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李思训的青绿世界

李思训《江帆楼阁图》

刘光平

尽管现存最早的《游春图》已经展示了中国山水绘画比较成熟的表达,甚至已经是一幅比较独立的青绿山水画作,但是在青绿山水的画幅上真正具有颠覆性的变革,依然要等到唐代李思训的作品来开先河。

李思训出生于富贵之家,并以显著的战功官至大将军。他的山水画延续了顾恺之和展子虔的基本风格,又在技法上做了大胆突破,成为青绿山水画的成熟范例。他的画作笔力遒劲,在细致繁琐的描绘中呈现奇幻多姿的艺术境界,地位直追画圣吴道子。有史料记载,唐玄宗曾让李思训与吴道子共画嘉陵江三百里风景,吴道子一天就画完了,李思训却画了几个月才完成。唐玄宗看了他们的作品,评价说李思训的数月之功与吴道子的一日之迹皆为妙品。一个信手点染,一个精细入微,各得其风格,可谓殊途同归。

青绿山水也称金碧山水,就是把山水的特点归纳起来,用线条或皴法进行造形,再用以青绿色为主基调的颜料进行晕染的山水画,其状物比较接近真实景物,颜色相对夸张,有装饰性,有感染力,在青绿色的晕染之下,丘壑林泉无不显得热烈、艳丽而奔放。清代的王石谷说:“凡设青绿,体要严重,气要轻清,得力全在渲晕,余于青绿法静悟三十年始尽其妙。”意思就是青绿山水画的门槛是非常高的,要出好作品,绝非一日之功。

《江帆楼阁图》是李思训的代表作,充分体现了当时比较流行的“青绿为质,金碧为纹”的绘画风格。画面描绘了山青水阔、树木葱笼的春日蓬勃景象。画幅的左下角是繁复的山石树木,右上角是平缓的江天和舒展的船帆,对角线构图使原本紧致饱满的画面暗藏了辽远开阔的意境,显现了青山的雄浑和烟水的浩瀚。

在技法上,线条运用比隋代的《游春图》更加硬朗和肯定,树木交叉勾连,笔法多样,但层次分明,错落有致。楼阁虽然未现全貌,但清晰明亮,稳定超然。画中人物也很清楚,而且形态多样,富于生机。远处的江帆与树木楼阁相互呼应,十分和谐。这样的和谐画面,来自于画家遒劲刚强的线条特质以及果断、平实的构图造景能力。

《江帆楼阁图》的最大贡献还在于其着色上的独树一帜。一眼望去,画面色彩繁富,明丽厚重。树木双钩准确,先用绿色点染,再用青色添线,愈加繁茂紧密。山石坡地阳面涂金,阴面着蓝,既峻峭又稳健。楼阁屋宇施以明艳的朱砂色,像是一只看不见的手点亮了万绿丛中的神秘灯盏。大面积青绿的渲染和节点上金色、朱砂的点染,使这幅画作具有了金碧辉煌的装饰感,又呈现出“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的隽永意境,以及典雅大气、天人合一的超然气势。

青绿山水是中国绘画史上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苍茫而倔强,雄阔而执着。虽然自宋代以来,青绿山水画受到了文人水墨写意风格的挤压和挑战,但是在先有设色,后有水墨,先有重色,后有淡彩的中国绘画历程中,其影响、其地位依然是不可忽略的,就像历史风尘中那些耀眼的宫宇,就像古籍典章里那些匍匐的旧臣,让后人无法回避。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

--> 2024-11-29 1 1 迪庆日报 content_48067.html 1 李思训的青绿世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