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彩云之南的人间至味

蓝飞燕

昆明的夏夜,我在巷弄深处突然撞见了一片温暖的星火,空气里还氤氲着一种特殊的香气。这气息不似江南的婉约,不似北方的豪放,而是炭火与香料在红土高原共同煅烧的“云南烙印”,这植根山野、流淌市井的风味,正以滚烫的呼吸,点燃夜的丰腴与鲜活。

烧烤摊前,火舌卷舔铁网,乌骨鸡在炭火上欢鸣,焦香从绽开的皮隙间沁出金黄油脂。此味源流深远,可溯至明代徐霞客笔迹:“炙肉成串,香溢于野”,那粗犷食风已在红土高原盘结数百年。

芭蕉叶裹着的罗非鱼在炭火上蜷曲,叶缘焦黄翻卷,清冽草木香裹着鱼鲜悄然蒸腾;乌骨鸡表皮渗出晶亮脂膏,在铁网烙出金甲;薄如宣纸的猪皮边缘卷起,经炭火舔舐化作半透明的玲珑琥珀;肥糯粉肠盘踞铁网,倔强地喷吐焦香。红黄绿三色蘸水静候碟中,折耳根碎末浮沉其间,似舌尖上的清凉箭矢,将烟火炙烤的厚重瞬间点化轻盈。

我急不可耐地咬下美食,齿间轰然炸开浓香,肉汁如微型烟花迸溅。霸道的咸鲜裹挟味蕾,旋即涌起酸辣甜咸的后浪,似火苗舔舐唇舌。折耳根的异香在口腔盘旋升腾,直冲天灵,连竹签都要吮尽方休,怎一个酣畅淋漓!

这跃动的烟火里,淬炼着云南人最本真的生存智慧。哈尼族“长街宴”上,户户端出火塘里滚过的包烧肉、黄金烤豆腐、浓香烤干巴,在主道连缀成香气的河流。傣族泼水节时,蕉叶烤鱼与竹筒烧肉是盛宴精魄——以植物锁住鲜味,既存天地馈赠的精华,又添自然清香,正是取于山川、敬于山川的生命哲学。

夜色浓重,酒过三巡。哈尼族友人面染霞光,忽将酒碗顿在桌上击节而歌。初时低回若深涧咽泉,转瞬高昂似松涛翻涌。虽不解词韵,但旋律里漾着梯田波光,荡着茶马古道铃响。他展臂如拥山风,醉眼似凝故土,歌声与炭火噼啪在烟霭中奇妙交融。

歌歇酒酣,友人眼含醺意笑道:“山里火塘烤透的何止是肉。”原来烟火之上,煨着云南人骨子里的滚烫情义。盘盏渐空,唯余炭烬幽微明灭,犹自回味方才的肺腑之声。

云南烧烤,这红土高原最炽热的方言,源自山林篝火的古老记忆,又在市井烟火里涅槃重生。炭火之上,食物蜕变如蝶,人情交融似蜜——它真正炙透的是山野精魄与人间况味的交响。

晨光熹微时,摊主拨弄冷却的灰白余烬,昨夜的欢歌与滋味已渗入大地肌理。这人间烟火路终将随新炭燃起延续。在青烟升腾处,我们咀嚼的不仅是食物,更是一个民族在山河岁月里窖藏的生命智慧,那是千锤百炼的炭火中煅出的人间至味。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

--> 2025-07-17 1 1 迪庆日报 content_52613.html 1 彩云之南的人间至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