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车从井研城南的213国道出发,沿着茫溪河蜿蜒前行,不一会儿,就到达民建村。一场夏雨过后,路面湿润而清新。远远望去,民建村的青瓦民居依河而建,错落有致、因势成景,别具风格的明清楼台,古风尚存的石板小街,在扑面而来的阵阵麦香中,仿佛一幅古朴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民建村,这位藏在深闺的佳人,位于四川省井研县千佛镇,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充满岁月的故事。雨雾之中,古榕参天,山泉潺潺,川西最大的雷畅故居若隐若现,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乡间。2018年,她荣获“四川最美古村落”的赞誉,正是对她优雅气质的最好肯定。
雷畅故居,是民建村最璀璨的明星。昔日的金花彩画、雕梁画栋在时光的洗礼下更显古朴典雅。九子十翰林的故事、千佛的神秘传说,不仅承载着井研的历史记忆,更传递着井研人民的智慧和情感,不仅维系着井研文明的根,而且寄托着井研儿女的乡愁。随行的井研诗友谈及此处,眼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
民建村的美,不仅仅是自然风光的秀美,更是人文景观的厚重,融入民建村人太多的感情和用心。在乡间小路上漫步,感受雷畅故居的庄重与雷氏宗祠的威严,仿佛穿越回那个遥远的年代。千佛古寺的静谧与民建老街的古朴相得益彰,传统文化的香火在这里代代相传。雷畅故居、千佛岩、雷氏宗祠及尚待开发的汉墓群和恐龙化石遗址,是乐山佛文化的连接点,已成为井研的直观亮点和经济焦点。
作为国家三A级文物保护单位,雷畅故居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我望了一眼,三进的庭院,树木繁茂,建筑布局严谨,结构牢固,大小天井12个,房舍99间,一砖一瓦,尽显大户人家的风范。与雷畅故居一同“爆红”的,还有毗邻的雷氏宗祠,青砖层叠,威严屹立,气势恢宏,是川西不可多得的民间宗祠“活标本”,它占地近1000平方米,现存的天井、大厅、戏台等都保存着古韵原貌。
聆听来自这大宅院深处的故事,感悟家族共荣的历史,雷氏一门“九子十翰林”的往事,展露着井研的厚重人文与国学底蕴。行走其中,这独特的景观虽经岁月风雨的侵蚀与洗礼,其无限的魅力,仍能让我们感受当年雷氏家族的兴旺与繁盛。每年高考前夕,渴望金榜题名的学生,都会到故居凭吊一番,以此沾染一份灵气。
彰显民建村典雅华贵之风采,光有历史沉淀的实景还不够,如果说隔岸观景还有些距离感的话,那我们就亲自去走一走。穿过千佛镇桥,沿着蜿蜒的石梯拾级而上,古寺的庄严与神秘迎面而来。砂岩石壁上的佛像历经风雨,依旧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土地。这些摩崖造像建于唐代,与乐山大佛同辉,是民建村历史的见证者。
民建村的美不仅仅停留在历史的沉淀上。民建村民的喜悦流淌在丰收的年景里,丰收的年景蕴藏着辛劳的每一个细节,难怪那粗壮的麦秸秆上都挑着饱满的麦穗,熟得那么欢畅、深沉。田间地头,村民们忙碌的身影与丰收的喜悦交织成一幅生动的画面。他们用勤劳的双手打造着农耕文化与民俗文化的交融,让这座古村落焕发出新的生机。
“一街一码千佛岩,两水一祠翰林宅”,这是民建村的保护框架,民建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圈可点,也是她独特的魅力所在。非遗文化、民俗风情,都成为井研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的亮点。近年来,民建村加大文旅融合力度,让这座古村落重新焕发出迷人的光彩,成为乡村振兴“井研样本”。
漫步在民建村的小巷中,感受着这里的宁静与和谐。炊烟袅袅、人声鼎沸,每一处都透露着生活的气息。感受民建村俯瞰千载、润泽古今的文物艺术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其民风、民俗正成为井研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的窗口。品尝着每家每户的炊味,我相信,这样的意境将恒久地保存在这片土地上,成为我们心中永恒的回忆。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