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影像行记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3-25 09:56:26

我的梦是一座城

噶丹松赞林寺: 十年的因缘

松赞林寺又称归化寺,距香格里拉市5公里,我们是坐出租车前往的,当时收费10元钱。也可以坐公交车,车子能一直开进景区,但是到景区门口游客要下来买票。回程就在景区里直接坐公交车回县城,很方便。

松赞林寺是云南省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是川滇一带的黄教中心,于公元1679年兴建,1681年竣工,由五世达赖喇嘛亲赐寺名。该寺依山而建,面湖而居,气势恢宏,庄严神秘,外形与布达拉宫很相似,有“小布达拉宫”之称。

我2005年来时,旅行社的车子是直接开到寺门口的,这次自己来才知道景区大门离寺门口距离还远着呢,门票含大门至寺门的往返环保车费,当然也可以选择徒步进出。我们就是坐环保车到寺门下来,再沿着环湖栈道徒步往返的,这样可以欣赏圣湖拉姆央措的风光和松赞林寺的全景。

松赞林寺的前面,有一小片湿地,叫“拉姆央措湖”,藏语意为“圣母灵魂湖”。因为它是女神白登拉姆的寄魂湖,所以湖面虽不大,却在神界非常有名,因而也是藏民心中的神湖。借湖水可以拍松赞林寺的倒影,可惜这时多云微风,天不够蓝,湖面也不够平静。

圣湖水并不够清澈,湖中水生植物很茂密,其实目前把圣湖称为“湿地”可能更加合适。据说拉姆央措湖原来是很开阔很清澈的,但上世纪开展的填湖造田运动把这个湖破坏了。现在的圣湖改造工程不是人为地向湖里注水,而是依靠神湖的自身力量逐渐改善。但这个湿地要恢复它原来的生态系统,估计至少要经过一段时间。

藏民朝拜松赞林寺,都会顺时针转湖祈福,我们这次也算转湖啦。据说信徒们同时观看湖景,所见景象却各异,得道的高僧还能从湖底影像中看到自己的前世今生。

进入寺门后,有一个147级的石台阶路直达山顶,路的两边是按藏传佛教教义和等级规则排列的僧舍。扎仓等三大殿高高矗立在中央,康参、密参等簇拥拱卫,高矮错落,层层递进,在密集中见其主体建筑的雄伟。

这段台阶路十分陡峭,2005年时,我爬得气喘吁吁,至今记忆犹新,这次爬下来几乎没什么感觉,哈哈,看来我已经很适应高原了。

我一个人站在这至高的平台上,眼前一片金光闪烁,三大殿的金顶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满目金黄,我的心也被这灿烂刺激得狂跳。我绕着平台走了一圈,难抑自己的兴奋,这样的美景此刻竟然为我一人独享。

站在这样的高度俯瞰众生,原来真的能从心底体会到一种孤独和悲悯。我就这么静静地看着,本来激跳的心也渐渐平定下来。

心一静下来,风铃的叮当声就清晰起来,绵绵不绝,声声入耳,风吹铃响反而更让人体会出此时此刻的静谧与庄严,这种神圣的感觉让我瞬间泪湿了眼眶。

松赞林寺半日游顺利结束,感觉比十年前来时好很多。徒步环湖的悠闲、寺顶平台的感悟,都是此行让人印象深刻的亮点。

赛马节:躺在草上听风的呼喊   

一年一度的“五月赛马节”是香格里拉最盛大的节日,一般都在农历端午举行,时长3天。我们去的时间很巧,而且今年首次将赛马节改到纳帕海草原上举行,来去就更方便了。那几天明显觉得香格里拉市城里游客激增,酒店爆满。

我们在开幕前一天先去看了次彩排,开幕当天又去凑了下热闹。以前从没参加过少数民族节日的我,这次身临其境,亲身感受到了那澎湃的热情、豪放和自由、洒脱,而且有机会集中领略了锅庄、弦子、热巴等歌舞艺术,欣赏了那行云流水般精彩绝伦的马术,还大饱眼福看见了那么多身着盛装的少数民族俊男美女,太幸福了。

