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建设生态宜居美丽霞若

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大举措,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德钦县霞若傈僳族乡立足实际、突出实效,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紧紧围绕以“秘境白马·小美霞若”为主题的“五乡”定位,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着眼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霞若乡将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重中之重,举全乡之力推动乡村振兴,因地制宜、整合资源、统筹部署、一体推进,留住乡村历史风貌和文化底蕴,按下美丽乡村建设“加速键”,奋力绘就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美丽画卷。

保护生态环境,创造宜居生活。一是筑牢意识保护墙。结合乡情实际,实施每日“五个播放”小喇叭思想教育引领工程,充分利用“广播村村响”、公益广告电子屏等公共文化设施,播放傈僳语、藏语、本地汉语方言等多种语言的生态保护宣传音频、视频,引导广大群众持续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形成自觉习惯,共同参与到保护生态环境、注重森林防火、环境大扫除、全民义务植树等环保活动中来。二是织密制度防护网。强化环境保护相关制度建设,做到污染防治全领域、全过程、全环节均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做到重点防控违规,全面遏制违规行为,对于顶风作案的违规企业实行零容忍,让一切破坏生态环境的违规行为在制度防护网下无处遁形;加强日常巡护、监测巡护、稽查巡护,做好生态资源调查及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严厉打击违法行为。三是开展好“清河行动”。各基层党组织积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清理河道、垃圾,改善珠巴洛河流域以及各支流河道生态环境,构建河流健康保障体系和管理机制,实现河道“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同时,持续开展重要林区巡护工作,加大防火宣传,管护好责任区域,加强责任落实。

抓实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霞若乡始终以打造干净卫生、整洁有序、环境美丽的人居环境为抓手,在“精”上做文章,在“细”上下功夫,在“实”上动真格。一是强化宣传。积极发动乡村两级和驻村工作队员力量,充分利用新媒体、宣传栏等方式对人居环境整治的意义进行宣传,广泛宣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常识,广泛宣传动员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引导农户规范排放生活污水,合理利用现有边沟和自然沟渠收集生活污水,不断提高农村生活污水综合利用和处理能力。二是强化示范。坚持“干”字当头,拉高标杆,各村(社区)党总支、各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群众代表示范带头作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变“要我干”为“我要干”。村与村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相互比拼,定期评比示范,激发群众自觉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全力打造宜居宜养美丽霞若。三是强化整治。加强对村庄农户房前屋后和村内柴草杂物、私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贴乱画、河岸垃圾、村道沿线散落垃圾等的管理,解决农村生产生活垃圾乱堆乱放问题。着重清理死角盲区,及时清理转运自然村、行政村、镇区生活垃圾,以行动确保村庄干净整洁、规范有序。同时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常态化,建立健全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确保人居环境整治成效不反弹。

完善基础设施,提供优质服务。所谓“宜居”不仅仅是环境良好,更要让村民“住得好”。霞若乡把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从政策、投入等方面给予支持。一是建立健全有效管理机制。加强农村农田机耕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使用及维护,确保相关资金、政策切实落实落地。二是加强农村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全面升级改造各村(社区)农家书屋,强化乡(镇)综合文化服务站服务功能,健全图书室、舞蹈室、电子阅览室等基础设施,广泛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三是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工作,努力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通过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打造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等不同主体共同参与、相互协作的多元供给格局,实现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的整体优化。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一场硬仗,霞若乡决心通过保护生态环境、修复生态脆弱区、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等一系列举措,逐步建成产业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生态和谐的美丽乡村。

(德钦县霞若乡党委 供稿)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

--> 2023-02-16 1 1 迪庆日报 content_35089.html 1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建设生态宜居美丽霞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