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德钦藏族“卡甲”习俗

。 (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供图)

德钦藏族“卡甲”习俗

鲁茸追玛 和建芸 李佳佳

“卡甲”是德钦藏族的一种古老习俗,盛行于德钦县藏族群众聚居区,其中,云岭乡西当村的“卡甲”最为典型。

“卡甲”既是民间民主生活会,亦是民间道德评议会,其过程是人们用幽默诙谐的语言互相挑刺、揭短、调侃,既调侃别人,也拿自己开涮,在欢乐融洽的氛围中实现批评与自我批评,其目的是夸文明事、评缺德事、议不平事、断纠纷事。

“卡甲”具有随意性,大多在节庆等众人聚会中,因某个话题或事由而自然发起。只要是3人以上的场合便可随时随地进行。在“卡甲”中,众人针对不孝敬老人、违背社会公德、婚丧嫁娶铺张浪费、赌博吸毒、乱搭乱建、盗伐盗猎、侵占公物、游手好闲、办事不公、家庭矛盾、邻里纠纷等现象,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或辛辣犀利的语句针砭时弊。

“卡甲”讲究说话艺术,语言注重幽默、诙谐、含蓄,追求含沙射影、指桑骂槐的效果,大笑之后方知其中含义为“卡甲”语言艺术的最高境界。“卡甲”最忌讳语言尖酸刻薄、恶意中伤,含蓄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更显得让人容易接受。

“卡甲”以平和、豁达为前提,以平等、互敬为基础,以诙谐、幽默为基调,以劝导共勉为目的,是村民矛盾陋习的“消音器”、文明新风的“放大器”、行为规范的“晴雨表”,具有规范道德行为、化解矛盾纠纷、增强凝聚力和认同感、促进道德教化、承载口承文化等社会功能。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

--> 2024-08-09 1 1 迪庆日报 content_45709.html 1 德钦藏族“卡甲”习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