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影片《雨中的树》是一部向党的十八大献礼的集思想性、艺术性为一体的重点影视作品,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时,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再次播出这部影片。看过这部电影后,我的心情始终不能平静,脑海里始终回放着:那山、那雨、那树、那景、那人、那情。影片中一幕幕生动的场景、一段段质朴的对白、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讲述了全国优秀组工干部、四川省万源市委组织部部长李林森同志身先士卒战洪魔、扶弱济困献爱心、甘于清贫重名节、公正用权不谋私、工作当命抗死神、燃尽生命写忠诚的动人故事。电影通过叙事方式,完美再现了李林森42载的精彩人生,真实展现出他那生活朴实的细节和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激发人们忠诚干净担当,使思想得到洗礼、党性得到升华。
李林森先进事迹之所以能在党员干部中产生强烈共鸣,是因为他的事迹朴实感人、令人信服,形象让人亲近、可学可比,精神辉映时代、引发共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李林森同志的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一名基层组织部长对党无限忠诚、对人民高度负责、对自己严格要求的高尚品质。影片《雨中的树》不仅为我们树立了一位坚持“思想不放松、责任不松懈、工作不松劲”的学习楷模,更是我们深入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方针、努力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好教材。
这部电影,再现了李林森平凡而又卓越的人生轨迹。李林森的姓名中有6个“木”字,木多则树旺。“枝繁叶茂的树为人民遮阴,顶天立地的树为环境守卫。”精妙的比喻是对李林森鞠躬尽瘁品质的赞誉。李林森为党和人民事业无私奉献的事迹在当地已家喻户晓,人们都知道他是一个真诚善良、和蔼可亲的人。但影片并没有把一个先进人物塑造成“高大全”,而是以“平常得如同森林中的一草一木”的形式刻画其真实生活,还原了主人公谦虚谨慎、气质纯朴的人物形象。片中的李林森除了是一个一心为民的好官,还是一个生活在油盐酱醋里的平凡人,比如他是个很抠门的男人,买鞋、打车都跟人家砍价,那股不依不饶的劲头让人感悟他的生活朴素与心智纯和。
电影以写实的方式自然而然地把观众带进了李林森的日常生活,而又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打动,让人总是噙着泪水看他的故事:洪浪滔天之际,他沉着应对,拼尽全力昼夜坚守;他心系百姓,为贫弱百姓奔走呼喊、争取权益;病重之后,他强忍剧痛忘我工作,在万源的每一片土地上留下了坚实的足迹,镌刻下了坚定的信仰;在生命的尽头,他仍呕心沥血地修改文件、布置会议、报告民情……一桩桩、一件件扣人心弦、催人泪下。诚然,每个人都是平凡的,在死神面前生命都是苍白无力的,李林森是平凡的人,同时又是伟大的人,他的伟大在于他做到了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把为党和人民事业无私奉献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这正是我们共产党人必须坚守的党性和人生观。
抗洪救灾是李林森人生履历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这部电影的重头戏。2004年9月5日,宣汉县五宝镇遭遇百年不遇的洪灾,房屋倒塌百姓却不愿转移,李林森背着老人、牵着牲口、夹着铺盖卷与抗洪救灾人员一起趟在齐腰深的水里边走边喊,艰难前行。后来又为救鲁奶奶和她的孙子不顾生命危险再次返回,从高高的房顶跳下救出祖孙二人。他组织了两万多名群众安全转移,自己却累得几次昏倒在救灾现场,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救命书记”。他时刻铭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将人民群众置于最高地位,始终做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雨中的树》是一部取材真实、内涵丰富、艺术水准高的作品,它用极具“林森精神”的特色和感染力,捕捉到每一处感人的瞬间,传递出主人公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和时代风采,让人从中获得一种奋进的力量。影片以一个个回忆镜头烘托出巨大的情感张力。一幕幕感人的场景正如影片主题歌中所唱的那样:“没有语言,却是本读不完的书;不是音乐,却拥有动人的音符。风雨中洗涤出蓝天的情愫,生命把根脉深植在脚下的热土……”影片的最后,李林森之子李东阳呼唤父亲的镜头叫人心疼不已,为孩子失去了好父亲,更为老百姓失去了一位好干部而痛惜!
李林森常说:“干部是给老百姓打工的,只有干得好才能被长期雇用!”他像一棵根深叶茂的雨中大树,情系蓝天,扎根泥土,蓬勃旺盛奉献出自己的点点绿荫,为人民群众撑起遮风挡雨的大伞,树立了新时期党员干部的优秀形象,是恪守党的群众路线的光辉典范。他短暂而精彩的人生将产生强大的历史推动力,鼓舞着我们自觉融入和服务改革大局,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殷著虹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