看,英姿煞爽的演员队伍朝我们走了过来。

建塘的锅庄、德钦的弦子、塔城的热巴——这3种特色的表演在赛马节上都将上演。弦子是藏族特有的一种胡琴,跳弦子舞时一般男子拉弦子,女子舞彩袖,舞姿变化多样。可以说迪庆香格里拉也是弦子舞的故乡。

彩排这天,已经有不少马队在赛场边搭棚驻扎下来,有的骑手围着赛道遛马。有位长发飘飘、风衣围巾的选手,实在是很有型。正式比赛那天我又数次看见了他,后来还合过影呢。

“五月赛马节”正式开幕当天,我们再次来到了现场。和前一天的清静形成鲜明对比,这天从出城时就感受到了拥堵。现场人山人海,围着赛道更是里三层外三层,草原上错落着各色帐篷,人们和马儿都穿上了节日的盛装。最惹眼的当属武警,还有各种防暴车、警车、消防车、救护车,都在为比赛提供安全保障。骑手们手擎彩旗,纵马从主席台前奔驰而过,尘土飞扬中彩旗猎猎舞动,赛马节正式开幕啦。

又完完整整把开幕表演欣赏了一遍,这天所有演员包括主持人都穿上了盛装,特别有感染力。建塘锅庄如期而至,很原生态的群舞,虽然不如热巴、弦子那么热烈奔放,但我更喜欢它的淳朴和力量。

开幕演出后是最精彩的马术表演,我录了很多录像,比静态的照片精彩多了。几位马师驾驭着马儿高速奔驰,在马背上先后做出倒立、叠罗汉、反骑、拾物、换马等一系列高难动作,在节奏热烈明快的背景音乐烘托下,更让人看得热血澎湃,高声叫好。

骑马比赛要到下午一点多才开始,中午的空闲时间,一顶顶帐篷前都燃起了炊烟,烧烤的香味缭绕在草原上。我们的帐篷边也支起了烧烤架,不光烤肉,还烤土豆,还有香喷喷的饼子,配上带来的各式零食、饮料、水果,一顿中饭吃得趣味盎然、热闹非凡。

听着悠扬的歌声,我走进了草原深处,青山、绿草、美丽的帐篷、盛装的人们,眼前的一切实在太美好,令人难忘。 

石卡雪山: 六个人的高原暴走

石卡雪山景区位于香格里拉市建塘镇西南7.34公里,车子开过去也就15分钟的路程。

“石卡”来源于香格里拉藏语译音,含义为“有马鹿的山”,而马鹿是藏传佛教吉祥动物之一,表示“吉祥长寿、驱邪正法”,所以石卡雪山在香格里拉藏民的心中就是香格里拉的保护神,其主峰4449.5米,最低点自然相接纳帕海草甸,海拔3270米。石卡雪山是迪庆高原唯一具备缆车观光条件的综合性旅游景区,拥有目前亚洲最大的脉动式索道。如果天气晴朗无云,在石卡雪山顶上可以远眺见八座雪山:玉龙、白马、梅里、碧罗、哈巴雪山,以及稻城亚丁的三神山。

路过香格里拉的游客去石卡雪山玩的人并不多,但这里却是我们这次在香格里拉玩得最爽的一个地方。风光自不必说,而且这里还可以高原徒步,路况比亚丁好很多,海拔也低一些,最主要几乎没有人。整整4个小时的徒步,整座山似乎只为我们6个人独享,就算坐缆车,在山顶栈道,也绝不会有煞风景的人潮。

景区大门口,两边都是转经筒,房子里进去就可以坐缆车上山。索道出来就是亚拉青波草场,成簇的灰背杜鹃和蓝天白云一起将草原点缀映衬得更加葱绿。基本上游客们都会在这里看看拍拍照。但是绝大多数人拍完照就继续坐第二程索道上山顶了,而我们则选择了徒步。

