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项羽背了两千年黑锅 他没烧阿房宫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2-06-19 10:38:37

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显示,秦始皇兵马俑坑先后经历了水淹、人工破坏、火烧三次大的毁坏过程。

正在进行发掘工作。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近日公布兵马俑一号坑最新考古发现,现场发现大量木炭,系人为放火焚烧痕迹,有专家指出,项羽是破坏兵马俑的最大嫌疑人。然而,这只是一种观点,有关专家早在多年前就著文给项羽“平反”,焚烧兵马俑的不是项羽。

新闻现场>>

兵马俑遭人焚烧

据《三秦都市报》报道,考古人员在发掘中发现,发掘区的西段有一条南北向甬道贯穿并与北侧门道相通,甬道位置的红土层块状板结倒塌,凡是在甬道和过洞附近的俑均被烧坏,严重变形变色,有的甚至都被烧化,且这一地区的棚木灰都为白色,可见温度很高。  长期以来,对于秦兵马俑被烧有两种观点:一个是自燃,就是俑坑里面有木头等有机物质,时间一长产生沼气,然后自燃了;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是人为破坏的。到底是自燃还是人为烧毁,秦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给出了结论。

究竟是谁焚烧了兵马俑?有关专家认为,目前来看,西楚霸王项羽的嫌疑最大。据记载,项羽设鸿门宴的地点据此地仅有五公里,他与秦始皇也结有仇怨。秦兵马俑一号坑考古队领队申茂盛称,这种说法可以站住脚,而这也是目前考古学界的主流意见。

历代典籍>>

项羽部下放的火

“项羽焚烧秦俑坑”并非空穴来风。从情理上推论,项羽与秦始皇是世仇,其祖父楚国大将项燕和叔父项梁均死于秦军之手,他入关后杀害了已经投降的秦王子婴,焚烧了咸阳宫殿报复,发掘仇敌坟墓是报复的最好途径,他怎么可能会放过秦始皇陵?

最早记载秦始皇陵地宫中情形的是司马迁的《史记》:“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外棺),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这是对地宫最权威的记载。2000多年来,从汉代到清代有不少史学家都认为是项羽烧了秦俑坑,尤其是汉代的《史记》、《汉书》等权威历史典籍都做了记载。

同样在司马迁的《史纪·高祖本纪》中记载,刘邦计数项羽的十项罪时,其中第四条是“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罪四。”同是《史记·项羽本纪》中写道,“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则是对项羽攻占咸阳后纵兵劫掠放火烧秦宫的描述。

在《汉书·刘向传》中“骊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万之师至其下矣。项籍燔其宫室营宇,往者咸见发掘。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藏椁……数年之间,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岂不哀哉。”说项羽烧过以后,又被找羊的牧人失火烧过。

在郦道元的《水经注》中也曾记载,“项羽入关发之,以三十万人,三十日运物不能穷。关东盗贼销椁取铜,牧人寻羊烧之,火延九十日不能灭。”从这些记载看,秦始皇陵不仅被盗过,而且地宫中的物品似乎也荡然无存了,尤其是“三十万人,三十日运物不能穷”,可见发掘运走的陪葬物品之多。此外,像《三辅故事》、《三秦记》、《皇览》等史料也都有类似的记载。

所以不少学者认为文献中记载项羽发掘始皇帝冢,便由此推断项羽掘秦俑坑;项羽烧了秦宫室,自然推断就是项羽烧了秦俑坑。

记载有误>>

秦皇陵没有被盗掘

于是,秦始皇陵被项羽盗掘焚烧在古代几乎成了一个常识,只是在近年,才有人认为秦始皇陵没有被盗掘。其实,早在多年前,秦兵马俑博物馆考古队队长刘占成研究员就曾质疑:所谓项羽焚烧秦俑坑只是一种猜测,目前的考古学证据不足以支持这个观点,秦俑坑焚烧之因至今仍是迷雾团团,让楚霸王背黑锅实在有点冤。对此,刘占成曾专门撰写论文为项羽“平反”。

刘占成认为,“司马迁写《史记》时,距秦始皇入葬仅百余年,如果项羽掘陵烧其藏椁属于事实,那么,毫无疑问这也是一桩十分重大的历史事件,但这样重大的历史事件,我们在《秦始皇本纪》和《项羽本纪》中却找不到一点蛛丝马迹和只言片语,只是在《高祖本纪》中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对一个被公认能秉笔直书的史学家司马迁来说,这难道不奇怪吗?这只能说明当时项羽掘秦始皇陵还不是事实,或者是有一些传闻但并没有得到证实。到了班固写《汉书》时,传闻可能越来越多、越来越详细,但也只是说“往者咸见发掘”、“牧儿亡羊,羊入其凿,……失火烧其藏椁”,虽说也有“项籍燔其宫室营宇”、“外被项籍之灾”的记录,却仍未提及项羽掘陵之事。600年后的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才明确说是:“项羽入关发之,以三十万人,三十日运物不能穷”。显然,时代愈晚,人为夸大的成分愈多,与事实出入也就愈大。若真的“以三十万人运物三十日”,秦始皇陵不早就成了一座空墓?

