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平渡,这片曾经见证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英勇壮举的土地,再次吸引了我的目光。我清晰地记得,2019年夏天,在禄劝县委宣传部同志的陪同下,我踏上了这片承载了深厚革命历史的圣地。如今,时光荏苒,我再次回到皎平渡,不仅是为了重温那段艰苦卓绝的历史,更是为了见证这片土地在新时代焕发出的新活力。
前往皎平渡的路途依旧艰险,山路崎岖,峭壁耸峙。眺望车外,金沙江两岸崇山峻岭,绝壁断崖;金沙江江险水急,惊涛拍岸。我想象着“红军不怕远征难”的艰苦卓绝。金沙江是四川、云南两省分界的天然屏障,水流湍急,地势险要,是中央红军主力部队摆脱几十万敌军围追堵截,渡江北上的通道,在长征历史上具有重要的纪念意义。放眼望去,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居住、办公的岩洞尚存,朱德总司令、刘伯承总参谋长指挥渡江时站过的“将军石”仍屹立于江岸。
皎平渡承载了一段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光荣历史,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智慧,体现了党和人民军队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传承着红军指战员英勇顽强、不屈不挠、勇往直前、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我们去的时候,正在建设的乌东德水电站还没有蓄水。
当我从电视新闻中得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作出重要指示,代表党中央,对首批机组投产发电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体建设者和为工程建设作出贡献的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诚挚的问候,我才发现皎平渡在我的心中从未离去,我决定重返皎平渡,去看看乌东德水电站宏伟壮丽的景象,去感受乌东德水电站的建设者们“万水千山只等闲”的无畏气概。
我们去的那天,天空下着蒙蒙细雨,我们乘坐越野车经过长时间的颠簸后,在中途的老乡家吃完午饭,继续颠簸着到达皎平渡。尽管妻子坐在副驾驶位置,但她仍然晕车很严重。随行的女记者照顾着她,我却不顾一切冲上了连接川滇两省的皎平渡大桥。然而,当我再次踏上连接川滇两省的皎平渡大桥时,眼前的一切却让我深感震撼。金沙江依旧汹涌澎湃,但江面上已经架起了一座崭新的大桥,它接替了承载了29年风雨的老桥,继续守护着这片红色的土地。
皎平渡地处四川凉山等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却是水能资源尚未充分开发的“富矿”所在,乌东德水电站作为流域开发的重要梯级工程,以水电开发为龙头,全面带动当地交通、航运、农业、旅游产业同步发展,是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有机统一,让脱贫成效真正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根本出路。
皎平渡大桥的变迁,不仅是时间的见证,更是中国发展进步的缩影。在这里,我深切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光荣历史。同时,我也看到了新时代下,中国经济发展的蓬勃活力和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
乌东德水电站的建成,是皎平渡地区发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这座水电站的建成,不仅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也改善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条件。
站在新建的大桥上,我回想起红军长征时的艰辛与付出,内心深感震撼,同时,我也为今天的幸福生活感到无比自豪。这里不仅是中国革命历史的圣地,也是新时代经济建设的缩影。在这里,我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和不屈不挠的品格,也看到了中华民族追求光明与理想的坚定信念。
此时,一个彝族小女孩的朗诵声打断了我的思绪。她声音洪亮,步伐庄重,用纯真的声音表达了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小女孩的脸上,我看到了彝族人民过上好日子的喜悦和自豪。她的朗诵,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新时代建设时期的壮阔图景和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
彩云飘过,暖阳高悬。我站在皎平渡的桥头,远眺乌东德水电站的雄伟壮丽景象,心中充满了敬仰和不舍。这里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新时代的起点。我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这片土地将会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继续书写着中华民族复兴的辉煌篇章。我回头望了一眼,妻子正在朋友圈分享彩云之南的自然风光和彝族人民的温暖与踏实。那一刻,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