再往前走渐渐就没了人烟,走在山林间,满目皆是蓊蓊郁郁,才走了半小时不到,队伍却已经分散开来。我和一人心无旁骛,一路快走,另外四人中有两人走走停停拍拍,还有两人体力稍差,落在后面。我等他们都上来后,提醒大家:“高原徒步尽量不要走走停停,应保持自己体力可承受范围内的匀速前进,切忌到处跑着去拍照,浪费体力,还有危险。大家争取一鼓作气徒步上山”。此后,大家都开始专心登山,还是我和那个男生一马当先。走平地我无所谓,再长的路我都健步如飞,但凡向上爬还是会感觉心慌气喘的。

路上除了我们6人,没有看到任何其他的游人,连问路也找不到对象。好容易碰到一头老牛迎面走来,我和它互相提防,错身时都往各自的路边缩,很有趣。

一口气跋涉了2个半小时,12点钟,我和一路伴行的男生决定吃点东西补充体力,后面四人遥无影踪,正好我们也边休息边等等他们。20分钟左右,他们终于出现啦,大家均毫无形象地席地而坐,大吃特吃起来。收拾好垃圾,我们重新开路。这时我们遇见了从上面下来的几个游人,他们说到山顶起码还要3个钟头。于是我们讨论后决定:就爬到灵犀湖为止,然后叫电瓶车接我们回草场,再坐索道上山顶。虽然队员们体力有悬殊,但就算年纪最大的大姐也坚持慢慢跟上,从来没说过要放弃。

眼前豁然开朗——灵犀湖,历经四小时的挥汗如雨,终于征服了你。我们在湖边流连了许久,真是不想走啊,辛苦徒步后美丽的圣湖就是对我们最好的褒奖。对我来说,这种征服的快感再前一次就要追溯到亚丁的那次徒步了。

这两程索道加起来落差还是很大的,尤其后一段,我们就看着草场慢慢变远变小,而远处,群山环抱中,香格里拉市区一览无余,还有我们错过的灵犀湖到山顶那一段的百亩杜鹃林。不过这个时候虽然小中甸的杜鹃已经谢了,但是石卡雪山上的杜鹃却还有很多没有开放。

现在想来最好的选择应该是:两程索道直接坐到山顶,游玩后,从山顶徒步下山,经灵犀湖到草场。这样徒步下山既不会觉得累,也没有错过沿路的风景,但失却了我们辛苦攀登终于成功的那种由衷喜悦。

普达措: 听微风,耳畔响,叹流水,落花伤

普达措国家公园位于距香格里拉市区22公里处,总面积约300平方公里,海拔3500米-4159米。2006年,迪庆州通过州立法成立普达措国家公园,2007年6月21日正式揭牌。普达措为为梵文译音,意为“舟湖”,是“碧塔海”的藏语原名。整个国家公园以碧塔海(步行长度约4.4公里)和属都湖(步行长度约3.3公里)为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了高原上的全部自然景观,是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5年,我来的时候,这里还没成立国家公园,但是属都湖边的栈道已经修好了,可惜那天阴雨绵绵,风景大打折扣,我还记得自己穿着藏服在湖边照了相。这次再来天气还是很给力的,但公园里的杜鹃还没有完全盛开,品种稍嫌单一,而且由于时间限制,我们只走了属都湖的栈道,没有在碧塔海徒步和乘船。攻略里说,最好清晨的时候就进园,仙境般的晨雾会美得令人毕生难忘,只能留到下次自己来欣赏啦。

进大门后,坐电瓶车约20分钟左右就来到属都湖栈道口。谢娜和张杰就是在属都湖举行婚礼的。属都湖边杜鹃盛开,湖光山色映衬着鲜花的娇艳,美不胜收。不过我最喜欢的是沿湖的徒步之旅,穿行在杜鹃花、绿松萝、高原松之间,那感觉真是心旷神怡。

湖边有很多倒伏的枯树,树干和枝桠伸进湖中,被大自然拗成各种姿态,恣意、扭曲、遒劲、苍凉……为湖景平添了几分别样的美感。这里有松萝、树皮,都是生态很健康的山林里才能生长的植物,均可以入菜,十分美味。还看到了小松鼠,机灵地蹿上跳下,要清楚地捕捉到它的身影真不容易啊!

