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建军 文/图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对于如何庆贺春节,在各地、各民族间都形成了一些流传至今的习俗。居住在迪庆境内的彝族也有其过年习俗。与其他兄弟民族的春节相似,彝族十月新年的活动以吃为主,外加一些虔诚的祭祖活动和休闲娱乐活动。正式的“过年日”一般为3天,第一天为杀猪祭祖日,第二天吃猪脚,第三天为送祖送客日。
在春节来临之即,记者走访了家住虎跳峡镇红旗村、对彝族民俗文化研究颇深的哦木务干。在访谈中,哦木务干兴致勃勃地讲述了彝族年的来历和彝族年文化、民俗方面的讲究。
哦木务干说,居住在红旗村的彝族会在每年公历12月前后挑选过年的吉日。彝历新年第一天,家家户户杀年猪,因此这一天也叫杀猪祭祖日。杀猪时,有一个隆重的仪式,叫“松母”(即祭献),取猪肝、猪肾等脏器及少许猪四肢肉烧熟,割成小块与酒、炒面、米饭等供品一起放在一个托盘里,然后在烧红的石块上浇上一些酒水,男主人端着托盘在冒着青烟的石块上面绕上一圈后,将托盘放到堂屋里放着祖先灵位的供桌上祭献。晚饭前,还要祭祀。祭祀时,主要将一些肉、汤、酒向四方泼洒,以表示对祖先的怀念和祭奠。此后,全家人围坐在铺满青松毛的地上吃年饭。
第二天,按照彝族过年习俗,要把前一天晚上煮好的猪脚用麻绳拴好,再串上一些提前做好的圆形荞粑粑,让小孩背着在村里转上一圈后,一家人再聚在野外一起喝酒吃肉,或组织一些游戏,彝语称“吾西拉姑各”,意为“赶热闹”。
第三天清晨,公鸡一叫,家里的男主人就起床热饭热菜,再次向祖先灵位跪拜,祈祷来年家庭和睦、子孙平安、万事如意、身体健康。过后,就开始送祖,彝语叫“阿普阿玛博几”。送完祖,年长的等着儿孙亲友来拜年,年幼的准备好酒肉到老人家里去拜年。在这一天,可以看到成群结队的拜年队伍走在路上,好不热闹。
在谈到过年的变化时,哦木务干感慨地说:“十几年前,由于交通不便、生产生活落后等原因,许多人家过年杀不起年猪,吃的也很简单。近几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帮助下,每一个彝族村寨都修了水泥路,家家盖了新房子,过年时,家家户户都有年猪杀。”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