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维西傈僳族传统文化

诵读汪忍波音节文字牌。

李自强 胡耀輝 马玉龙

傈僳族语言文字

在维西这块土地上,傈僳族繁衍生息的历史久远,发明创造了本民族的文字——傈僳族音节文字,在传承弘扬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篇章。

一、傈僳族语文概况

傈僳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同彝语、哈尼语、纳西语、拉祜语相近。傈僳语的特点:一是以单元为主音,除i、U作介音时与其他元音相连外,各元音都不能相连;二是有区别词汇意义的音调6个,其中有两个紧调和松调;三是辅音清浊相当,除汉语借词外,辅音不出现在音节的末尾作韵尾;四是语词以复音词为主,单音词多半是词根或根词;五是各类词在句中的位置比较固定,通常是主语在动词前,动词在宾语后;六是修饰的形容词都在名词后。

傈僳语分为怒江州福贡县方言区、迪庆州维西县方言区和楚雄州、昆明市禄劝县方言区几个基本方言区。世界各地会讲傈僳语的人都可以对话,这在其他民族中是少有的。

传说,很古老的时候,傈僳族有自己的文字,写在獐皮上,但不小心被狗吃掉了。因此,直到清朝末年,傈僳族都没有自己的语音符号——文字,群众过的是刻木结绳记事的生活,极大地阻碍了傈僳族聚居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

近代以来,不同地域的傈僳族创造使用过四种不同的语音符号,分别是老傈僳文(大写拉丁字母傈僳文)、禄劝傈僳文(格框式傈僳文)、傈僳族音节文字(汪忍波竹书)、新傈僳文(拉丁字母基础文)。老傈僳文共有40个字母,是外籍基督教传教士于20世纪初为方便传教活动创制的。老傈僳文拼写简单,易学易记,除教徒们学经念诗外,还可用于写信、记账记事等。格框式傈僳文是20世纪英国传教士王慧仁以中国禄劝、武定一带傈僳语言为基础,借鉴当地苗族文字创造的,只有禄劝、武定两县傈僳族信教群众使用,仅限于基督教活动。20世纪20年代,维西傈僳族农民汪忍波创造了音节文字,共有1250个字体,目前已辨识使用的有989个。新傈僳文是20世纪50年代国家为发展傈僳族文化事业创造的,使用范围广泛。

傈僳族具有小聚居、大杂居的特点。历史上,各地傈僳族之间联系的渠道非常有限,除本地方的情况外,都不知道其他地方傈僳族的情况,制约了傈僳族之间互相学习、共同发展进步。20世纪80年代,在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指引下,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经傈僳族老一辈专家、学者祝发青、胡应舒、余华、邱三益等的努力,组建了云南民族学会傈僳族委员会(简称“云南省傈学会”)。云南省傈学会开展了一系列傈僳族文化、与傈僳族聚居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关的活动,推动了国内傈僳族聚居区和泰国、缅甸傈僳族研究会的交流。通过云南省傈学会这一桥梁和纽带,世界各地的傈僳族专家学者和傈僳族人民互相交流、互相了解、互相学习,形成了共同探讨、共同发展进步的良好局面。

据傈僳族研究相关资料统计,截至2023年,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傈僳族共有130多万人,主要分布在中国、缅甸、泰国、老挝、越南、印度等东南亚、南亚国家,少部分生活在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中国傈僳族人口有762996人,分布于云南省怒江、迪庆、丽江、保山、德宏、大理、楚雄、昆明、临沧、普洱等州市,和四川省的盐边、盐源、米易、德昌、木里等地。

二、维西傈僳语的特点

维西傈僳族可与其他各地的傈僳族用傈僳语顺畅交流,但因历史、居住区域和杂居民族的不同,大同中又可区分出几种小语支(傈僳语称语言为“沃”)。

维西县白济汛乡、攀天阁乡、保和镇、中路乡、维登乡和永春乡大部分、塔城镇部分傈僳族讲的是“尼耐傈僳沃”。其特点是:大众话语,语句干脆利落,为其他傈僳语方言的基础语。

维登乡减嘎卓至松坡一带,保和镇豪猪箐、龙爪箐、树苗路、花园箐傈僳族讲的是“傈僳腊倮沃”。其特点是:语气比较柔和,个别名词与基础语略有差异,如基础语统称舅舅和姑父为“阿吾”,而“傈僳腊倮沃”称舅舅为“阿给”,称姑父为“阿公每”。

澜沧江上游的康普乡、叶枝镇、巴迪乡大部分傈僳族讲的是“倮丹傈僳沃”。其特点是:一是会话时带有明显的附音;二是有的名词与基础语略有差异,如基础语称饼子为“咱咘”、麦饼为“耍咘”、荞饼为“括咘”、玉米饼为“克耍咘”……但“倮丹傈僳沃”统称为“括咘”等。

澜沧江西岸的大部分傈僳族讲的是“怒傈僳沃”。其特点是:口音和有的名词似怒江福贡、贡山的傈僳语。

攀天阁乡美洛村、塔城镇一部分与纳西族杂居的傈僳族讲的是“倮门傈僳沃”。其特点是:有的词语借用纳西语,如基础语称玉米为“克耍”,“倮丹傈僳沃”称为“长则”等。

保和镇上兰永自然村、康普乡曲扒开自然村的傈僳族讲的是“戳傈僳沃”。其特点是:吐词较温柔,与怒江贡山一带与独龙族杂居的傈僳语近似。

塔城镇的大部分,巴迪乡吉义、罗义一带的傈僳族讲的是“嘎祖傈僳沃”。其特点是:有的词语借用当地藏语,特别是一些祭祀唱的歌词大多为当地藏语。

塔城镇海尼村一带与玛里玛萨人杂居的傈僳族讲的是“玛里玛萨傈僳沃”。其特点是:词汇以傈僳语为主,夹杂有明显的纳西语和藏语词汇。

(未完待续)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

--> 2025-07-11 1 1 迪庆日报 content_52507.html 1 维西傈僳族传统文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