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梅
进了腊月,年味浓起来,人们开始赶年集准备过新年了。
小时候,我喜欢赶年集,但不是为了看热闹,也不是为了买年货,我没零花钱,吃的东西逛了只会更馋。我最喜欢逛的是年画市场。
市场上的年画很多,有杨柳青年画,有木版年画,还有电影明星照,古代的、现代的样样俱全。
杨柳青年画一般画的都是胖娃娃。胖娃娃抱着大红鲤鱼的叫做“连年有余”,一个女娃娃抱着凤、一个男娃娃抱着龙的叫做“龙凤呈祥”。木版年画有门神、财神等。电影明星照有刘晓庆、陈冲、潘虹等人的剧照或生活照。我最喜欢看的是连环年画。
连环年画是那个时代的一种年画与连环画的结合品,我老家管这种画叫做四扇屏。四个条屏讲完一个故事,文字很简洁,只讲故事的梗概,但每幅小画下面带一段文字讲解的方式让我很着迷。有时候,甚至因为去看画而耽误了上课。
年画故事分好几种类型,有一类是启迪三观的,比如《马兰花》的故事,大兰懒,心眼不好,画者画的大兰脸圆圆的,眉眼微蹙。小兰勤快,心地善良,画者画的小兰浓眉大眼,漂亮灵动。大兰和小兰的故事,在我心里播下了勤劳美好,懒惰可耻的种子。《锁麟囊》的故事给小小的我上了一堂世事无常课,明白了做人要懂得知恩图报。《除三害》的故事教我明白犯错不要紧,改了就是好同志。
每次看画,我都是先读文字,再仔细端详画面,那些没有写出的文字和画面,便主动脑补,充分发挥想象力。
有一类故事讲的是榜样的力量。《女驸马》的故事,我看后有一段时间豪情万丈。画中的奇女子,敢闯敢干,集美貌才华于一身,女扮男装金榜题名,真是了不起。读过之后,我便成了她的粉丝,和现在的孩子追星类似,小时候的我,曾经是很多画中人的粉丝。巾帼英雄穆桂英、梁红玉、樊梨花都是我的榜样。尤其是梁红玉,出淤泥而不染,家道中落后从勾栏瓦肆中逆袭,成为了不起的女将军,真可谓自强不息。还有《秦淮八艳》中的柳如是,虽是秦楼楚馆之人,气节却胜过“水太凉”的文坛领袖钱谦益。
还有一类是才子佳人图,比如《桃花扇》《西厢记》《红楼梦》等,虽然文字很简短,但这简短的文字配上画中的美人,却让我异常享受。每次看画,总是痴痴伫立良久,时间长了,故事和美人便都留在了我的心里,长大后再读这些故事,就仿佛故人重逢一般。
小时候,没有多少课外书可读,沉醉于连环年画故事便是对精神生活的一种弥补和向往。在我珍藏的记忆里,连环年画一直占有重要位置,因为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里,它启蒙了我对文学的热爱,启发了我对绘画的兴趣,培养了我的想象力和对美的感知力,为我日后喜欢文学和绘画播下了一粒珍贵的种子。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