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姨,烧死了也没关系呀,我们可以重生呢!”上周六,当我从七岁侄女手中夺下火柴时,她仰着稚嫩的脸说出这句话。她母亲在一旁气得发抖:“你从哪儿学的这些胡话?”小姑娘歪着头天真地说:“短剧里都这么演的,人死了会穿越成公主!”
这场对话引起了我对低俗短剧的关注。当我点开她常看的短视频平台,满屏“重生逆袭”“手撕仇人”的短剧正以每分钟一个反转的节奏狂欢。这些标着“正能量”却充斥着反智逻辑的内容,正在重塑一代青少年的世界观。
在数字化时代,短视频平台以其便捷性和娱乐性迅速成为青少年获取信息和消遣的重要渠道。然而,随着短视频内容的低俗化、娱乐化现象愈演愈烈,其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也日益凸显。
短视频平台的低俗内容,往往以夸张、猎奇的方式吸引眼球,却忽视了对青少年的正确引导。一些短视频中充斥着荒诞不经的观点,例如“死后可以重生”等,这种内容不仅违背科学和常识,还可能误导青少年对生命和死亡的正确认知。青少年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尚未成熟,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影响。当他们接触到这些低俗、错误的内容时,很容易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观念,从而对心理健康和行为方式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此外,一些短视频中宣扬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这些内容严重扭曲了青少年的价值观,使他们陷入对物质和表面现象的过度追求,忽视了道德和责任的重要性。
短视频平台作为内容传播的重要渠道,理应承担起内容审核和监管的责任。然而,目前部分平台对低俗内容的审核机制存在漏洞,甚至通过算法推荐将低俗内容精准推送给青少年。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不仅损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也违背了平台的社会责任。监管部门虽然一直在努力整治短视频乱象,但由于平台的复杂性和内容的海量性,监管难度仍然较大。一些平台为了追求流量和利润,对低俗内容的审核和管理仍然不够严格。
面对短视频乱象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家庭、学校和社会必须共同承担起保护青少年的责任。首先,短视频平台应制定严格的内容审核标准,杜绝低俗、暴力、色情等不良内容的传播。其次,监管部门应加强对短视频平台的监督,对违规内容和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此外,学校和家庭应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素养教育,帮助他们学会辨别信息的真伪和优劣,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让青少年在数字化时代健康成长,避免被低俗内容所侵蚀。我们不能让短视频成为青少年成长的“隐性杀手”,而应将其转变为有益于青少年成长的“知识库”和“正能量源泉”。
和建芸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