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创新思路举措 线上线下结合 让公共文化服务在群众生活中“触手可及”

党的二十大确立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新的目标任务,要求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公共文化服务是一项润物无声的文化事业,也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名片。最大限度满足广大群众公共文化服务需求,需要全州文化和旅游系统进一步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力打造一批具有迪庆特色和基本满足当下群众需求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让广大群众对公共文化“触手可及”。

一、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升级。在当今信息技术越来越成熟,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大背景下,智能手机和4G、5G信号得到全面普及覆盖,智能手机已经成为广大群众不可或缺的生活工具。公共文化要得到更大程度的推广普及,利用信息技术是最便捷也是最彻底的手段。

(一)激发数字化建设活力,加大多样化优质资源供给。在数字化背景下,大力推进“文化+大数据”“文化+旅游”,促进文旅深度融合,不断提升迪庆特色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一是拓宽资源建设主体范围。进一步提升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的总量和质量,扩大资源建设主体范围,在依托公共文化机构收集资源的基础上,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资源建设,出台奖励政策,大力提升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降低准入门槛,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以各种形式参与数字化建设,构建多元合作供给机制。二是加大资源内容创新力度。在创新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时,既要“接地气”,创作通俗易懂的数字文化作品,也要“聚人气”,打造人们喜闻乐见的数字文化产品,还要“扬正气”,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打造利国利民的数字文化精品。三是拓宽资源传输渠道。进一步提高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共享水平,打通各路资源传输渠道,用好用活用足各类高质量公共文化资源。利用好公共文化云平台、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新媒体,让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活在当下、服务当代。

(二)加快精准化服务平台构建,增强数字化建设动力。依托数字化平台,公共文化服务将突破时空局限,惠及更多群众。一是紧紧依托微信、抖音、快手等平台,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官方账号,按照平台用户差异,定期精准投放差异化共文化数字化产品。二是充分利用智慧化技术。注重用户的精细化需求,充分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根据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创建针对性服务模块。重视用户的个性化体验,从多个维度构建群众体验评价体系,周期性评估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质量。

(三)加强专业化人才队伍培养,提升数字化建设能力。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增强文化软实力,离不开一支服务意识强、技术水平高、业务能力精的数字化人才队伍。要着力加大数字化人才储备,一是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对接和合作,努力培养信息网络人才,加大数字化人才储备。着力培育精通资源融合、数据挖掘、软件开发的信息技术人才,尽力发掘了解文化创意、深知用户心理的信息服务人才,努力挖掘领导能力强、管理经验丰富的信息管理人才。二是注重数字化人才引进。完善“引得来、留得住”的人才政策机制,加大数字人才的引进力度,健全规范有效的人才激励制度,使一些技术过硬、能力精湛的数字化人才能够跨越学历限制和年龄障碍,为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贡献智慧。三是重视数字化人才培训。通过专业培训,使工作人员在思想上能够自觉转变传统的服务思维,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素养;在行动上能够熟练操作数字化设备,增强数字化处理能力,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

二、推进公共文化空间建设,运用数字技术提升公共文化空间覆盖面。在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进程中,公共文化空间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独特的、具有现代美感的、有设计感的,能够满足人民对公共文化空间新的需求的公共文化场馆是今后公共文化空间的发展方向。

(一)提升原有公共文化空间质量。按照新型设计理念,请专业设计团队进行设计,达到美观和实用兼具。让人们到博物馆、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农家书屋“打卡”感受书香,参与社区组织的文艺活动,成为群众日常生活组成部分,点亮生活之美,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

(二)拓展创建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在群众最集中、最需要的地方通过改造其他可利用空间,打造群众喜欢的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充分利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积极改造废旧厂房、闲置食堂宿舍、空闲公共场地等空间,按照周边居民喜好打造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满足群众使用需求。

(三)打造现代网络公共文化空间。将24小时城市书房、生态图书馆、民族大舞台等公共空间推到线上,利用抖音、微信、快手等展示给广大群众,让群众通过数字化手段进入公共文化空间,享受公共文化服务,不断满足群众线上虚拟使用需求。

三、持续组织开展公共文化活动,将公共文化服务送到群众身边。组织举办群众喜闻乐见、内容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任务,持续开展线上、线下活动是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能力的最有效手段。

(一)积极组织“走出去”,将文化送到群众身边。近年来由于手机等智能设备的广泛应用,大多群众的文化生活不再依赖传统的公共文化服务手段,固定的文化场馆很难再吸引群众。为了能够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走出去”开展有针对性,能够满足特定群体文化需求的公共文化活动已经成为目前公共文化机构吸引服务群众的必然手段。

(二)统筹线上线下,同步同向组织开展公共文化活动。单纯的线下活动参与人员少,覆盖面小,不能满足各种群体不同时间的文化需求,将线下开展活动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在线上推广能够增加受众群体,扩大覆盖面,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创新活动开展形式和内容,激发群众的文化需求。改变原有公共文化活动内容和模式,开展有创意,能够吸引群众眼球的文化活动,推动新文化和传统文化融合发展,组织诗会、广场舞选“美”、摄影大赛、公共文化空间设计大赛等多彩的文化活动,吸引群众参与,将文化普及推到群众身边。

(迪庆州文化和旅游局 供稿)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

--> 2023-02-03 1 1 迪庆日报 content_34853.html 1 创新思路举措 线上线下结合 让公共文化服务在群众生活中“触手可及”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