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迷香格里拉:活色生香的“流动名片”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08-05-19 10:44:44

  仁安悦榕庄

  从香格里拉县城往东走十多公里,蜿蜒的小路引领我们走进仁安悦榕庄。世外桃源般的仁安悦榕庄藏式牧舍与当地民居的外观并无二致。庭院的墙头和藏家一样,有从山坡里取来的草皮作瓦,上边草枝摇曳,现在已返绿并开出野花来。当然,一般看不出仁安村有一家度假酒店。更不知道,它还是中国最贵的一家度假村。这里没有喧哗,只有鸟在天空中飞过的声音和偶尔的几声狗叫。

  藏式牧舍改建而成的仁安悦榕庄沿袭了藏家传统风格,装饰精美的客房中摆放着各种藏式红漆家具和琳琅满目的藏式工艺品。缀有绿松石的银饰上闪现着岁月的光泽,老旧藏式家具上那一点点遮不住的艳丽颜色与精美的织毯交相辉映。按照藏家习俗,二层没有分割成小房间,中间有卵石铺就的火塘,仔细打量,火塘里并没有用木炭,使用的是特制的生火设备。宽大的床彰显着奢华,让人浮想联翩。

  走过火塘,沿着窄窄的楼梯潜下一楼,确实有点像潜进水里,因为偌大房间里的许多木梁雕板吸收变幻的光线,光线便变得迟缓和安静起来。确实有水,房间正中间就有很大的水池,可以做泉水浴。任身体滑入热气蒸腾的泉水中,无疑是旅行中最惬意的享受。

  没有任何打扰,只有密格窗板上泄进的缕缕阳光依然明亮得犀利。这时,在藏式农舍里最私密的SPA开始了。我记得任热桂石滑过我的肌肤时,自己美美地睡着了,而且,香格里拉的故事正在梦中上演……

  施坝温泉

  离开仁安悦榕庄,从香格里拉县城出发,沿国道214线行30公里,可以看到公路两旁有尼西土陶艺人们在路边搭建的制陶作坊。从土陶艺人那里得知,尼西土陶的制作沿袭着一千多年前的民间制陶工艺。而且很早以前,“尼西土陶”就在茶马古道上声名远播。

  在尼西吃完午饭,香格里拉之旅又一次起程,我们从香维路方向走,穿过一段狭窄得近似“一线天”的峡谷,行过陡峭山路上的缓坡,慢慢地,金沙江便出现在山脚下,泥土舂筑的房屋和用石块垒成的碉楼交替出现在视野中。

  沿江而下,车行一个多小时,有一座横跨于金沙江的江桥,过桥上西岸,开始进入滇金丝猴的栖息地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带。在葱绿河谷里传来各种鸟的叫声和远处牧场 里“咚咚”的牧铃声。翻过河谷里的梁子,就有满脸的水气袭来,眼前是一条白色的哈达悬在峭壁上,那是珠巴洛河从陡直岩壁飞流而下,我们知道,施坝温泉快到了。

  施坝温泉处在原始森林环抱之中。晚上,在施坝温泉山庄泡着温泉,吃着猪脚炖野菜,喝着龙胆草黄酒,看原生态的傈僳族“阿尺目刮”,那种享受真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

  达摩祖师洞

  清晨,大家出发下山返回金沙江边,再顺江而下40公里,沿途的村落古朴而安静,偶尔见老人、孩子缓缓迈步,悠然如隔世。

  在幽深的峡谷中,曲曲折折的马路和江流并行,一直牵引着我们的目光。只是在路越来越不平坦、越来越让人感觉到山穷水尽时,江流在眼前陡然一转,又见柳暗花明。远眺时,见对岸峭壁上沿崖壁叠木为基,依山筑有寺院,它强烈吸引着我们探寻的目光。

  向导兼司机达瓦告诉我们,此处是达摩祖师洞。传说达摩祖师在此山洞中面壁十年而成佛,在洞壁上留下壁影像、在洞中留下顿足成洼圣迹。

  过其宗不到20公里就到滇金丝猴“灵灵”的家园——塔城,赶到塔城正是中午。在塔城品尝了用独特的香料烤制的烤鸡及用香茅草烤的乳猪等美味,然后直奔响古箐。响古箐是一个有40余户人家的自然村寨,有将近1000多只的滇金丝猴种群栖息在这一带,正是观赏滇金丝猴的好去处。

  同乐傈僳山寨

  沿澜沧江而上,走70公里就到同乐傈僳山寨。那是个古朴的原生态傈僳族村寨。

  同乐傈僳山寨建在一个斜坡上,300多家木楞房错落有致地分布于青山间、涧谷旁。那一排排三角形坡顶、黛色木结构的建筑,朝着同一个方向,背靠青山茂林、面向谷沟开阔地,有如蜂窝般密密匝匝、分台、分阶散布着。同乐山寨像一个迷宫,村中有两横一纵的主道与无数个小岔道相连,岔道两旁用藤条捆扎的木条作墙。岔道十分狭窄,这些小道直接通向各户,但互不相通。因此,从一户人家走到另一户人家时,要先回到主道才能到达。