在属都湖边竟然慢悠悠走了一个多小时,真是很享受这个过程。愉快地穿行在这个天然大氧吧里,植被这么丰富的地方绝对不容易高反的。

到达电瓶车站后,继续坐车去往下一站——弥里塘草原。弥里塘,意为“佛眼状草甸”,因这片高山牧场像一只细长的佛眼而得名,海拔3700米。其实并不能深入到草甸里去,只是站在高处的观景台上俯瞰这片牧场。

从弥里塘再坐电瓶车往下,途经景区餐厅,可以下来就餐,也可以继续坐下去直达碧塔海。餐厅就坐落在一片草甸上,四围的风景也十分秀美。关键就景区的餐厅来说,这里的菜烧得算蛮好吃了。

等我们再坐上车子去碧塔海,时间已经不早了,要是我自己独行肯定怎样也会在栈道下车徒步的,不过既然是集体行动,又是跟着当地友人一起出来,自然要顾全大局,于是大家选择车观碧塔海了。隔着车玻璃拍的,不是很清楚,湖水的颜色碧蓝幽深,很是令人神往。

碧沽天池:待到山花烂漫时

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联合村海拔3500米的碧沽牧点,有一片面积0.21平方公里的湖泊,平均水深只有1.62米,最深处也大约只有3米,湖虽不大,也不深幽,但呈现奇异的静和奇异的清。碧沽天池周围30多平方公里的地方被原始森林所覆盖,树木高大挺拔,多为云杉和冷杉。湖边的杜鹃花成林而布,以花冠硕大、色泽鲜艳的黄杜鹃、白杜鹃和红杜鹃居多。到花开时节,群芳竞相吐艳,湖畔就成了湖水所围系的美丽的花环。

从香格里拉市区往丽江方向,国道G214大概20公里的联合村路口进入,离天池大概有30公里,是盘山泥石路,路况颠簸,建议乘坐四驱越野车前往。从路口自驾大约需要2小时。碧沽天池目前不需要门票。

我们是自驾去的,到联合村路口找村民问好路,正准备进去,正好来了两辆车也要进去,是散客拼车的驴友,藏族司机认识路,于是我们很幸运的有了引路车。一路还是有不少分叉路口的,要是我们单车进来很容易走岔路。沿路十分清静,感觉这个景点还是比较小众的,连带我来的当地人之前都没来过。人少的地方自然景观必然保护得比较好,路两边绿草盈盈、野花盛放。

湖面不大,湖边生满了大片的杜鹃,可惜7月初都差不多谢光了,要是5月时来一片姹紫嫣红,美得该有多震撼啊。

这一天天气比较阴沉,没有阳光的照射湖水也显不出碧绿来,其实水还是很清的。穿过杜鹃花林,走过一大片湿地才能来到湖边。在湿地中行走需要很高的技巧和平衡性,明显我是不具备的,于是鞋袜从里到外湿得透透的,后来干脆破罐子破摔,放开来走了。有几位驴友功课做得很好,还穿了鞋套来,但是结果是和我一样的。

这个季节,湖边的杜鹃花凋零了,盛放着的只有这些报春花,虽然气势和规模比不上杜鹃花,但也十分美丽。 

虎跳峡:一个人走到地老天荒

今年再返香格里拉,计划里本没有虎跳峡的,一直想去的是巴拉格宗。无奈天气一直不太给力,而且时间不允许,最后友人安排我去了一次虎跳峡。虽然我2005年曾经来过这里,但当知道这是友人曾工作生活过16年的地方后,我行走在这片山水之间,收获了与十年前截然不同的心情和风景。

