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琼
我的故乡叫屏边,是太阳转身的地方,也是中国最南端的春城。它虽面积不大,却是云南省唯一的苗族自治县,氤氲着千年的苗文化,源远流长。
已是腊月,年味渐浓。说到过年“花山节”,也称“踩花山”,是屏边春节最热闹的活动,没有之一。相传苗族先民部落曾遭受外族入侵,首领蚩尤奋不顾身,带领众人反抗,但终因战败,苗民流落四处。为了召集大家,蚩尤在山上竖起高高的花杆,让芦笙手吹响芦笙,唤回离散的族人重建家园。此后,苗族人民在每年的这天举办“花山节”,以此纪念首领蚩尤,庆贺本族新生,并传承至今。
也因此,“踩花山”前夕,选场、选杆、挖洞、立杆尤为讲究和重要。一般由众人选出德高望重之人,再选择一棵高大笔直的杉树作为花杆,在腊月二十六到二十八之间立起来。当红、黄、蓝、绿四条彩绸高高悬挂于花杆顶端,就表示“花山节”即将来临。“花山节”当天,由主祭人敬酒祝福,宣布开始。随即,嘹亮的牛角号吹响,芦笙歌欢唱,主祭人手持青枝宣读祭词,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之后,活动拉开序幕,人们身着节日盛装,穿行在花山场里。每一件精心刺绣的裙衫鞋帽,都洇染着诗意的色彩和灵动,宛若一只只蹁跹的蝴蝶。在爬花杆、踢毽子、跳芦笙舞、打陀螺、刺绣比赛等众多欢庆活动之中,我最喜欢的要数“咪哆咪彩”(苗语,指年轻男女)的对歌。
小时候,每年“花山节”,随处可见“咪哆咪彩”的“抢亲”。长得漂亮的“咪彩”常常被不同的“咪哆”争抢,往不同的方向拖拽。听母亲说,这种情况,主要是看“咪彩”的第一印象,她对谁有好感,就会故意倾向谁,助其成功。“哦,成功喽!”随着周围的喝彩声响起,选定的两人就共撑一把花伞,当即对歌,了解彼此心意,而没选上的一方则重新寻找心仪的姑娘。
那时的花山场上,常常游荡着我们小小的身影。“快来,快来,这儿有对歌的。”不知是谁喊了一声,一群小孩迅速围拢过去。可我凑上前听了好一会儿,愣是一句没听懂,就连忙拉住苗族同学问:“他们唱的什么呀?”他看看对唱的人,又看看我,信口说道:“他们唱的是,叫我们一起回家吃饭啦。”看着他哈哈大笑做鬼脸的样子,我怀疑他也没听懂,胡诌呢。看着那些面露喜色的男男女女,听着曲调优美的山歌,我便也跟着欢快起来。
每年“花山节”现场人流如织,整个花山场上笙歌鼎沸,百褶裙飞扬,随处可见手忙脚乱踢毽子和轻盈跳跃芦笙舞的身影,还有惊心动魄的斗牛、惟妙惟肖的刺绣……场面热闹非凡,让人目不暇接。
前几天,弟弟打来电话说:“姐,今年回来‘踩花山’吧,从初三踩到初八,除了传统项目,听说还增加了民族服饰展演和评选最美‘咪彩’等节目。”想到那些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我的心早已飞回故乡。
如今,屏边苗族“花山节”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已有10年,它承载着苗族历史文化的传承,也承载着屏边人民新春的快乐和幸福。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