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古人家训智慧多

●卜庆萍

到历史的长廊里走一走,古人的这些教子之法和家训,颇为经典和获益。

碑训。包拯素有“包青天”的美誉,他说:“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他不仅自己威严,对子女要求也很严格。其晚年在家中立下一块石碑,刻上《诫廉家训》:“后世子孙仕官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诗训。清代陕西参议耿鸣世的夫人徐氏,曾给任浙江金都御史的儿子耿庭柏写了一首诗,谆谆教诲道:“家内平安报尔知,旧园岁入有余资。丝毫不用南中物,好做清官答圣时。”

联训。明初名臣杨士奇,为人正直,勤勉于政,但他的儿子却仗父亲是朝廷大官,横行霸道,家乡父老纷纷进京上告。杨士奇得知后,非常气愤,连夜给儿子写信,严厉训斥,并附一联:“不畏官司千张纸,只怕乡民三寸刀。”

令训。曹操十分重才,对儿子要求甚严,特地颁布了《诸儿令》:“儿子们在年幼时,我虽都喜爱,但长大了能成才的,我才用他。”

遗著训。唐太宗李世民,晚年预感余日不多,他认真总结了历史上各朝,特别是隋朝的治国经验,作《帝范》十二篇给太子李治,并对李治说:“修身之法,治国之道都在这本书里,我死时不再作其他遗言了。”

刺字训。在北宋灭亡前夕,赵构曾以“天下兵马大元帅”名义招募军队,岳飞在母亲的支持下应征入伍。岳母为了坚定儿子抗战决心,在岳飞脊背正中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大字,抹上醋墨。从此以后,“精忠报国”四字便深入岳飞的心灵,成为他终生行动的指南。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

--> 2022-04-15 1 1 迪庆日报 content_28999.html 1 古人家训智慧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