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前不适合看动画片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09-06-01 10:00:52

  著名儿童教育专家李跃儿认为,家长应该尽量将世界真实、美好、朴实、温馨的一面展现给孩子看,让他们从小在心里构建一个美好和谐的社会,这样他们才会向往它并融入它。

  动画片因为它不是真实的,成年人在创作动画片时难免加入了虚构的不现实成分。

  思想并未成熟的孩子们很可能将虚构的动画世界错当成现实的人类社会。

  孩子在6岁之前应该以直观教育为主,不适合看动画片,孩子如果要看,可以看与实际生活经验相近内容的动画片,家长也需要加以适当的引导。

  日前,《西部商报》报道,很多孩子家长通过热线电话反映电视台播出的动画片中充斥着爱情和暴力元素,对孩子造成了不利影响,也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造成了障碍。更有愤怒的家长,要组团状告电视台。

  上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在电视动画片的陪伴下度过童年的,美丽善良的花仙子、聪明的一休、无所不能的机器猫、团结可爱的蓝精灵……太多太多的形象在我们幼小的心灵中扎根。

  随着社会的发展,动画片的内容更加丰富,甚至成年人也加入了动画片的“粉丝”队伍。谁又能说宝莲灯、花木兰、狮子王这样的大制作动画仅是拍给孩子们看的呢?受众扩大了,为了迎合势力更为壮大的成年人需求,动画片中逐渐加入爱情、武打等流行成分,这些成分吸引了成年人,可是孩子们能理解吗?该理解吗?这可能就是家长们愤怒的原因之一。

  那么如今的家长和孩子该如何应对动画片的变化呢?记者采访了著名儿童教育专家李跃儿,她建议孩子在6岁之前应该以直观教育为主,不适合看动画片,孩子如果要看,可以看与实际生活经验相近内容的动画片,家长也需要加以适当的引导。

  (摘自《大众健康》)

  尽量为孩子展现现实世界的美好

  当记者见到李跃儿的时候,她正在为幼儿园里的孩子们手工制作教具,她希望手工劳动能成为她和孩子们交流的另一种方式。

  “孩子刚刚走进这个全新的世界,世界是什么样的?这是孩子最想知道的问题,当然也是家长和老师应该告诉他们的。”李跃儿认为,家长应该尽量将世界真实、美好、朴实、温馨的一面展现给孩子看,让他们从小在心里就建构一个美好和谐的社会,这样他们才会向往它并融入它。

  动画片一般是通过可爱的形象、一定的故事情节来讲述一些道理或者塑造形象。因为它不是真实的,成年人在创作动画片时难免加入了虚构的不现实成分。思想并未成熟的孩子们很可能将虚构的动画世界错当成现实的人类社会。

  李跃儿讲了一个身边孩子的故事。一个孩子经常看到动画片里的美丽女人被称作妖精,在现实生活中看见打扮入时的阿姨也毫不犹豫地脱口而出,叫人家“妖精”,当时的场景十分尴尬。面对妈妈的指责和阿姨的疏远,孩子觉得很冤枉。李跃儿解释说,在孩子们的眼中妖精、鬼怪和兔子一样,没有任何贬义的成分,孩子们的称呼没有恶意,但是却遭来大人的反感,这样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变得沉默。所以应该将世界美好的东西展现给他们看,随着他们慢慢长大,他们自己会接受这个世界的不完美。

  不要用暴力唤醒孩子

  情节和冲突是电视艺术的必备要素,残酷的竞争是现代社会最明显的标志。现代的动画片如何“闹中取静”,恐怕是制作人应该关注的话题。

  李跃儿说,孩子们刚刚面对这个世界时,世界是完美的,他们可以无忧无虑地享受世界,享受童年。可是,他们从动画片里看到了奥特曼打怪兽,看到了孙悟空除妖降魔,拳脚相加,虽然动画片反映的是正义与邪恶之间的较量,但是他们接收到的也许只是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坏人,我们必须用武力战胜他们,他们并不知道什么样的人是坏人,所以,他们就会把小朋友和一些陌生人想象为坏人,把自己想象为英雄,并对小朋友大打出手。

  过多接受这种教育的孩子,他们会把自己当作正义的化身,遇到自己看不惯的事物就模仿动画形象,采用暴力手段,甚至还认为打人的动作很“酷”。

  “语言同样也会唤醒孩子。”李跃儿说,孩子对世界的认识是随着他们的生命节律进展的,什么时期发展什么都有着自己的节律,如果孩子的认知和经验还达不到,而过早受到那方面语言和知识的灌输,就会打乱孩子的天然节律,给孩子的发展造成损伤。带有语言的动画片没有给孩子留下想象的空间,看起来像是不费劲,也吸引孩子,孩子看动画片的时候就会很乖,因而受到家长的喜欢。但这些有语言的画面,使孩子失去了想象的空间,孩子的大脑里充斥着动画片中的形象,而不是自己从生活经验中升华出的有创造性的形象。

  动画片易给孩子造成误导

  即便是与现实再贴合的动画片也是抽象的,时间和空间都被浓缩,孩子正好是对时间和空间建立认识的阶段,这样的浓缩会给孩子造成误导,觉得世界就是这么小,任何事情都能很快完成。

  李跃儿认为,孩子在不停地探索这个世界,我们给他们展示什么,他们就会吸收什么。短短20分钟的动画片可能会浓缩主人公一个月的内容,习惯这种“速度”的孩子常常不理解,为什么一件毛衣妈妈需要织上半个月,而动画片里的猫妈妈刚拿起针就马上织好了,为什么小熊10分钟就能学会弹钢琴,而自己学了一年还没有什么进步。慢慢地,孩子会厌烦长时间没有进展的工作,同时一种自卑感在他们的心中形成。

  “过于强调结果,是动画片对孩子造成的影响。数十集的动画片想要讲述一个完整复杂的故事,必然省略很多过程性的内容,对于艺术来说,这很正常,然而对于孩子,这会让他们忽略很多他们应该得到的经验。”李跃儿说。

  我们的生活、工作并不是都像开头和结尾那么精彩,更多的时间是在经历漫长的过程,我们应该让孩子知道工作是快乐的,为了目标努力的过程也是快乐的,只有经历了艰难的过程才能收获结果。

  孩子说爱是好事

  动画片里充斥着爱情元素,是家长们对动画片存在质疑的一个主要原因。对此,李跃儿却不以为然。

  她觉得,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这个世界如果没有爱将会变得冷漠。在有些家长的眼中,爱情就必然与性联系在一起,因而是“少儿不宜”的。但是孩子们眼中的爱是纯洁的,爱代表的是友谊,是“我想对你好”、“我想跟你一起玩”、 “我觉得你很漂亮”等,他们的表达方式也许是拥抱,也许是交换一块糖,也许只是一句“我喜欢你”。即便是“我要跟你结婚”这样的话,代表的也绝不是真正的有性的婚姻,而是“我要照顾你,并且永远不跟你分开”的承诺。

  这个世界是需要爱的,有爱就要表达,孩子们纯洁的方式也许还值得成年人学习呢。李跃儿常常想,如果连孩子们对爱都讳莫如深,这个世界该多么悲惨。

  晚上吃完饭,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聊聊天,做做手工,这是李跃儿最理想的生活状态。她觉得,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是面对面的交流,他能体会到人间最真实的情感。在交流中,孩子们可以吸收到我们所熟悉和喜爱的人的特质,从而形成他们自己的特质。(来源:千龙网)

责任编辑:单鹤菲(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