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淀粉粑粑情犹在

殷著虹

两周前,《迪庆日报》副刊及公众号发表了我的一篇题为《追忆淀粉厂》的纪实散文。之后,有读者问我:“怎么食用洋芋淀粉?”我的回答是:“可以把洋芋淀粉掺进小麦粉或荞麦粉里烙成煎饼,但不能直接用洋芋淀粉来烙饼。”

这个问题让我联想到了1976年底的一件往事。

当时,中甸县(今香格里拉市)在洋芋主产区组织生产了大量洋芋淀粉,因此我们知青和农户家中都存放了大量洋芋淀粉。而如何处置这些洋芋淀粉着实让我们为难。

那时,我们知青富有想象力,更是敢想敢做,便尝试着把洋芋淀粉做成汤菜食用,可连续吃了几天用洋芋淀粉做成的“玻璃汤”后,我们对这道菜感到了厌烦。接着我们把洋芋淀粉掺进小麦粉里做馒头、压面条,结果发现做成的馒头生硬、口感差,压成的面条下锅后就糊成了一锅粥。

后来,我们又试着把洋芋淀粉掺进小麦粉里,加水搅成糊状,再添加适量小苏打,发酵后,放进平底锅里烙成煎饼。结果让我们喜出望外——这样做出来的煎饼色泽鲜亮、松软可口。洋芋淀粉和小麦粉可以制作美味煎饼的消息不胫而走,村里人也开始用我们的方法烙饼,也有用洋芋淀粉和荞麦粉混合在一起烙饼的。

那时我们知青的主粮中,荞麦占了很大比例,但长期食用荞麦粉制作的食物,胃部会感到不适。村里人对我们说:“这是荞麦粉的寒苦所致。”有了洋芋淀粉的加入,荞麦粉不再苦寒,我们的胃也不再难受。这种混搭制作煎饼的方法让我们慢慢消耗完了荞麦粉和洋芋淀粉的库存,也解决了当时农村分配口粮时青稞、小麦少的问题。

也就在那时,这种独特的煎饼与酸奶水、酥油茶的组合,成了远近闻名的美味佳肴,于是周边村落的村民都争相效仿。尽管这种煎饼的做法有些繁琐,甚至需要些技巧,但唇齿留香的洋芋淀粉粑粑很快成了那时的流行词汇,它贯穿着劳动带来的获得感,还情系着甜美的幸福感,伴随了人们很长一段时间。

然而,无论是用洋芋淀粉混合小麦粉烙成的煎饼,还是用洋芋淀粉混合荞麦粉烙成的荞粑粑,它们虽然提升了煎饼的口感,却只能趁热食用,冷却后的煎饼生硬难嚼,失去了原本的香甜滋味,重新加热后味道也大不如前。因为洋芋淀粉制品有着“判若两人”的特性,村里人爱用“翻烤洋芋淀粉粑粑”来嘲讽名变化无常的事物。

如今,洋芋淀粉粑粑不再是人们的主食,但被加工成粉条的洋芋淀粉仍然活跃在人们的餐桌上。这让我想起《东北人都是活雷锋》里唱的:“俺们那嘎都是东北人……俺们那嘎猪肉炖粉条。”我想,若是东北人来到香格里拉,也一定会喜欢上这里的洋芋淀粉条,但我仍想再尝尝洋芋淀粉煎饼的滋味……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

--> 2024-08-09 1 1 迪庆日报 content_45708.html 1 淀粉粑粑情犹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