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古城小巷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5-21 15:11:28

这座宁静的独克宗古城,收藏了1300多年时光雕刻的历史沧桑。曾经有过许多纵横交错、长长短短的小巷,仿佛是岁月深深浅浅的皱纹,曲折蜿蜒、幽深绵延。

很小的时候,就在这些巷道间进进出出,成为我生活的天地。那时候,父母辛劳的脚步,常常从深长的巷道间走过。记不得多少年了,那脚步由轻捷而坚实,由坚实而沉重……无论映着朝阳和洒满夕阳,小巷几乎都是这样,岁月仿佛在这里打成了结,一切都凝固着,凝固在青青的石板路上,凝固在长草的土墙上,没有风的时光似乎永远不流动。

是的,有很长一段时间,那些弯弯曲曲的小巷,总像一本无字的书,默默地铺展在我的眼前,延伸在我的脚下,让我冥想让我解读。谁也记不清这古城里究竟有多少小巷,谁也说不清楚那些小巷究竟形成于何年何月哪朝哪代。日月悠悠,长长的巷道已被岁月的脚步磨滑,沿巷苍老陈旧木屋,不是秦砖汉瓦,却也隐隐透出前古遗风。那些绵亘的巷里板房、长草的土墙,轻轻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其中有深宅大院,或者祖上为官曾经显赫,或者家底厚实原是富贵人家,朱门之内,曾经喧腾过一阵,后来有的历经沉浮空空墙壁对着黄昏,宛如一台大戏散了场,有的干脆换了主儿,重新热闹起来。有的早先书香门第,现在青堂板舍已被烟熏火燎,墙头檐上爬满野草苔痕,不过斯文一脉仍会多少有些遗传。早年间,门楣之上“忠孝传家远,诗书继世长”之类的名堂自不会少。此中兴废,让人想起唐人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花香,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寻常巷陌,原为平民世界,区区小院,本是百姓之家,不过既食人间烟火,便家家都有些忧忧乐乐的往事,户户都有些折腾的历史。然而无论喜也罢、忧也罢、苦也罢、乐也罢,这有喜有忧有苦有乐乃至有滋有味的日子还不是一样过。至于爱花的,便在门前栽盆花草,任花儿开出四季;爱鸟的,便在檐下挂只鸟笼,让鸟儿唱着晨昏。

这些深深浅浅的小巷,都有些雅雅俗俗的巷名,巷名是一种特证,是历史和文化的宝贵遗产,有了特证,小巷就容易被记住。或以人名或以物名或以形名,巷名都有些来历,因为任何地名的产生,一般都反映了当时这个地名出现、存在和延续的一些因素,而不仅是一个地理坐标。有的简单直白,有的耐人寻味,巷名其实也是一门学问,代表了一定的时空范围概念,有的复杂、有的深刻、有的简练、有的通俗,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譬如说古城被称为“月光之城”,体现了日月崇拜、万物有灵的思想。

麻雀虽小,肝胆俱全。小巷荟萃芸芸之众,浓缩世态民情,包罗万象。因为住得久了,出门一头一脸都是熟人,早不见晚见,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谁家的儿子谈了对象,谁家的女儿嫁了人家,哪家来了客人,哪家有了难处。当然,家长里短的套话占了多数。近年来,旅游兴旺起来,新鲜事儿层出不穷,小巷也日渐活跃起来。街坊的人们唠起话来明显多了,有的谈改革开放、反腐倡廉、香港回归,有的透露小秘密谁家高价卖土地发了,谁家儿子当了局长,也有的喜欢谈谈油盐酱醋,说出来都有些道道,也是人生世相。

从遥远的昨天延伸下来的小巷,日复一日演绎着忧忧乐乐的人间故事。到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时光似乎加快了它匆匆的脚步,一切都在悄无声息地变化着,这座宁静美丽的古城,仿佛从冗长的睡梦中醒来。

2014年1月11日,因为需要构建防火线,轰轰隆隆的推土机开到小巷,推倒了我的百年老屋,那一幕曾经让我陷入噩梦,经受心灵的创痛。那些昨天的故事,那些逝去的时光,一一从眼前掠过,一种寂静的苍凉感不由溢满全身,一种凝重的历史感不由涌上心头。该结束的就让它结束,该消逝的就让它消逝。别了,昨天的小巷,别了,迟缓的岁月。

暮然回首,昨天已是一种发黄的日子,一片消逝的岁月。我缓缓地抬起头来,仰望着那些高高的脚手架,仰望着淡青色的天空,显得格外澄净开阔,远处一排飞鸽展翼直冲云天,我不禁长长舒了口气。

当我重新走过这座古城,以一种新的目光打量那些劫后重生小巷时,没有惋惜没有惆怅,此刻我的心中唯有一种走出狭窄的感觉,一种告别陈旧的喜悦,为了怀念美好的过去,我们重新建立一个家,让那美好延续下去吧。(赵嘉林)

责任编辑:李毅宁