然而,考古勘探显示,秦始皇陵的封土层并没有被掘扰破坏的迹象,而且封土上也仅发现了两个直径不足1米的小盗洞,这从考古学角度否定了项羽大规模揭顶开挖秦陵的可能性。此外,在秦陵封土中还发现了大面积的强汞异常区。汞具有极强的挥发性,如果陵墓内确实遭到项羽大军的劫掠和焚烧,那么,墓内的汞早年就已挥发干净,根本不会形成今天封土内的仍有规律性分布的汞异常区。

所以,仔细推敲这些记载又很难让人相信是史实。考古界不少学者认为,刘邦说项羽盗发秦始皇陵显然是为了攻击项羽的政治需要。而刘向谏书由于它是一篇论说性的文章,作者的目的是为了劝谏。至于《水经注》的记载,显然是从原来的记载演化而来,有些以讹传讹了。

六项悬疑>>

项羽未必是纵火者

在对兵马俑坑的发掘过程中,刘占成发现种种迹象并未表明俑坑是项羽烧的,他提出了六点质疑:

一、从已清理的俑坑看,每个俑坑门道的封门木遗存保存完好,没有发现项羽大军进坑的入口;按理,项羽来此破坏秦俑坑,应该是有组织有计划地破坏,从斜坡门道进入坑内,当是最佳途径。但是清理发现门道内填土和封门木保存完好,没有从斜坡门道进入的痕迹。项羽会不会派人挖开坑顶从上面破坏呢?但是在一号坑没发现盗洞的痕迹,二号坑倒是发现了两个盗洞,但直径不足一米,显属民间的个人行为,根本无法与一个大规模的集团破坏相联系。

二、按理说,俑坑内兵马俑排列密集,对破坏者来说,进入俑坑后必然会推倒或蹬倒陶俑,这势必造成俑的依次叠压,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可发现的俑坑中,东倒西歪的兵马俑,大部分是由于坑顶下塌而造成的。

三、进入俑坑,对破坏者来说,暴力倾向是不可避免的,打砸兵马俑也在情理之中。但发掘中没有发现兵马俑身上有打击点,这与项羽大军进坑打、砸的情景是不吻合的。

四、没有发现破坏者的足迹。发掘表明,秦俑坑被焚烧之前,曾多次进水,一号坑坑底砖铺地面上普遍形成厚20—40厘米的淤土层。若项羽大军进坑破坏,在淤土层上必会留下深浅不一、大小不等的脚窝或脚印。

五、坑内文物的移位和缺失并没有那么严重。刘占成认为,兵马俑坑中有部分小件文物有移位现象,如车饰件、马佩饰件、陶马的马耳和马尾、陶俑的手和发髻等,出在了不该出的地方,个别兵器如铜剑有残断和缺失现象,但仅此就说是项羽的破坏,从历史和考古角度都显证据不足。

六、俑坑的棚木木炭遗迹保留完整,没有发现零乱或折断的现象。在一、二号坑发掘清理出的棚木木炭遗迹非常完整。设想一下,项羽大军在俑坑内焚烧引燃棚木,棚木燃烧后,由于上部几米厚的封土压力,势必会被折断而塌落坑中,无论如何是不会形成如此完整的棚木木炭遗迹的。

历史迷案>>

谁烧了秦俑坑

除项羽焚烧说之外,学界还存在着几种同时并存的解释,如程学华先生曾提出“秦人自焚说”,李鼎铉先生根据《汉书》的记载提出了“牧童放火说”,姜开任先生提出“沼气燃烧说”等。

刘占成认为,“牧童放火说”合理性在于秦陵从葬坑包括兵马俑坑都是在坑出现千疮百孔的情况下才着火的。但这一观点却解释不了放羊娃的一把火怎能烧了那么多的从葬坑?怎能烧得如此普遍和彻底?“沼气燃烧说”也有合理性,但缺乏从葬坑能够产生沼气条件的科学论证。

刘占成认为,秦人自焚说,相对而言是一个比较好的解释,从考古材料看,秦陵从葬坑很像是相同的人,在相同的时间,用相同的方式焚烧的。另外,在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中,认为人类阳间的东西,只有经过火烧,才能转化到阴间去。尽管自焚说存在着合理的成分,但也不足以说明秦陵从葬坑就是秦人自焚的。其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是包括三号兵马俑坑在内的其它一些从葬坑为什么没有被烧?所以从目前看,谁烧了秦陵兵马俑还是一个迷雾重重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考古发现来进行证明。

□相关链接 项羽没烧阿房宫烧的是秦咸阳宫

至于项羽是否烧了兵马俑,目前还无法定论。但是在历史上流传着项羽烧了阿房宫的说法。除了司马迁《史记》中有“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的说法,而大家熟知的杜牧《阿房宫赋》中的一句“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更让人认为是楚王项羽烧了阿房宫。两千多年来,大家始终认为阿房宫是项羽烧毁的。

但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秦阿房宫考古工作队领队李毓芳研究员却认为:“我们应该给项羽平反!”

从2002年10月起,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和西安市考古所联合组建了秦阿房宫考古工作队,并首先在秦阿房宫前殿遗址进行大面积的考古勘探和发掘。

然而,考古工作者在对阿房宫遗址前殿发掘中,并未发现一铲红烧土。而此前考古人员在秦咸阳宫(秦始皇在咸阳仿造六国宫殿建造的庞大建筑群)发掘中,却发现了大量的红烧土,证明了这里的秦代宫殿确实被火焚过。

未发现红烧土证明阿房宫没有被烧过。再次审视司马迁的《史记》,专家发现,司马迁所说项羽烧的“秦宫室”应该是指秦咸阳宫而非阿房宫。(齐鲁晚报)

责任编辑:鲍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