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雷
但凡去湖南湘西凤凰县的人,都应该是因为沈从文。沈从文生在凤凰,虽然死在他乡,但临终之时念念不忘要回到湘西,最终魂归故乡。因此,只有走进凤凰,才可能真正理解沈从文和他笔下的故事。
凤凰古城偏远僻静,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西南角。凤凰城自古以来一直是苗族和土家族的聚居地。两千多年来,汉文化一点点渗透,却没有改变这里浓浓的边城风情,反而为凤凰加上了一抹深厚的人文味道。
红色砂岩砌成的城墙依然伫立,犹如一页厚重的史书,记载着历史上的刀光剑影。南华山衬着清朝年间修筑的壁辉门,坚实而深沉,颇有塞北苍劲之风。锈迹斑斑的铁门,记录着多年的风霜,呵护着一方乡民。城门下的河面上横着一条窄窄的木桥,这里曾是当年进出古城的唯一通道。清浅的沱江穿城而过,它是这里世代人感情的汇集,凤凰千年的希望就在其中,生生不息。 水雾缭绕的江面,仿佛把历史上的故事通过变幻莫测的水汽加以诠释。偶尔几只小竹排,在舵手灵巧的操作下轻巧穿行着。细脚伶仃的木柱立在江中,托起的不只是一座座吊脚楼,还是一段沉沉的往昔。许多明清时期的古建筑鳞次栉比地耸立在江边,就像含羞的少女,亭亭玉立。
经过多年雨水冲洗的石板路,泛着一丝琉璃般的光泽,闪耀着岁月痕迹。人们顺着小路从城外而来,将山寨中的传奇带进城里。老街两边店铺林立,身着民族服饰的摊贩叫买叫卖。湘西市井的画卷,就如同沈从文的文字,而翠翠就是从这样的自然市井中走出来的女子,她在风日里长大,一对眸子明如水晶,像山头黄麂般乖巧灵动,在与世隔绝的凤凰城,她开始了一段动人的恋情,和一场没有结果的等候。
雨后的凤凰别有一番韵味,静静的,湿湿的。沈从文的孙女沈红有一篇文章叫《湿湿的想念》,正是描绘了多水、多雨、多雾的凤凰。每到雨天,撑着雨伞,伫立在小巷的深处,将整个身心都潜在小城的静谧之中,这里就是人们心灵的天堂。寂寥、惆怅、伤感、凄美的情感在小雨的迷雾中升腾,又被渐渐冲刷,心情就这样经过洗礼后轻快了起来。好一座被雨水涤荡了千年的古镇。
每一个到凤凰的人,寻找的都是沈从文的踪迹,或是翠翠的身影。沈从文的故居是典型的四合院,虽无雕梁画栋,但小巧别致、清静典雅。他的墓地背靠青山,面临绿水,四季花开不败。“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这短短的碑铭包含了沈从文的哲思,启迪着每一个来此拜访探寻的人。
千水万水易去,故乡故土难离。不只是沈从文,每一个凤凰人,都对这片故土有着近乎传奇的依恋与情感。无论是大权在握的民国第一总理熊希龄,还是顶着军阀帽子的“湘西王”陈渠珍,或是四海闻名的画家黄永玉,凤凰都是他们永远的乡愁和根,他们都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呵护,甚至影响着这片土地的灵性和风气。
而凤凰,在这些人的庇护下,如同翠翠一样,等待着每一个寻梦人的到访。许多人都顺着沈从文的笔,来到这温柔浪漫的古城,感受沱江的美丽和湘西的淳朴,感受沉淀在凤凰骨髓里的精神,深深地陶醉于凤凰的山水人文。为了这样的相遇,寻梦的旅人也许已经跋涉了千万里,而凤凰,却永远定格在沈从文的笔下,花常好月常圆。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