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浙江省嵊州市以西11公里的崇仁古镇,原名杏花村。北宋熙宁年间,受皇帝敕封的义门裘氏从婺州迁至此地,裘氏以崇尚仁义著称,此地故易名崇仁。
站在崇仁古镇的一座古方井的石碑前,“赤乌二年”字样让人不得其解,陪同的镇文化站赵站长介绍说,“赤乌”是三国时期东吴孙权的第四个年号,赤乌二年即公元239年,距今有1780余年的历史。从中可以证明,崇仁三国时期即有人居住。站长的话让我对古井、对崇仁肃然起敬!
古老的建筑,是崇仁凝固的历史。崇仁古镇古朴幽静,保留着庞大的古建筑群,具有宋朝遗风、明清特色。祠堂、庙宇、戏台、台门(民居)、茶亭等建筑完好无损,恍若千百年前的模样。以玉山公祠为中心,保存完整的老台门有150余座,台门之间用跨街楼勾连,既珠联璧合,又独立成章,体现了先人“分户合族、聚只一家”的遗风和孝义睦族的义门精神。
踏着青石板路,走在崇仁古镇静谧的巷子里,老墙斑驳,檐角高耸,曲径通幽,无言地诉说着千年的历史。白发老人端坐于竹椅之上,接受着阳光和春风的抚慰,仿佛一幅安静的油画,深邃、含蓄、典雅……
精美的雕刻,是古镇不朽的音符。在崇仁,几乎每家台门室内的窗、侧屋的门、屋檐下的牛腿都做工精巧,雕刻有人物传奇、花卉鸟兽等,惟妙惟肖。朝北台门的道地四周全是雕花门窗,众多人物仪态万方,细腻逼真,呼之欲出。百鹿台门的檩雕有99只姿态不同的鹿,与道地中央石子嵌成的一只雄鹿上下呼应,形成百鹿共鸣,妙不可言。崇仁古建筑的石雕亦是一绝,值得一提的是翰平台门的石雕,石门楣刻“佳气絪灵”四个阳文大字,俊秀清晰,两旁的凤凰浮雕,舒展着美丽的长尾羽;门框的上框底面正中镂刻半球形龙头,玲珑剔透,寓意龙凤呈祥,兴旺发达……在这里,木雕、石雕、砖雕、灰塑、题刻、彩绘等各具特色,精美绝伦;人物传奇、花卉鸟兽等题材丰富多彩、仪态万千、细腻逼真,人间烟火、美好向往被一一凝固在木石之上,浸透着光阴的沧桑。细细欣赏,我惊叹不已。
古风古韵,崇仁之仁义源远流长。“传家以孝义为本,处族以仁让为先。”千百年来,裘氏一族将仁义代代传承。裘氏在崇仁开枝散叶,裘氏家训在全国裘氏后裔中传承和发扬,深深地感染着四邻八乡,乃至成为其他宗族教育后人的范本。裘门仁义事迹,不胜枚举。古有宋朝裘仲容割肉救母,孝义感动天地;在新时代,更涌现出一大批裘姓好人。慈溪桥头镇裘乾龙义务奉献,17年如一日照顾毫无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天台出租车司机裘鑫欣见义勇为,从大火中救出两名被困人员;江西黎川县裘九金,27年在敬老院照顾老人……裘氏一脉,用行动诠释着仁义的真谛,传递着社会正能量。
纵观崇仁古镇,历史发展脉络与仁义内涵源远流长,其中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值得深入研究,发扬光大。在物质生活、思想观念、风俗习惯发生巨大演化的今天,仁义精神是最值得倡导和发扬光大的。
徜徉在崇仁古镇街头,我既为江南古老民居建筑艺术的博大精深所倾倒,同时又接受着古镇传统文化与历史大爱的心灵洗礼。古镇像一部厚重的史书,娓娓地讲述着一段悠久的过往;古镇又像一位智者,向每一位走近者传递着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刘忠民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