这天出发时香格里拉下着中雨,天地被洗刷得格外清明。同行的格茸师傅是常年带驴友跑滇西北的老司机,自己手下就有车队的,他担忧地说这样的天气虎跳峡不好走哟,我却依旧兴致勃勃地与他探讨交流对藏族文化的心得和看法,中间路过彝族村还冒雨下来拍照。出来玩心态最重要,万事莫强求,缘分天注定。

非常幸运,虎跳峡这边没有下雨,丰沛的水气使得山间云雾缭绕,美如仙境。格茸师傅问我想怎么玩,我没做过攻略,只略约知道有个天梯,于是他就带我来到了中虎跳的“张老师客栈”。他让我自己下去玩,然后从天梯、一线天那再上来,他开车到那等我。虽然早饭还没消化一点也不饿,但不知我要走多久的山路,于是我们还是先在张老师家吃了中饭。

吃饱喝足,我开始了一个人的中虎跳徒步。从张老师家边上的小路走下去,需要在小卖部交15元的过路费,拿一张小卡片,到中虎跳石后交给那里的小卖部阿姨。

山道一路向下,坡度很陡,又十分湿滑,我的登山杖也遗失在之前的雨崩,还好我善于下坡,走得还比较轻松。整片山林看不见任何其他人,只有我一个人在山道上飞速下行,感觉很爽。

走到中虎跳石和168级勇者梯的分岔路口,我终于在小卖部里遇到了几个驴友,同行下山。已经可以看见下面的中虎跳石,有驴友趴在石上休息呢。走过这座晃悠悠的木板桥就可以到中虎跳石上。

在这里我遇到了一支户外俱乐部的队伍,一个领队带着十几个驴友。领队说雨季到来,虎跳峡水势汹涌,就在前两天一个驴友在中虎跳石上失足落水被冲走了,听得人心惊胆战。他知道我是一个人时,直说“胆子太大了”,还千叮万嘱我不要到下面的石头那去。我看山石上标示了天梯应该往右边走,可168级勇者梯却是在左边,于是请教了一下领队。他建议我走左边,他带队等会也去168级勇者梯,右边的天梯太危险,下过雨路更不好走,我一个人不安全。于是我很听话地跟着领队走啦。

沿着刚才下山的路原路上行,之前健步如飞的气势消失无踪,我保持着不紧不慢的速度慢慢攀登,心里慨叹着:山路怎么这么陡啊。回到刚才的分岔路口,我几乎未做停留继续前行,走过一段平坦的路后就是异常陡峭的上行山路。

终于来到了168级勇者梯下,和天梯一样是人工修建的铁架木梯,一共分成三段,几乎都是直上直下。因为手脚并用,我感觉爬起来并不吃力,比之前单纯步行爬山反而轻松有趣得多。

168级勇者梯上来后需要在小卖部交10元修路费,再走过一段上行的蜿蜒山路,就可以回到徒步的原点:张老师客栈。我前后用时共1个半小时,还是挺快的。打电话给格茸师傅,他第一反应就是:你怎么又回到那里啦,你肯定爬错了!好吧,我确实爬的不是真正的天梯,不过我觉得如果像我一样时间比较紧,又想体验一下爬铁梯的感觉,这条线路也不错噢。

格茸师傅开车接上我,回程经过上虎跳,我们又下来玩了一圈。和中虎跳的原始山路形成鲜明对比,上虎跳的景区栈道修得十分完善,当然游客也多了很多。2005年我是从丽江那边进景区的,十年后我在金沙江对岸重新瞻仰它。江中央的两块大石被两边的景区各自命名为虎跳石,我觉得当年老虎跃江肯定也要依凭两块石头才能完成吧。

