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我与叙事散文诗

殷著虹

散文诗是兼有诗歌与散文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是通过对比、比喻、通感等多种修辞方法的生动描写,传达作者的创作个性和形象艺术风格。由于散文诗题材的丰富性,也决定了它写作方式的灵活多样和形式上的短小精悍。

正因如此,青年时代的我初尝文学写作时,便喜欢上了这一文学体裁。在不断学习和写作的过程中,我发表了不少散文诗。随着时间推移,散文诗也伴随我从青年时代到了老年。

然而,散文诗却是一种不容易写好的作品。由于形式和篇幅所限,难以用这一文体来表现情节复杂的事由,或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我第一次见把散文诗用作叙事的,是作家王宗仁先生写的《可可西里》。这篇散文诗讲述了青海省治多县县委副书记索南达杰为保护藏羚羊献出生命的事迹。我被英雄的故事所震撼,也为作者的文采所打动。读过这篇散文诗后,我便开始尝试用散文诗来描写一个小小的故事。

《小扎西的向往》是我写作的第一篇叙事散文诗,这篇作品从小扎西向往家乡通公路写起,写到他戴上红领巾的那天,“迎来了筑路的炮声”,最后修通了公路,“伴随那小河的歌声,小扎西驾驶上崭新的汽车”,他“带走了雪山上古老的岁月和故事”,“给草原带回崭新的日月和闪亮的星光”。这篇不足600字的散文诗,描写了雪山草原的风光景致,通过爷爷奶奶和小扎西三个不同性格人物的对话,讲述了新时代雪山草原日新月异的发展变迁。

此后,我又饱含深情地写了800多字的《高原上的神灯》。描写了“我”对雪山上星月的神往,盼来了“天上有多少颗星星,草原上就有多少颗星星;月空中有多明亮,藏家人的房屋中就有多明亮”的时光。从而“我”深深懂得,“是阿妈一样的雪山,捧起了高原上的神灯;是雪山一样的阿妈,使高原充满光辉。”描摹出了高原的开拓进取、跨越发展,刻画了高原农牧民的所思、所想、所盼。

然而写作叙事散文诗并非是一帆风顺的旅程,在这一旅途中,我经历了各种挫折和困难。

为提升写作能力,我时常把民歌、谚语和古诗词写进作品,寻求诗意的畅达和意境的和谐,并采用多种修辞方式作表述,力求作品具有感染力。

随着时间推移,我对创作来源于生活的体会越来越深,写作了一批反映共产党员、林业工人、藏族青年、一线记者、养路工人等有故事情节的叙事散文诗作品,这些作品曾带着我的憧憬和愿望、带着我的信念和喜悦,走出了迪庆,走出了云南。

2014年我退休了,有更多时间探索叙事性散文诗的写作路子。这期间,我从《散文诗世界》看到一篇四川省曹雷先生写的散文诗《嘉陵江月令》,这篇获得过“冰心散文奖”的佳作,文章语言质朴、格调清新,从古诗“千里嘉陵江水色,含烟带月碧于蓝”引出,充分展现了“以形写神”的写作风格,以全年每月为一个章节,用十二个章节描写出嘉陵江岸的沧桑岁月和地方风土人情,折射出改革开放以来嘉陵江两岸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受到《嘉陵江月令》影响,我想,为什么我不能站在岁月深处,以香格里拉山水风光为背景,写大题材的叙事散文诗呢?后来,我在《迪庆日报》上看到一篇箐口工业园区的报道,“箐口”二字像磁铁一般吸引着我,让我意识到箐口是一个有故事的通道,这个出入香格里拉市的峡谷关口,一直在地理位置上占据着重要作用。因而,新中国成立前夕,这里曾发生过反动武装伏击中共代表团的“箐口事件”。新中国成立初期新修的滇藏公路经过此地,中甸县(今香格里拉市)的第一座水电站也在这里建成。而今,香丽高速公路、丽香铁路又经过这里……我把这一连串的故事按时间顺序连接起来,构成了我写的叙事散文诗《箐口时光》的主要内容。

在《箐口时光》中,我以第一人称方式讲述故事。从青年时代“我”的所见,到老年时代“我”的感悟,串联叙述香格里拉的发展变化,穿越故事时空,还原了精神主题,与读者有了情感共鸣。

尽管《箐口时光》风韵独特、情感别样,由于偏重纪实性故事,缺乏意境写作技巧,令我高兴的是,它是我第一次用史实资料写作的散文诗。写作完成后,我便向《迪庆日报》副刊部投稿刊发。得知《迪庆日报》将举办“60年州庆征文”专题栏目时,我写作兴致未尽,又写了另一篇叙事散文诗《香格里拉记事》,我意识到,写作不可能一帆风顺,只有风雨兼程、不断前行,才能实现心中的梦想。

这两篇纪实性散文诗发表后,分别被《云南交通》和《党史工作通讯》转发,这让我写作情绪更为高涨。我暗下决心要写作更多更好的且有家国情怀的叙事散文诗,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时,我先后在《迪庆日报》发表《澜沧江水清又清》《太阳和月亮》《礼赞长征大道》《凤不飞而舞》等多篇叙事散文诗。几篇叙事散文诗的故事虽不完整,但诠释了红色基因,深情反映了迪庆在改革开放中的发展进步和人民生活的幸福安康。这些作品还被省内多家报刊转载。

2022年,我在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下,整理了多年来发表过的散文诗作品,构成了我的散文诗集《花开故乡》,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迪庆本土文学爱好者和向东先生多次在州内外报刊发表这本文集的书评,在州内文学界产生了一定反响,初印1000册后,不到半年就销售一空。后来,我继续写作了《香格里拉的那一抹红》《维西花事三题》《月光下的独克宗》等10多篇叙事散文诗,抒发对香格里拉的热爱之情,讴歌迪庆新时代的发展进步和变迁。

“笔墨当随时代。”我们处在一个伟大的新时代,“昨天,我们年轻的香格里拉,明月当空、星空璀璨,悠扬的歌声回荡在雪山脚下。今天,我们美丽的香格里拉,红日高照、阳光灿烂,欢乐的舞蹈翩跹在草原深处……”这是我的散文诗《太阳和月亮》中的部分语句,我为自己生活在香格里拉这块文学沃土感到欣慰,我坚信明天的岁月会更加美好。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

--> 2024-12-06 1 1 迪庆日报 content_48179.html 1 我与叙事散文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