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巴洛河畔的金嗓子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08-05-16 09:46:55

——记香格里拉藏族青年歌手仁珍卓玛

                 ▲仁珍卓玛近照

  2007年12月,迪庆州藏族青年歌手,香格里拉县尼西乡中心完小教师仁珍卓玛推出了她的第二张藏族歌曲演唱专辑《雪域故乡》。她的嗓音柔和细腻,富有弹性,宛如天籁之音,若即若离,婉转动听,受到广大藏区群众的喜爱。仁珍卓玛是怎样推出两张藏族音乐专辑的?作为老乡,笔者带着好奇之心采访了仁珍卓玛,她向我讲述了她艰辛求学,以优异的成绩从云南艺术学校毕业后当上一名小学音乐教师,推出两张个人演唱专辑背后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艰辛的求学之路

  仁珍卓玛出生在白马雪山脚下、珠巴洛河畔的德钦县霞若乡月仁村施龙阁村民小组,这里农田肥沃、森林茂密、气候宜人,素有“德钦的江南”美称。仁珍卓玛具有良好的音乐天赋,从小就喜欢唱歌,在小学读书期间,每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都要参加个人独唱,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1994年4月,云南省艺术学校来迪庆招收声乐班。正在霞若中学读初二的仁珍卓玛得知消息后,带上一把手电筒,怀揣40元钱,从霞若老家走一段路坐一会车到拖顶。在拖顶买了一对电池后渡船过金沙江到对岸,当时还没有修尼(西)五(境)公路。仁珍卓玛从五境乡泽通村顺金沙江而上,准备前往尼西乡汤满村姨妈家。在干热河谷灌木丛中的羊肠小道上,仁珍卓玛穿着一双黄胶鞋艰难前行。渴了,喝几口溪水;累了,站着休息几分钟之后又匆匆上路。还没有走到半路,天就黑了。饥饿、恐惧袭击仁珍卓玛的心田,她紧紧握住手电筒照路,头也不敢往回看,步履维艰,低头前行。黑夜里,强烈的求学欲望,使她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坚强地站起来,手电筒里的电池都用干了,依然勇敢摸索前行。

  第二天凌晨六点钟,天蒙蒙亮时,仁珍卓玛终于到达尼西乡汤满村姨妈家。来不及多休息,匆匆吃过早点后她又爬山走到尼西乡公路边。她10点钟搭上至香格里拉县的客车,很晚才到达迪庆州歌舞团。当时,招收音乐科学生的考试已结束。在仁珍卓玛的再三请求下,云南省文艺学校招考老师让她唱山歌、听音、进行笔试。那一次,仁珍卓玛没有被录取,只好回学校继续读书。

  第二年4月,云南省艺术学校又来迪庆招收3名声乐学生。仁珍卓玛再次来到州歌舞团参加考试。这次,她终于考上了,踏进了云南省艺术学校的大门。

责任编辑:和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