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光平
有一个故事:20世纪著名的野兽主义大师马蒂斯画过很多女性人体画,一位女士看了他的画,提意见说,画中女人的手太长了,不符合真实的人体比例。面对这位坦率的女士,马蒂斯给出了一个让人惊异的回答,大意是:亲爱的女士,请您务必搞清楚,这不是女人,这是一幅画!
在中国画的世界里,也有类似的路数。比如南宋的人物画家梁楷。
中国画大师王季迁说:“艺术的最高境界不是要画什么特定的东西。”那么,为什么一定要把人物画得像照片一样形体规范、形象逼真呢?这是艺术家对自己的反问,也是对生活的反叛。
梁楷的人物作品被美术界称为水墨减笔画。他用泼墨的方式塑造人物形象,不求细致,但求精神,不求形似,但求意达。他用笔果断刚劲,又十分节制简约,草草运笔,就能把人物刻画得韵味十足,而且气势张扬,内涵饱满。
《泼墨仙人图》是梁楷简笔人物画特征最明显的作品。这个作品完全摆脱了中国传统人物画长期以来使用的高古游丝的线条范式,看上去就是简单涂鸦的几笔浓墨和淡墨,非常随性,非常潦草,很不符合我们一直以来对人物画的欣赏惯性,就像马蒂斯的画,“简直不像个人”。
如果只看《泼墨仙人图》的局部,简直不得要领,怎么想象都是一个还没有完成的作品,鼻子不像鼻子,眼睛不像眼睛。而从稍远一些的视觉上完整地看上去,人物就活起来了,而且表达的信息非常全面、准确。原来,画家煞费苦心、非常突兀地描绘了一个看上去有点儿仙风道骨的老者形象,人物非常武断地占满了画幅,直逼我们的视觉极限。这个老者身体微胖,袍服肥大,大面积地袒露着上身。他正低着头向前迈步,宽大的衣袖柔软地往下垂,仿佛要随着他的走动坠落下来。
特别精妙的是,这个仙气飘飘的老者的五官实在是画得太简洁了,就是几笔枯墨的点线,没有任何具象的造型,点线还几乎堆在了一起。然而,这样看似随性的几笔,与泼墨构成的形体结合在一起,表意就十分清楚了。由于线条几乎堆到了一起,他的眼睛似乎就是眯成了一条缝,而嘴角却是一种似笑非笑的感觉,再结合他散漫地向前走动的形态看,他似乎是有些醉意了。从这些信息来看,他好像有点滑稽,有点幽默,又有点慈眉善目与世无争的样子。
换一个角度感觉,他有些抽象的面部貌似又透出小孩子的顽皮可爱和天真,像是金庸武侠小说里那个特别不靠谱的老顽童周伯通,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反差实在是太大了,我们只要看他一眼,就再也忘记不了。
这种不用线条对人物外貌和五官进行具体描绘的画法,勇敢地挑战了唐代所创造的人物画巅峰格调,把中国传统人物画推向了大写意的道路。在这里,“十八描”的线条习惯被改变了,中国画的欣赏门槛被抬高了,无论是绘画者还是欣赏者,都需要有一定的认真能力和文化支撑,才能感知到中国绘画在笔墨技法和思想神韵上的艰难破壁。
梁楷《泼墨仙人图》。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