回程我们竟然还看到了蓝天白云,峡谷景色雄奇秀丽,只是哈巴雪山仍是隐在浓云背后不肯露出真容。

德钦: 修行、赞礼与朝圣

6月23日,我的生日当天,我们结束了在香格里拉的工作后,启程前往迪庆下辖的德钦县。出香格里拉市一小时左右就来到尼西乡汤堆村,这里是黑土陶手艺的传承地,也是我们的藏族司机开主汪扎的家乡。从214国道往下望去,汤堆村隐在群山的怀抱中,那样安静美好。

开主汪扎带我们在国道边上的一家小店休息,老板就是他表妹,店门口拜访了很多黑土陶的瓦罐和碗,淳朴厚重,要不是太重我就带一口回来煲汤用了。后来回程时我们就在她家喝了黑土陶锅煲的土鸡汤。中饭是在奔子栏吃的,路边的田里种的都是葡萄,这里海拔较低,气候温暖,很适宜葡萄生长。

东竹林寺位于德钦县奔子栏乡,原名“冲冲措岗寺”,意为仙鹤湖畔之寺,后更名为东竹林寺。寺院建造于清朝初1667年,建寺初期仅有僧侣16人。后来,规模不断扩大,住寺僧侣至清末已发展到700多人,成为康区十三林大寺之一。

位居中央的大经堂,为四层土木结构建筑,82根合抱大柱成网状密布,底层是全寺喇嘛诵经处,正面供有格鲁派始祖宗喀巴及其弟子达玛仁青和一世班禅克珠杰像,两侧是释迦牟尼、观世音、文殊、度母、普贤等佛和菩萨像。第二、三层分别为经堂、佛殿,以及堪布念经和起居的静室。各层内外都装潢富丽,彩绘纷呈,加上藏族艺术瑰宝——雕塑、唐卡、壁画的装点,更显得金碧辉煌,气氛庄严肃穆。

我和小喇嘛合影时,东竹林寺的主事管家就在边上,他主动和我攀谈起来,之后带着我一路游览了全寺,最后还把我送出寺门外。他指给我看,在我身后隐在黑暗中的其实就是一座活佛的肉身像,不是他说真的看不出来呢!

我又一个人登上了寺顶,俯瞰寺院周围五颜六色的屋顶,也不失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啊。

香格里拉到德钦要经过白马雪山的垭口,在这里我们有幸看到了漫山的野杜鹃,雨后犹带露珠,花容不甚娇羞,太壮观了。

白马雪山,也称为白茫雪山,位于金沙江和澜沧江之间,德钦县境内。主峰海拔5429.6米,终年积雪不化。白马雪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面积190144公顷,1983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88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高山针叶林、山地植被垂直带自然景观和滇金丝猴。

白马雪山垭口海拔4292米,天气晴朗时能远眺见梅里十三峰。在这里,我们遇见了三位从海南一路骑行过来的勇士,之后他们还将继续往拉萨进发。

下午我们终于来到了德钦县升平镇。去年,香格里拉到德钦的国道还有很多地方在修,今年我再走时已经是全程柏油路,一路畅行,路况十分好。

升平镇依山而建,走在镇里都是上下坡路非常考验人的体力。每天傍晚,在升平镇的体育场,人们都聚在这里跳广场舞。我又混进人民的队伍体验了一把,把几种基本舞步都学会了。

升平镇虽不大,也有自己的古城,在县城的高处。晚上我们和当地朋友到古城里泡吧。欣赏了一台康巴风情的文艺演出,丹巴美女果然名不虚传,我尤其喜欢嘉绒藏族的服饰,非常能衬托女性的妩媚柔美。夜归途中,巧遇牧民带着牛群放牧回来。一只刚出生不久,走路还颤颤巍巍的小牛跟丢了队,我们抱着无助的它送还给了牧民大叔。   (连载)

责任编辑:李毅宁

上一篇:行走在维西

下一篇:一碗酥油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