  傈僳族的木楞房分上下两层,上层供人居住,下层一般用来做畜圈,是一种人畜共居式的建筑形式。木楞房的四壁是由碗口粗的天然圆木层层垒叠而成,不用铁钉,全靠木料之间的榫口互相牵制,也不上油漆,至今仍保持原汁原味的古朴。屋顶用木板覆盖,木板上压着石块,傈僳族祖祖辈辈都是居住在这样的木楞屋里的。

  走进一户人家,主人热情地招呼我们在火塘边坐下。火塘是一家人活动的中心,火塘上方木楞被火烟熏得发亮。主人斟满了醇香的包谷酒,用木碗盛满香气四溢的“阔耍俄勒”招待我们,这种饭是用青包谷煮熟后晾干,用手磨或臼将包谷脱了皮,掺进四季豆、琵琶肉和干板菜一起煮熟的美食,味道十分独特。

  纳西土司王府

  吃完饭,继续向澜沧江上游行驶。进入一个不起眼的古朴小镇。小镇里长满青苔的古石墙,剥蚀的古民居在不经意间泄露了古镇昔日繁华的记忆。

  这里保存有王氏土司府,它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为历代纳西族世袭土司王氏官邸,经历代王氏的不断完善,至清光绪年间形成今天的规模。王氏土司府反映了纳西土司贵族习俗与建筑风格。其房屋建筑融汉、藏、白族的建筑风格为一体,建成大规模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建筑群。整个建筑分南北两套二进大院,坐东向西,四周有高大的围墙,四角有碉楼,建筑主次分明,自成院落又相互连通。门窗格扇做工精巧,雕镂细密,具有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如今,这座土司衙署尚存着衙署大门、碉楼、四合院等建筑,城墙、花园、经堂、神殿还留有遗迹。漫步在衙署大院里,眼前似乎看到了王氏土司不可一世的威风。历史的烟云散尽,山河亘古,而威风成了过去,衙署成了文物。

  在王氏土司府,我们品尝着蜂蜜苦荞粑粑、油炸飞鼠这些独特的傈僳族美食,感觉昔日土司的生活,也大抵不过如此。

  茨中葡萄园

  吃过午饭,出巴迪,进入德钦县境内。江面随之变得狭窄。峡谷里、陡坡上、河沟里散落着古老的藏族村庄。江的对岸有一个小村落,远远就能看到村子中央的茨中教堂。

  过江来到茨中教堂,印象深刻的是教堂的后院。后院里有两棵枝叶茂盛的大树,一棵是香樟树,一棵是月桂树,都是传教士当年为化解思乡之愁,用欧洲带来的树种种下的,至今已近百年。两座并排的坟墓,墓上有十字架,北侧墓碑上刻着法国传教士伍许冬神父的名字,他死于1920年;另外一座已经没有姓名的墓碑下埋葬的是瑞士传教士于伯良。

  大树四周是大片的葡萄园。茨中的葡萄比常见的葡萄要小得多,仅指甲盖大小,颗粒小而饱满,口味甜中带酸。这种名叫玫瑰蜜的法国葡萄,在法国本土已经绝迹,但是在云南偏僻的深山中依然生长良好。这种葡萄酿制的纯正葡萄酒,大家能叫上名字的有“云南红”和“香格里拉·藏秘”。

  夜晚,村民们在教堂前点燃篝火,热情地拉着客人们,甩开长袖,扭动腰肢,跳起了弦子舞。透着迷离的音调,他们身后的教堂在黄昏的弱光中暗淡下去。在这样的气氛中,亲口尝一尝用法国人流传下来的酿酒工艺酿制的纯正葡萄酒,看一看洛克和那些传教士的照片和游记,真不知道是生活在梦外还是梦里。

  

  梅里雪山

  沿着澜沧江而上,从茨中出发赶往梅里雪山,一路穿梭在峡谷间。从云岭乡开始,公路随着海拔慢慢抬升,澜沧江峡谷在公路旁延伸到梅里雪山脚下。

  清远澄净的蓝天,映衬着高洁雄奇的雪峰,卡瓦格博峰白色的锋芒直指苍穹。梅里雪山一览无余的胜景并不常有的,许多时候,云彩或罩在雪峰之顶,或系于山腰,这种缥缈的景象使“太子十三峰”愈发神秘。

  住在与梅里雪山隔江相望的飞来寺山行者部落。傍晚,在彩霞中,开一瓶以赤霞珠葡萄和黑美人葡萄为原料酿造的冰酒,细品慢饮,当冰酒的香气一丝丝地沁入心脾时,那才是气定神闲的好享受。

  从飞来寺往下10公里,就是观赏澜沧江梅里大峡谷的最佳位置,仰望雪山巍峨,俯瞰峡谷幽深。从江面到雪山顶垂直高差在4000米以上,澜沧江峡谷内的各种自然景观,使游历之人大开眼界。

  梅里雪山的冰川、冰瀑美得令人心醉,最美的当数明永冰川。到明永冰川一定要骑马上去看,在马背上的时光是悠闲的,路两旁葱翠茂密的树木,在马儿稀稀落落的铃铛声中慢慢晃过,使人远离市井生活的喧嚣。此时,你才能真正领会到人间天堂的快意。

  游完冰川返回明永村,夜宿雪山脚下。傍晚,望着对面仿佛触手可及的雪山,听着河水的淙淙声和风马旗的猎猎声,人已经在不知不觉中醉入了梦乡。(记者 斯纳吾堆 文/图 )

责任编辑:和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