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同庆藏历新年 共绘幸福新篇》
喜气洋洋幸福年
在德钦县奔子栏镇提美阿姨的藏绣工坊里,因为藏历新年的到来,订单愈发多了起来,提美阿姨和工人们每天天刚蒙蒙亮就坐在缝纫机前忙碌着,加紧赶制订单,希望可以让大家在新年都穿上新的藏袍。缝纫机下的一针一线勾勒出的不仅是精美的传统纹样,更是高原儿女对美好生活的生动诠释。
在提美阿姨的记忆中,过去很少有人买得起精美的藏族服饰。“以前穷苦的时候,大家过年身上穿的衣服也都打着补丁。现在生活好了,一套藏族服饰价格从千元到万元不等,但仍然供不应求,大家的日子真的是越过越红火呀。”
“手工艺作坊的订单如雪片般飞来”只是迪庆高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2024年,全州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504元,转移就业人数突破13.43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36.24万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9.07万人……在持续落实15年免费教育和“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村小学的图书室新增了图书套装,课后延时服务让孩子们也能在藏历新年假期前完成作业。当夕阳洒在崭新的村卫生室和文化活动中心,老人们围坐在酥油茶桌旁,热议着“医保报销比例又提高了,村里的幼儿园要扩建了”。年轻人举着手机拍摄短视频,记录下游客和当地群众在独克宗古城里一起跳舞、纳帕海拍照打卡等时光印记。
欢乐祥和文化年
当斯农热巴的铃鼓声从康巴卫视直播间传向全国,迪庆舞者们正以另一种方式守护文化血脉。由德钦县云岭乡民间艺人组成的斯农热巴团队出现在康巴卫视2025年藏历木蛇新年联欢会录制现场,舞台上,演员们挥动色彩斑斓的绸缎,跳起刚柔并济的热巴舞,精湛的技艺赢得满堂喝彩。“藏历新年晚会能让全世界体会迪庆的文化魅力,真是太令人自豪了。”德钦县非遗中心主任扎史农布说。
这场跨越千里的文化远征,正是迪庆非遗灿烂绽放的生动缩影。每年藏历新年期间,迪庆各族群众都会身着华丽的民族服装,欢聚一堂,共跳热巴、阿尺木刮、锅庄等各类民族舞蹈,共同庆祝藏历新年,抒发对家乡和幸福生活的热爱之情。
时下,随着藏历新年的临近,在香格里拉,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沉浸式体验“非遗+节庆”带来的乐趣。在尼西黑陶工坊内,游客可以手持木槌捶打藏式茶具,在泥土与火焰的碰撞间感受匠人匠心;在古城的食肆中,奶渣饼的酥脆、琵琶肉的醇厚、“克耍俄粒”的香甜满足着游客的味蕾,非遗美食化身“舌尖上的文化记忆”;在香格里拉市独克宗月光广场,各族群众手拉手围篝火起舞,各类民族服饰在火光中翻飞,游客与当地居民踏歌起舞,歌声与笑声久久回荡……
“藏历新年是迪庆各族儿女共同的节日,也是迪庆最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民族节日之一。近年来,迪庆州始终坚持以文化为纽带,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全州各项工作的主线,着力推进各民族在文化上相互欣赏,经济上相互协作,情感上相互交融,加大对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力度。同时,通过创新与传承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注入新的时代内涵,从而形成了强大的精神纽带,推动中华民族向更高认同度、更强凝聚力的命运共同体迈进。”州民宗委相关负责人说。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