他卖出3批共40头猪。

2017年,万秀志家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得到精准扶贫政策的支持。 “国家政策这么好,作为贫困户更要自力更生争口气,干一些实实在在的产业,闯一条可以长远发展的路。”万秀志人穷志不穷,一年时间,万秀志靠自己的努力实现了脱贫。

2015年开始,塔城镇推广稻田养鱼生态产业。“从口感、健康方面考虑,生态农产品越来越受到市场欢迎,我也用了10亩田搞养殖。”万秀志说,“稻田养鱼需要用心花时间、跟踪管理才能见效”。

今年,万秀志扩建养殖的35亩稻田鱼长势很好。“政府提供1亩60元补贴稻田养鱼,在稻田里养满3个月后,以25元1市斤出售。”万秀志说,“养殖稻田鱼以后,大米的品质也提高了,加上长成的生态鱼,一亩水稻田收入4000元左右。今年政府还免费发放了稻田鸭,鼓励发展生态稻田。”

近年来,启别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万秀志又在自家空地上修建了鱼塘,每年10月中旬稻田鱼回收后放入鱼塘养殖,可以批量出售,也可供游客休闲垂钓。“今年以来已经卖出300多斤了,销路好!”万秀志看着稻花香、鱼儿肥的场景,对未来充满信心。他说,发展种植养殖产业永远不会过时,掌握种植养殖技术也永远能成为谋生的本领。

“万秀志是一个能吃苦的实干家,父亲瘫痪14年,他精心照顾了14年,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产业也干得风生水起,熬过了最艰苦的日子。” 启别村监委会主任熊光胜说。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

--> 2020-10-02 1 1 迪庆日报 content_16137.html 1 稻田里养出小康生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